馬小妹




綠色消費又稱“可持續消費”,是指消費主體從滿足生態需要出發,以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為準則,始終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新型消費行為。綠色消費領域涵蓋生產、生活行為的方方面面,包括食品、衣著、物資以及能源等方面的回收利用和有效使用。
2022年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促進綠色消費是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在消費各領域全周期全鏈條全體系深度融入綠色理念,全面促進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也讓綠色消費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消費已然成為當下既定的事實。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多地4S店和商圈賣場的反饋表明,很多消費者在新能源汽車漲價預期下加速了購車進程,“買漲不買跌”成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規則。而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用戶近年增長迅速: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640萬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1033.4萬輛,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65%的新高。
事實上,在我國政府明確提出力爭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下,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正加速向低碳化轉型。目前,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已經成為一種確定性的消費趨勢,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逐漸出現了由購買傳統能源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的轉變,是哪些因素促成新能源汽車消費“漸入佳境”?
消費者理念轉變
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表明,消費者關注新能源汽車概念的網上搜索熱度呈現持續升溫狀態。從2014年至2021年,新能源汽車概念的搜索指數占整體汽車市場搜索指數的百分比分別為2014年6.15%、2015年7.69%、2016年11.13%、2017年18.12%、2018年14.86%、2019年18.85%、2020年28.89%、2021年36.37%,增長勢頭迅猛。
此外,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底,我國第一次購買汽車消費者的比例低于了50%,這表明未來我國汽車消費的主力軍發生了改變——更多的是已有汽車的家庭對汽車的更換。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新的節能減排汽車,具有節省資金、低碳環保等特點,自然就成為眾多家庭更換汽車的首選。
我國消費者也用實際行動表明自身對新能源汽車的“偏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29.3萬輛和125.7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4倍,市場占有率達19.3%。
自主品牌日益崛起
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自主品牌的貢獻功不可沒。在已公布的2022年4月份全國新能源車型銷量排行榜上,比亞迪蟬聯榜首,實現銷量10.6萬輛,而去年同期僅為2.6萬輛。1月至4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39.2萬輛,同比增長387.94%。
“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公司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4月3日,比亞迪對外宣布全面“棄油改電”。這一舉措不僅顯示出比亞迪專攻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也表明其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
在全國汽車產銷量增速回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大增顯現出其強有力的市場優勢。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25個超豪華以及豪華品牌、19個合資品牌以及54個自主品牌共計98個乘用車品牌的渠道網絡統計,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4S銷售服務網絡數為29318家,同比增長3.9%。自主品牌帶動渠道網絡擴張,比亞迪、長安、哪吒汽車等企業更為渠道網絡的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家政策持續加持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增長離不開產業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近年來,我國通過車輛購置補貼、完善充電樁建設、控制車輛電價等舉措,全面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如今,盡管補貼逐步退坡,新的汽車消費利好接續而來。
自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來,我國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2021年12月,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并首批掛牌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12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落地服務提供支持。
今年年初印發的《方案》明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車輛購買限制,推動落實免限行、路權等支持政策,加強充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車船用LNG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今年4月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近期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并積極謀劃更大力度的政策舉措。其中提及在擴大重點領域消費上,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
同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于汽車消費明確了發展方向。《意見》提到,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倡導綠色出行,提高城市公共汽電車占比,推動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推進充電樁(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再上新臺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過導入期、成長期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并由“政策驅動”為主轉向“市場驅動”。
產業鏈逐步完善
新能源產業目前依然處在發展早期階段,從估值角度看,后面還有十倍以上的市場規模增長空間。從市場占有率變化趨勢來看,寧德時代的綜合競爭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今年4月初,寧德時代德國工廠正式獲得8吉瓦時的電芯產能生產許可;這也就意味著,作為新能源供應鏈條上的“關鍵先生”,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穩居全球頭部位置。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在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年度論壇上強調,寧德時代通過不斷技術迭代,推出了第三代CTP技術,內部稱其為“麒麟電池”。該系統重量、能量密度及體積能量密度繼續引領行業最高水平,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4680系統可以提升13%。換句話說,目前主流的500公里續航電池組,換成同尺寸麒麟電池包后,續航能飆到655公里左右。
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引發了汽車產業的技術革命,自主品牌企業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全球標桿企業比亞迪既是一家汽車廠商,也是一家電池供應商,其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刀片電池不僅能夠避免“卡脖子”難題,而且具備較為完善的供應鏈。
新能源汽車當下包括四大類型,分別是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等。早在2018年,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就牽頭、集合15家單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開發”項目,旨在打造國內首款高效率、高安全性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助力東風公司搶占新能源汽車制高點。
經過3年攻堅,東風技術團隊先后在整車、氫燃料電池系統等方面開展研究,研發了70千瓦、120千瓦電堆和50千瓦、80千瓦燃料電池系統,并建立了先進的試制試驗基地,開發了國內首款全功率燃料電池車——東風氫舟H2·e。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表示,該車整車性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如何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近期《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要搭建國際合作的交流平臺,凝聚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的合力,共同來探索技術創新的路徑,加強科技的協同攻關,開展前瞻的示范推廣,加強標準法規的協同,加速商用車的低碳轉型。
央企能源戰略轉型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隨著第二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落地,以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發布,氫能已經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地位。以中國石化、國家電投等為代表的能源央企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了在制定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布局。
上游產業鏈的中國石化,去年制定了錨定建設“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的目標,今年更是公開表示規劃布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中游產業鏈的國家電投、東方電氣等在氫燃料電池方面持續發力,國家電投目前已實現氫燃料電池領域的催化劑、雙極板、膜電極、質子交換膜、碳紙等五大核心技術的自主化;以中國中車為代表的下游產業鏈,也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和動力電池產業鏈相比,氫能的產業鏈更長、更復雜,也有更多可挖掘的機會。伴隨國內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綠色消費也會逐漸加碼氫能產業,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會隨其發展而改變。
正如《方案》中指出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產品成為市場主流。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綠色消費也會由理念的萌芽變成選擇的自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綠色消費將成為更多人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