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楓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城市化的發展推動建筑行業迅速進步,建筑施工的技術以及設備不斷得到升級與改造,極大地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質量與效率。但在實際施工建設過程中存在水資源浪費情況,施工現場的污水排放對周邊環境也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要不斷優化節水技術,提升建筑給排水設計質量。在設計過程中要依據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方案,同時,針對設計過程中對給排水問題進行優化,以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人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也日益緊張,因此,人們要在生產生活中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建筑工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通過運用節水技術可以有效減少水資源浪費的情況,因此,要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合理運用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建筑施工要注重環境保護,防止因污水排放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數量不斷增多,建筑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空間,水資源短缺問題也日漸嚴重。因此政府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同時,對建筑企業提升監管力度,規范建筑單位施工行為,提升節水技術水平。同時,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地情況制定相關節水規章,加強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1]。
建筑給排水系統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大節水技術的優化與應用可以有效節約水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節約水資源的重要性,在應用節水技術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更新與改造,以保障人們的生活需求,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健康發展。水資源是可以重復利用的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因此在利用過程中要對回收裝置進行優化升級,以達到良好的節水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加強科技投入,以推動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設計建筑給排水系統時需要使用大量配件,這些配件只有達到一定精確度才能保配合的嚴密性,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會給整個系統帶來破壞,難以達到節水目的。配件質量存在問題會影響其使用壽命,使給排水系統在平時運行中存在安全隱患,容易發生故障影響人們的日常用水。同時,配件設計不科學會增加后期維護成本,無法發揮節水功能。因此,給排水系統配件要嚴格符合施工設計要求。例如:給排水系統中某處管道出現問題,會導致管件超過荷載量,出現松動情況,會導致滲水或漏水,既浪費了水資源,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2]。
水管滲漏是給排水系統中的常見問題,長時間滲漏會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由以下3 個方面:①在設計給排水系統時,沒能進行實地調查,導致設計方案不科學,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導致管道出現滲漏情況。②管道接口設置不合理,難以達到規范要求,管道連接存在問題容易出現滲漏情況。③管道自身質量存在問題,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抗壓性以及抗腐蝕性較差,在使用中管道容易出現破損,隨之導致滲漏。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更加關注衛生器具的使用,人們越來越多注重衛生器具的舒適性與高端性。衛生器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也存在一些水資源浪費情況,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一問題,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要注意這一問題。衛生器具造成的水資源浪費主要是由于建筑商為減少成本,盡量選擇價格較低的衛生器具進行配備,但這類衛生器具的節水性能較差,影響了建筑的排水功能,造成了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熱水供應系統在家庭中越來越普及,對于提升人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積極影響。在對熱循環管道進行設計時,會出現設計不合理情況,造成熱循環性能較差,影響了人們的日常使用。在使用中由于熱循環具有冷水區,人們要將一部分冷水排掉才能使用熱水,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隨著我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供水系統壓力也逐漸增大,導致建筑的給排水設計出現問題。城市供水網要將水資源輸送到千家萬戶,這樣需要在輸送中加大供水壓力,以保證遠距離地區也能正常獲取水源。但一些距離較近地區卻會面對供水壓力過高問題,給水壓力超過標準額度,長時間運轉會導致水資源浪費,還會影響供水設備的實用性,因此,要對該問題加以重視,制定合理措施及時解決。
除上述常見問題外,水資源回收率低也是水資源浪費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國水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不成熟,導致雨水以及污水利用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水資源的回收利用系統成本較高,后期維修保養難度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資金的投入,因此,建筑單位為降低建筑成本,會將水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納入設計方案中,但難以對水資源進行二次回收處理,嚴重降低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水資源的回收利用技術需要依賴技術人員較高的專業素養,但在現實中很多設計人員專業素養不夠,對水資源回收利用系統存在的問題難以科學處理,進而影響其節水效果。
在設計建筑給排水系統時,需要結合具體情況,確定排水范圍,同時,還要保障供水,能夠滿足生產生活要求。對于高層建筑在給排水設計時,要注意高樓層居民的用水問題,如果供水出現問題,會影響高樓層居民的日常生活,為防止出現斷水以及缺水問題,要對供水壓力進行調整。同時,要對排水系統進行二次加壓,以減少水資源的損耗,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通過市政直接供水機能降低水壓損耗,同時,也能防止水資源污染情況,當水壓不足時,利用供壓設備進行水資源供給[3]。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綠色發展理念也在逐步得到推廣,人們開始在建設過程中注重節能環保,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筑節水系統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中,有效緩解了水資源浪費問題。因此,建筑企業要不斷提升節水技術,樹立節水意識,創造新型節水產品,以提升建筑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在選擇排水材料方面要選擇節能型材料,注重管材、閥門等配件質量,及時更新落后產品,以全面提升排水系統的節水性能。水資源節約需要全民參與,每個人都應在自己能力范圍內主動節約水資源,需要結合實際用水情況科學選擇給排水系統,防止因給排水系統容量過大而導致水資源浪費。
節水設備主要包括衛生器具與配水管才,在建筑施工中要優先選擇腳踏淋浴器以及真空坐便器等新型節水器具,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情況。通過實驗對比節水型水龍頭較常規水龍頭節水能力顯著,因此,在滿足居民正常使用條件下,要優先選擇價格合理以及節水性能較好的水龍頭,要對水龍頭進行定期檢查,以防止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滲漏情況。
室內節水是建筑節水的重點領域,據統計生活用水占我國總用水量的15%左右,其中潔廁用水量占家庭總用水量的30%。潔廁用水對于水質要求不高,因此潔廁設備與自來水系統相分離,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潔廁用水是實現節水降碳的重要方式,通過對室內水階梯技術的創新,可以有效相應國家節能政策。目前國家已研制出模塊化戶內中水集成系統技術,相較于傳統給排水技術,該技術平均每戶每月能節水10t 左右,因此,政府要大力推進先進節水技術,以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資源需求也日漸短缺。因此,新能源的開發工作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建筑給排水系統需要耗費較多能源,將節水技術與新能源技術相融合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通過新能源來帶動給排水系統的順利運行,可以有效降低水資源消耗,增強節水性能,既有利于節約資源,還對環境保護產生良好效果。因此,對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人們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新方向。一些常見新型能源,例如太陽能以及風能都能有效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4]。
為解決居民在使用熱水系統時無法快速獲得熱水,導致部分冷水流出浪費情況,可以從施工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入手,來對該問題進行綜合考慮,以緩解水資源緊張問題。例如:在前期設計過程中沒能考慮到熱水系統中的冷水區問題,居民在開啟熱水系統后一部分冷水先流出,出現水資源浪費情況,影響人們的日常使用體驗。
設計人員在設計熱水系統時需要考慮居民日常使用情況,在輸水過程中由于溫差變化會導致熱量散失,出現水資源浪費情況。針對這一問題,施工人員要對局部熱水系統進行優化,科學設計管道長度,同時利用系能源技術對管道進行保溫。同時還要依據施工需要合理選擇管材,通過干管循環以及支管循環來減少冷水排放,避免水資源浪費。
為防止出現超壓流水情況,避免水資源大量浪費,在對排水系統進行設計時,要設計專門的減壓裝置,通過對不同樓層水壓進行調節,平衡用戶的供水壓力。常用的減壓裝置有減壓閥、減壓孔以及節流塞。其中,減壓閥應用范圍較廣,能夠滿足大多數情況下的減壓需求。減壓孔容易受上游水壓影響,影響減壓效果,造成水壓不穩定,同時水質較差會造成減壓被雜物堵塞,適用范圍較小,城市供水壓力設備如圖1 所示。

圖1 城市供水壓力設備
通過提高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有效節約和保護我國水資源。為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在設計建筑給排水系統時可以增設回收系統,來對水資源進行過濾消毒,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防止水資源出現浪費情況。回收系統可以在建筑物的上下水之間設置,對建筑內的污水與廢水進行統一處理,提高其利用次數,既能節省污水排放,也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有助于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提升。同時也要注重對雨水的把握利用,加大雨水資源的儲存量,以達到節水目的。因此,科研人員要加大對于節水技術的創新力度,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以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會產生大量廢水與污水,比如洗菜水或者盥洗用水等。利用凈化處理技術將這些廢水進行處理,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水叫做中水。中水雖然不能被人直接飲用,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用作清洗澆灌,以實現資源再利用。中水的來源主要有兩種:①生活用水。②建筑用水。目前我國中水處理技術尚未成熟,需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資金的投入,同時要研發低成本的中水凈化設備,以滿足綠色發展的要求。
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水資源,水資源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在建筑給排水設計過程中,通過對節水技術進行優化與運用,可以有效節約水資源,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節水技術可以有效應用于室內生活用水中,國家也在對中水凈化技術進行優化,來緩解生活用水的緊張需求,這也是未來節水發展的重點領域。因此在建筑過程中要結合項目情況加強節水設計工作,充分調動節水因素,加強新能源與新技術在施工中的比重,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