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湘玲
102歲的陸元九是世界上第一個慣性導航儀器學博士、我國第一個航空系大學生、我國航天事業(yè)開拓者之一,也是獲得“七一勛章”的最年長者。
20世紀60年代初期,陸元九和同事們組裝出我國第一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隨后在他的主持下,我國第一臺大型精密離心機在長春誕生。在他及眾人的推動下,中國航天事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因深知航天無小事,陸元九一直對工作要求十分嚴格。工作中,陸元九不允許任何一個細微差錯存在。有時候,為了技術問題,他甚至會與同事爭得面紅耳赤,還漸漸成了業(yè)內“個性倔”“要求嚴”的大名人。
1996年,長征三號乙發(fā)射失敗。其中,火箭內的慣性器件就是出自陸元九時任所長的航天十三所。這一事故給當時76歲的陸元九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他第一時間趕到西昌,認真調查事故原因。隨后的幾個月里,壓力巨大的陸元九常常夜不能寐。后來,在他和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找到了火箭發(fā)射失敗的關鍵原因。
痛定思痛,面對慘痛的教訓,陸元九在分析總結之余,對待工作越來越嚴格,對團隊的要求也再次升級:“上天的東西,99分都是不及格,100分才及格,及格了還要評好壞。”
正是得益于對科學事業(yè)的這份超乎尋常的嚴謹和認真,陸元九不僅自己功勛卓越,還培養(yǎng)出了一代又一代航天青年才俊。
休閑時光摘自《知識窗》
素材點撥: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本文適用于認真嚴謹方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