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的設計與實施"/>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打開”情景交融 體會民族審美心理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的設計與實施

2022-06-29 14:24:30胡根林
中學語文 2022年16期

■ 胡根林

【任務群解讀】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自然情懷”,和同冊的第一、三兩個單元,同屬“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課標中明確,該任務群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其主要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有:

1.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歷,發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現。

2.根據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

3.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

4.養成寫讀書提要和筆記的習慣。根據需要,可選用雜感、隨筆、評論、研究論文等方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驗。

其主要的學習方式為:

1.運用專題閱讀、比較閱讀等方式,設置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鑒賞、探究與寫作。

2.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寫作,應以學生自主閱讀、討論、寫作、交流為主。應結合作品的學習和寫作實踐,由學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學的文學知識結構化。

課標還就如何實施該任務群提供了建議:教師應向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做好問題設計,提供閱讀策略指導,適時組織經驗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動;在學習過程中相機進行指導點撥,組織并平等參與問題討論;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并要求閱讀一定數量的經典文學作品,包括反映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歷程的作品,關心當代文學生活;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組織、舉辦詩歌朗誦會、讀書報告會、話劇表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創造更多展示交流學生作品的機會或平臺,激發學生文學創作的成就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為學生提供觀察記錄表、等級量表等自評互評的工具,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本單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個專門的散文單元,所選的都是散文名篇,內容以寫景抒情為主,兼及敘事和議論。其中既有現當代散文,也有古代散文。郁達夫《故都的秋》是對故都“秋味”的吟唱,朱自清《荷塘月色》則描繪了月下荷塘朦朧幽靜之美,史鐵生《我與地壇》寫出了地壇對于自己的意義;蘇軾《赤壁賦》是夜游赤壁的吊古傷今,姚鼐《登泰山記》則是登臨東岳的暢想。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點是:景物描寫精彩,情與景完美融合;意蘊深厚,語言優美。學習本單元,學生通過感受和品味作品的語言,分析和理解作者觀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現景物的藝術手法,把握其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特點,并進一步體會民族審美心理,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核心知識與關鍵技能】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我們確立的語文大概念或核心學習目標是情景交融。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情景交融”是寫景散文的一個基本特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將之作概念化的理解,變成文本閱讀與分析的套話。因此,立足于不同的課文,教師要善于“打開”情景交融,引導學生看到不同經典名篇在景情關系上的不同處理,并進一步體會其背后的民族審美心理。

對于情和景的關系,學界說法很多,也頗為混亂,筆者建議化繁為簡,按“景”與“情”的先后關系,大致分出兩類。

一類,景在情先,觸景生情。作家看到景物,自然而然觸發了某種感情,將這樣的景物描寫出來,將這樣的情感抒發出來,并讓景物和情感之間建立某種聯系,就是一篇好的寫景抒情文字。本單元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為代表。起初內心“頗不寧靜”,淡淡的哀愁彌漫字里行間。隨著作者獨行小路,領略了月下荷塘之景,哀愁依然還在,但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喜悅,感受到一絲得來不易的寧靜。這喜悅、這寧靜都是由荷塘之景自然生發的感受,待到環顧荷塘四周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這喜悅、這寧靜漸漸變淡,回到了現實。作者寫荷塘之景時并沒有直接抒情,但情自在景中。

一類,情在景先,借景抒情。作家生活中常常經歷情感的變化,當他以情感為中心來選擇與之高度契合的景物進行描寫,將自己的情感賦予景物,使“景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同樣也能寫出好的散文。本單元中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就是其例。北平之景物何其多,作者單單選擇那些衰颯落寞的景物,如槐樹的落蕊、秋蟬的殘聲、微涼的秋雨等冷色調,頗具悲涼之感的景物,來表現對故都的思念與眷戀,皆因它們與自己內心的孤獨、苦悶之情一致。史鐵生的《地壇》也是如此,“剝蝕”的琉璃,“淡褪”的朱紅,“坍玘”的高墻,以及“散落”的玉砌雕欄,都高度暗合了作者失落、悲傷甚至絕望的心境。

要“打開”情景交融,不止于要了解情與景的關系,還要把握作者與文本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同樣是現代散文,《故都的秋》秋景中滲透著“雅趣”與“物哀”之美,《荷塘月色》之景顯得靜謐、朦朧和夢幻,《我與地壇》的景物則在荒蕪寂靜中顯現出生機活力。它們各具特色、搖曳多姿,和作者經歷、性格和審美趣味的不同有關,也根植于民族文化傳統和審美傾向的豐富多樣。同樣是古代散文,蘇軾《赤壁賦》“以江山風月作骨”,富有層次地寫出了赤壁所見、歷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姚鼐《登泰山記》則按照時間順序寫登泰山全程,先寫登臨景象,后濃墨重彩寫日出景象,再寫沿途所見之自然和人文景觀。兩者根植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中國文化傳統,一樂水,一樂山,均為名篇,各異其趣。

當學生把這些經典名篇置于歷史文化長河去探本溯源,對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的獨特性會有更深的理解,自然也就能更好理解不同文本所呈現的不同的“情景交融”的面貌和樣態。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①

1.聯系課程標準,明確所屬學習任務群,篩選學科“大概念”

(1)從課程標準角度看,本單元屬于必修“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中的第三個學習單元,目標定位為:精讀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能根據不同文學體裁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和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

(2)教材分析:①本單元人文主題為“自然情懷”,選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寫景抒情的名篇,或寫景抒情,或借景明理,其背后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某種共同的民族審美心理,學習本單元不僅要培養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更要體會這一民族心理,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②關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寫和人生思考,體會作者觀察、欣賞和表現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手法;反復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辭之美。③嘗試寫景抒情的散文寫作。

(3)學情分析:①學生已經學習過“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青春激揚”和“生命的詩意”兩個單元,對統編教材編寫體例、單元任務等概念有所了解。②學生初中學習過寫景抒情的散文,對這一文體并不陌生。能夠運用一些簡單的術語、概念對文本做分析、談感悟。③學生對于文人寫景抒情散文理解不深入;對情景的內在關系、對自然生命的民族審美心理理解不夠;對文學短評和寫景抒情散文的寫作還需進一步實踐,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4)單元大概念:①學習人文主題——徜徉自然,潤澤心靈,體會民族審美心理(對應教材分析①);②語文學科大概念:感受景物之美,品味情感之真,體悟情景交融之境(對應教材分析②);③寫一篇寫景散文,體現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對應教材分析③)。

2.圍繞大概念,提取學習元素,確定單元學習目標

(1)感受文人筆下的美景,關注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人生思考,激發對自然的珍愛之心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進一步體會民族審美心理。

(2)分析和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的角度和表現景物的藝術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體會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特點,增強思維和審美認知能力。

(3)感受作品的文辭之美。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提高語言的感知能力。

(4)借鑒本單元文章的寫法,寫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3.預估學習結果,確定表現性評價任務

總任務:無論是主動探尋還是無意邂逅,注定了人類生命與自然的相逢,這份自然情懷釀出百般滋味,從古綿延至今。金秋未遠,冬至未至,我校文學社《潮生》公眾號準備推出以“遇見·自然”為主題的文學展示活動,向全體同學征集作品,包括音畫朗誦視頻、文學短評和散文創作等作品形式。期待你的作品帶領大家徜徉自然,潤澤心靈。

子任務1:尋找一幅最美的風景,感受寫景之美。從景物描寫角度闡釋你認為“最美”的理由,爭取能引發同學們的共鳴。(回應單元目標(1)(2))

子任務2:賞析一段最有情味的文字,品味情味之真。從“我”與物、情與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角度,撰寫一篇文學短評。(回應單元目標(1)(2))

子任務3:朗誦一個最喜歡的段落,品賞散文語言之韻。挑選合適的音樂和場景,制作音話視頻。(回應單元目標(3))

子任務4: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學習表達之妙。班級評比推薦給文學社活動籌備組。(回應單元目標(4))

4.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

(1)單元引讀課:遇見自然,徜徉自然,了解學習任務(1課時)

①創設單元學習任務情境

生命是一場大的遇見。蘇軾遇見赤壁江月,姚鼐遇見泰山風雪,郁達夫遇見故都的秋,朱自清遇見荷塘月色,史鐵生遇見北京地壇……無論是主動探尋還是偶遇邂逅,自然已深深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這份“自然情懷”釀出百般滋味,從古綿延至今。

金秋未遠,冬至未至,我校文學社《潮生》公眾號準備推出以“遇見·自然”為主題的文學展示活動,現向全體同學征集作品,包括音畫朗誦視頻、文學短評和散文創作等作品形式。期待你的作品能帶領大家徜徉自然,潤澤心靈。

②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珍惜初讀感受,整體感知單元內容。

步驟1:閱讀本單元的五篇寫景抒情的散文,隨文批注,記下你初步的閱讀感受或困惑。

步驟2:課堂分組交流:朗讀你最喜歡的句段,說說喜歡的理由;說出你的困惑,向同伴尋求幫助。

步驟3:理解單元導語中“自然”的內涵。

閱讀單元導語第一段,可以看出該單元的關鍵詞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請找出五篇散文中的“自然”有哪些?

幾篇文章的描寫對象與人們通常理解的大自然的概念并不完全吻合,它是廣義上的自然。有江南、北國這樣抽象的地理概念,也有老樹、秋蟬等尋常而具體的景物;既包括泰山風雪、赤壁江月等純粹的自然風光,也包括地壇的高墻、清華園的荷塘這種都市景觀。它們都是作者與外部世界展開對話的對象,也是其傳情達意的符號。

該單元的的“自然”是存在于認知活動和審美活動中的、與人的生命主體相對應的客體世界?!叭伺c自然的關系”即是人的生命主體與客體世界的相互關系。

“我”與物、主體與客體形成一種“觀照—反映”關系,在主體對客體的觀照過程中,雙方互相作用:

或者心情大于外界因素的影響,“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表現為以情馭景,借景抒情。如《故都的秋》。

或者外界景物大于我的心情,情緒隨著景色變遷。表現為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情隨境遷。如《荷塘月色》《我與地壇》。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我”與物、人與情境、主體與客體融為一體,在相互作用、相互激發中,二者的色調和價值往往能得到升華。如《赤壁賦》。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了解有關“散文”文體的核心知識和賞析散文的必備能力。

步驟1:結合單元導語和學習提示,用好《語文知識手冊》和補充資料(1),梳理出學習寫景抒情散文的重要概念。

步驟2:請以你學過的一篇課文為例,提出寫景抒情散文的閱讀建議。

識“文眼”(揭示全篇旨趣,有畫龍點睛妙用)、抓“線索”(文章的思路脈絡)、重“手法”(如渲染、鋪墊、象征、伏筆、照應、懸念等技巧)、品“語言”、悟“情感”……

教師小結:聯系單元學習內容,進一步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2)單元重點突破課 1(2課時)

《故都的秋》精讀課教學活動設計

情境創設:人們總會帶著某種感情欣賞景物,以情觀景,景物就會著上人的感情色彩。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就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苯裉欤覀冸S郁達夫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去品嘗他筆下故都特有的秋味。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整體感知尋“文眼”,鑒賞畫面品“秋味”。

步驟1:通讀全文,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呈現出什么特點?

“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文眼:

步驟2:為了體現故都秋的特點,作者選取了哪幾幅秋景圖?為什么不寫香山紅葉?為什么不詳細描繪陶然亭西山等風景名勝?

步驟3:請在文中任選一幅圖畫,為畫面命名,并從景物選取、形聲色態、畫面組合、氛圍意境等角度進行賞析,寫一段賞析文字。

步驟4:小組分享。組員共同形成評價量表,并形成評價或修改意見,作者進一步修改。

評價角度提示:能多角度賞析;能舉例分析;能正確使用術語,語言準確生動;條例清晰,總分結合等。

步驟5:推薦發表。小組評議,推選一篇最佳,寫出推薦理由。被推薦者將賞析連同推薦文字一并發到征稿微信群,可配圖1-4張。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知人論世探情由。

步驟1:作者為什么不用明快的筆調來頌秋呢?(“悲涼”的由來)聯系背景:國家內憂外患,自己背井離鄉,國仇家難使他內心充滿憂思、苦悶和孤獨。補充:郁達夫自幼經歷坎坷,抑郁善感。文學創作上,提倡“靜的文學”。

步驟2:探究:體會民族審美心理。作者說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有什么道理?回顧你所讀過的寫秋的詩文,談談你的看法。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總結方法明路徑。

步驟1:學習了本文,你學到了哪些賞析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歸納:(1)梳理作者所選之景與刻畫這些景物的方式,發現作者對自然景物的取舍、強調與忽略等處理方式,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2)知人論世,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精神性格、審美取向等,體會情的由來。

步驟2:郁達夫筆下的“秋味”,是其“秋心”的映射。以“我”觀物,以情馭景,借景抒情,“我”與物、情與景融為一體。那么,情景的交融還有其他的表現方式嗎?

(3)群文閱讀課 1(2課時)

組合篇目:《我與地壇》《荷塘月色》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閱讀《我與地壇》(節選),梳理作者所選之景與刻畫這些景物的方式,關注作者對自然景物的取舍、強調與不同時期景物特點的變化。體會“物”與“我”的相互作用。

步驟1:圈畫、梳理文中所寫的景物,歸納作者在不同時期關注的景物的特點,填入表格。

步驟2:比較不同時期景物特點的變化,把握作者認識變化的軌跡,填寫表格。領會地壇對作者的精神成長和生命啟迪的意義。

小結:梳理三次景物描寫中作者所選擇的景物及其特征,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世界在與地壇相伴十五年間的變化。感受到“物”對于“我”、自然客體對生命主體的慰藉啟發。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情隨境遷,“我”與物、情與景同樣交融一體。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遷移運用,將梳理景與情的關系的閱讀策略運用到《荷塘月色》的閱讀中,具體深入地體會自然對于人的意義。

步驟1:識“文眼”、抓“線索”。

步驟2:圈畫“家——小路——荷塘——家”中的不同景象,梳理、歸納其特點,把握作者情緒、情感變化的軌跡。完成表格。

步驟3:分析《我與地壇》《荷塘月色》兩篇文章中的物我關系、情景關系的異同。

步驟4:思考“家”和“荷塘”這兩個核心意象的象征意義,把握散文主旨。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家”與“荷塘”。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含英咀華,品賞散文語言之韻味

步驟1:三篇現當代文人寫景散文的語言各有特色,請從修辭、用詞、句式、語言風格等力面細加品味,并精選最能體現該文語言特色的段落,寫一則語段鑒賞。

提示:三篇文章的語言都有精妙生動的特色,情真意切。但呈現出的作家的語言風格又有不同:朱自清的語言清麗婉轉,他主張散文創作應“新而不失自然”,善于用平白如話、曉暢流利的語言描繪情狀表達心情。從比喻句、擬人句、疊詞句以及用得十分精當的動詞可以體會到。郁達夫的語言深沉多思,有感傷色彩,側重于從主觀角度賞秋味、品秋色,借細節描寫和聯想表達故都的秋的姿態,有濃厚的文人的審美情趣。史鐵生的語言寓深遠于樸素,寄激情于從容,融客觀性、抒情性和思辨性為一爐,多運用雙聲疊韻詞和口語化表達,增強節奏感和親切感,運用大量意象進行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使樸素而富含哲理性的語言更加形象。

步驟2:誦讀展示:美文需要美讀,需要朗讀者視覺、聽覺與情感、思維的全方位投入。請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同組的伙伴聽,請大家給出改進意見。小組合作,錄制朗誦,配以音畫,編輯視頻,再加上一段導聽說明,將作品發布活動作品征集微信群,請同學投票評比。

(4)單元重點突破課 2(2課時)

《赤壁賦》精讀課教學活動設計

情境創設:李白遇見黃河,狂放之氣噴薄而出;陳子昂遇見幽州臺,發千古之嘆;在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之一,被貶黃州的蘇子遇見了赤壁江月,生命的情境從此迥然不同……

任務與要求:核心問題:蘇子的哲理之思是否能夠化解心中之悲?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分析蘇子之悲從何而來?

步驟1:觀文本

蘇子歌:“望美人兮天一方”

溯歷史:一世之雄,而今安在?

觀當下:長江無窮而吾生須臾,物我對峙。

步驟2:探經歷

“烏臺詩案”,含冤被貶,前途渺渺

步驟3:析根源

思想根源:儒家思想,濟世情懷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探究蘇子的哲理之思

步驟1:朗讀第四段,思考蘇子所悟之理是什么?

小組合作:借助表格或思維導圖,分析本段中景、情、理是如何相互作用,促成了蘇子情感變化的?

示例:

步驟2:名家點評:“以吹蕭和歌聲中引入,則文境奇。其論曹公之詩,曹公之事,低回流連,兩迭而出,則文致奇。盛言曹公英雄,較論我生微細,蜉蝣短景,對境易哀,則文勢奇。迨至以水、月為喻,發出正論,則《南華》、《楞嚴》之妙理,可以包絡天地,伭同造化,尤非文人夢想所能到也?!?/p>

——明·林云銘《古文析義》

小結:景情理交融 儒釋道相濟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蘇子的哲理之思能否化解心中之悲?

步驟1:賦家常用虛設主客,通過“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方式闡述觀點。

填空:

本文的主客實為一人,前者是 的蘇子,后者是 的蘇子。主客對話實際上是蘇子的心靈獨白,是蘇子在努力說服另一個自己。

步驟2:結尾處寫“客喜而笑”,有人認為這表示蘇子所悟之理化解了心中之悲,也有人不認同這種看法。

在赤壁月夜,你化身蘇子舟中之客,承載著蘇子的苦悶與悲愁,蘇子從赤壁水月中所悟之理能夠化解你心中之悲嗎?請談談你的認識。課后作業:

寫一篇文學短評,就“所悟之理是否能夠化解心中之悲”談談你的觀點。觀點要有理由支撐,理由要有文本依據。

推薦閱讀:余秋雨《蘇東坡突圍》,林語堂《蘇東坡傳》。

(5)群文閱讀課 2(2課時)

古代寫景、游記散文群文閱讀

組合篇目:《赤壁賦》《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2課時)

古代有很多寫景、記游名篇,或敘述,或描寫,或抒情,或議論,或紀實,或想象,并由此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認識。《赤壁賦》以“賦”記錄了赤壁之游,文中景、情、理交融,純粹寫景文字較少。《登泰山記》以“記”的形式,敘說了登泰山經過,描寫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文字極為精簡,卻充分表現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補入一篇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被貶為黃州刺史時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描繪竹樓的特點和作者寓居竹樓所領略到的獨特風光和雅趣,集中表現了作者遭貶后悵惘落寞、茫然無奈而又不甘沉淪、剛正不阿的復雜感情。旨趣上關聯《赤壁賦》,形式上關聯“記”體散文,加深對“記”這種文體的理解。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讀懂文意,積累文言字詞;品讀課文,賞析山水風物之美。

步驟1:通讀《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懂文意,積累文言字詞句及文學文化常識。

步驟2:找出《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兩篇文章中集中寫景的文字,概括景物特點及寫景特色,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基于不同學習目的,進行群文比較閱讀

步驟1:對比《登泰山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處理景與情(理)的異同,了解“記”體散文的特征。

步驟2:《赤壁賦》《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同為貶謫黃州之作,兩篇文章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有何相似和不同之處?

(6)寫作與交流

情境創設

蘇軾從赤壁清風明月中尋得一份釋懷,史鐵生從地壇公園悟出生命真諦,朱自清從荷塘月色暫享精神的寧靜。自然風物給作者帶來心靈的慰藉。你曾經在哪一種狀態下,有過讓你感到驚喜或悲傷或思索的“遇見”?

任務與要求

以審美的眼光關照自然,尋找與自我精神相契合的自然風景,獲得人生慰藉與人生啟示,以“遇見·自然”為主題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感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盤點學習收獲,借鑒寫作方法

步驟1:盤點(回顧)五篇寫景抒情散文中“生命與自然”的契合。

步驟2:借鑒寫法,評價前置。

小組合作形成寫景抒情散文的評價量表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感悟自然,表達自我

步驟1:尋覓我的風景:叩問自己的內心,有沒有一片風景深入心靈,留下印痕。

步驟2:調動豐富的感受。確定自己的選材,選定相關景物后,思考用什么手法能更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景物的風采。

借鑒課文,積累寫作技法

角度:形、聲、色、味、觸……多層次、多視角

手法: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動靜、虛實等表現手法;細節描寫

語言:準確、生動、優美、有韻味

步驟3:滲透獨特的情思

如何達到情與景的交融?閱讀寫作指導,借鑒課文。

觸景生情

因情設景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片段寫作并分享

①寫一個情景交融的片段

②小組交流,對照評價量表互相品評,提出修改建議。

③修改片段,完成全文。

④小組推薦,全班交流。

課后作業:評選優秀的散文作品,向校文學社??冻鄙罚ㄉ⑽膶]嫞┩陡?。還可以配以插圖或照片,作為對高中生活的一份紀念。

(7)單元梳理課(1課時)

學習活動一:分享文學閱讀經驗

情境與任務:本單元我們圍繞“自然情懷”這一話題,閱讀了五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名篇,并創作了一篇散文,表達自我的自然感悟。請簡要回顧一下單元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

寫一段總結的話,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本單元獲得的閱讀經驗。

步驟1:對照單元學習任務單,自我評估自己的完成情況,獨立完成單元學習總結的寫作。

步驟2:學生分組交流,然后推選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

步驟3:修改自己的學習小結。

學習活動二:單元知識整理與反思

情境與任務:請根據你本單元學習的體驗和收獲,制作散文閱讀板塊的語文能力手冊。

步驟1:自由交流你認為散文閱讀能力手冊應該有哪些內容組成?

步驟2:設計自己的散文閱讀能力手冊的內容,并在組內交流、修改。

步驟3:完成散文閱讀能力手冊的制作。

附教學資源

1.錢理群《關于朱自清的“不平靜”》、《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2.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故都的秋〉:悲涼美、雅趣和俗趣》

3.吳周文《談〈荷塘月色〉》

4.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

5.梁平《兩種生命形態的對比與選擇——郁達夫〈故都的秋〉主題新探》

6.張勇《〈故都的秋〉的物哀之美》

7.吳小如《讀蘇軾〈赤壁賦〉》

8.郭春林《生死之思——史鐵生及其〈我與地壇〉的意義》

[設計者:陳思源,上海市北蔡高級中學;張昕,上海市建平中學 ]

【重點突破·《赤壁賦》第二課時教學現場】教學目標

1.感受和欣賞情、景、理完美融合的藝術特色;

2.探究作者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體會其以道濟儒的生命哲學。

教學過程

導入

生命就是一場大的遇見。郁達夫遇見故都的秋,朱自清遇見荷塘月色,史鐵生遇見北京地壇。而宋代的蘇軾在他人生當中最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黃州之時,他遇見的是赤壁山水,人生的情境從此迥然不同。我們預習時注意到蘇子泛舟赤壁之下,他感情是有變化的,今天這節課,我們來探究一下蘇子赤壁水月所引發的哲理之思是否真的能夠解開自己的心中之悲?

活動一:知人論世,追尋作者悲從何來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蘇子心中之悲,悲從何來?老師給出探究的支架,首先可以觀文本,從文本中去找;然后可以看經歷,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去尋;我們還可以去思考一下蘇子之悲產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誦讀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同時也感受一下“賦”的韻散結合之美。

生(齊讀)

師:蘇子的情感從喜到悲的轉折點在哪?

生1:洞簫??痛刀春嵚曇麸@得非常凄切。

師:客吹洞簫是和蘇子之歌的,蘇子歌中有沒有透露出他悲的原因?

生2:望美人兮天一方。

師:“美人”在這里是有象征意義的。屈原就曾經用香草美人來來象征高潔的品格和美好的理想,而蘇子在這里指他的美好的理想。他的政治理想離他近嗎?實現了嗎?沒有。蘇子當時仕途上處于什么狀態?

生3:被貶黃州。

(教師呈現“烏臺詩案”的資料)

師:“烏臺詩案”之后蘇子含冤被貶,差點丟了性命,前途渺渺,渺渺,很曠遠的樣子。政治理想難以實現,功業未成,于是悲從中來。為什么到了赤壁,作者悲從中來呢?請看文章的第三段。

生4:蘇軾聯想到了曹操。曹操,一世之雄也,當年“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那是銳不可擋!但一世梟雄“而今安在哉”,人生無常。

師:是的。梟雄如曹操,都被“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蘇子與客只能漁樵于江渚之上,這又引發他怎樣的悲?

生(齊):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生(齊):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師:想到自己當下在天地間就像蜉蝣一樣,哀吾生而羨長江。為什么?

生(齊):人生苦短,人生短暫。

師:大家想一想,蘇子感慨功業未成,人生短促,他為什么就感到悲呢?這背后有沒有一種思想的根源?

生5:能夠有所作為,能夠入世,積極入世,能夠建功立業……這是中國儒家知識分子的傳統。

師:所以中國有這樣一句話叫作“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論是當年被放逐的屈子(屈原)在汨羅江畔行吟,還是這里被貶官的蘇軾在赤壁月夜下泛舟,他們都沒有放下這份濟世情懷,所以他心中之悲苦真的濃得化不開!

活動二 小組合作,探究作者的哲理之思

師:那么既然悲苦如此深重,為什么后面蘇軾和客又喜而笑了呢?他從赤壁的水月引發了怎樣的哲理之思?大家誦讀文章的第四段,思考一下蘇子所悟之理是什么,然后展開小組合作,通過表格或者是關系圖來分析這一段情和景是怎樣互相作用,促成了蘇子這種情感變化的。

(學生齊讀,分組探究,然后分享交流)

組1:我們組從第4段當中找到了幾個景,分別是江水,它的特點是循環往復,還有明月,它陰晴圓缺,然后是江上清風。蘇子看到這些了以后,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不必為人生短暫,功業無成而悲傷,也不必強求身外之物。因為蘇子在二三段中悲的是自己的功業無成、人生短暫,所以我們組認為他悟出這個理就可以幫助自己走出人生困境,變為曠達和樂觀。

師:掌聲鼓勵一下,請坐。這組同學用表格的形式把情和景梳理得非常清楚,由景入手,然后悟出了理,在理的參與下感情發生了變化,思路非常清楚!

組2:首先我們關注的景物是水與月,水的循環往復,月的陰晴圓缺,這引發了蘇軾的思考。他認為,事物的恒久與否其實在于人們看事物的眼光如何,而不在于事物本身。人生也是如此,功名利祿的取得與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堅持自己操守就可以了。我們是從“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這一段得出的結論。

師:功名利祿不重要,那人生的價值在哪呢?在山間之明月,江上之清風中感受人生的幸福。他整個人其實已經得到了一種思想上的升華,這是我認為蘇軾最偉大的地方!

我們這組這樣梳理:先開始寫景,然后由景悟理,然后由理轉變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分析得怎么樣?

(生鼓掌):好!

師:這一組為我們梳理了三層理,層層遞進。在理的化解之下,感情升華,轉為豁達,喜而笑的感情水到渠成。非常棒!

組3:我們組找到的景是風月和江水,它們的特點是無窮無盡、循環往復。蘇軾觸景生情,寄情于山水,達到了自我解脫,超然無礙,樂觀豁達的心態。然后由情又想到了理,由江水他發現“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由清風明月覺得“物各有主”,無法得到的就不必強求。由此,他從之前的悲之中說服了自己。

師(追問):他是怎么說服自己的?比如江水的“逝者如斯未嘗往”怎么就可以讓他由悲轉喜?

組3補充:因為他覺得事情和事物的得到與否不取決于自己。

師:“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什么意思?……你看水不停流淌,但是未嘗往;月陰晴圓缺,但是不曾增減,對嗎?他想說明的是什么?

組3補充:萬物是永恒的,“我”也是永恒的,“我”和物都是永恒的。因此就沒有什么可羨慕的,也不用哀吾生了。

師:好,這樣順理成章了!

組4:我們組首先描述了江水和明月這兩種景物的特點,然后得出來這個結論就是“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分別就是一個悲觀的態度跟一個樂觀的態度。如果你是站在變的角度上來看,那你會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天地的你一切都是一瞬間就沒的,你的生命你的功業全部都是這樣。但如果你站在一個不變的角度上來看的話,這就是一個很樂觀的態度,物與我皆無盡也,我自己的生命、我的一切都是無盡的。這種觀點,就會使他的心情變樂觀豁達起來。

師:當我們把視角放的更廣闊一點,放在整個的歷史長河生命長河當中去,你會感覺到物與我皆永恒,這樣一來人就豁達了,感情就愉悅了。

組4:蘇軾進一步得出結論:“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边@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不是你的,該是你的東西你自然會擁有它,不該是你一點都不要去拿它,你再怎么爭取也得不到……(掌聲)你做的一切都變得既是有意義的也都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一個道家的思想,不要去急著去追求功名利祿。

師:確實,當儒家的功業理想難以實現的時候,蘇子把自己的眼光由廟堂轉向了江湖,轉向了自然,在大自然的無盡寶藏中去尋覓精神的安頓之所。

活動三 結合賦體特征,追問作者的哲理之思能否化解心中之悲

師:同學們知道賦這種文體,除了“鋪采摛文,體物寫志”這個特點之外,它還往往通過“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方式闡述觀點。在這篇文章中,蘇子與客其實是一個人,“主”“客”分別代表了怎么樣的蘇子?

生:樂觀的蘇子、豁達的蘇子、曠達的蘇子;而客代表的是消極的、悲觀的、苦悶的蘇子。

師:所以蘇子與客的對話其實是他自己的心靈獨白,是積極的蘇子在努力的去說服一個消極的蘇子。他成功說服了嗎? 回到今天的核心問題:蘇子從赤壁水月中所引發的哲理之思,真的能夠化解他心中之悲嗎?結尾客喜而笑,有人認為這表示蘇子的哲理之思化解了心中之悲,而有人認為化解不了,你怎么看?

首先亮出你的觀點,你的觀點要有理由支撐,一條兩條三條理由,盡可能多想;還有你的理由要有文本依據,你從哪知道的?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然后我們展開辯論。

(組內討論,然后分組表達看法。)

組1:我們小組覺得是可以化解心中之悲的,因為蘇軾兼有儒、道和佛的思想,儒家講究積極入世,道家和佛家追求精神上的解脫,赤壁之水月讓蘇軾想通了,覺得自己其實是不用羨慕長江的無窮,認為“物與我皆無盡也”,人本身就是永恒,何必在乎眼前的得失呢。所以我們認為他從赤壁水月中所悟之理可以化解自己的心中之悲,謝謝!

師:這組同學觀點非常明確,可以化解。他的理由主要是蘇軾的思想是多元的,他既有儒的積極入世,又有佛和道的超然物外,相濟之下能夠讓他變得達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能夠化解。

組2:我們組認為不能。他思考之后確實變樂觀了,但并沒有完全的化解。這從《記承天寺夜游》這篇寫于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散文中可以看出。《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此篇寫于它之后,這篇散文表達出的情感總體是曠達樂觀的,但似乎又有點悲涼。還有,晚年的時候,皇帝把他召回京城,他其實也去了,因此他總體思想傾向還是入世的。在某個時間點上的豁達不代表他真正說服了自己,他內心對于自己人生的困頓還是有一些不甘的。

師:這組同學觀點比較辯證,還聯系了他的經歷和他前后的詩文對比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種思路非常好,掌聲鼓勵一下!

組3:我們也認為其實蘇軾的悲苦沒有完全化解,理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了很多詩文,比如《記承天寺夜游》的最后“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閑人是一個自嘲自解的態度;《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把自己跟周瑜比,通過周瑜的少年得志來凸顯自己的華發早生,最后“人生如夢”的哀嘆余音不絕;《水調歌頭》里,蘇軾內心徘徊在人間與天上,一個非常矛盾的狀態,而這個矛盾心理在《赤壁賦》里面也是有的,也是內心斗爭的狀態。這種內心的斗爭說明他并沒有真的化解掉。

師:這一組引的作品更多,蘇軾作品中這種積極與消極的、曠達與苦悶的糾結頗為明顯,所以化解只是暫時的,而并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生1補充:最后“洗盞更酌”,“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其實是借酒消愁的一種態度。

師:文中說是喜而笑,你感覺到的是他借酒澆愁。第二天當蘇子與客在舟中醒來,也許他依然還要面對猙獰的現實。但是至少獲得了一夜的安寧。也就是說蘇子在遭遇人生的困頓的時候,他是在努力的把這種困頓排解出去,把它過成一種詩意的棲居。當面對人生困頓的時候,在自然中另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以后也許不會遇到蘇子這樣大的挫折,但人生總有困頓,總會有失意。在困頓和失意的時候,我們要像蘇子一樣保持著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的詩意。

作業:寫一篇文學短評,就蘇軾“所悟之理能否解開其心中之悲”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要有觀點,觀點要有理由支撐,理由要有文本依據。

課到這里,謝謝大家!

[執教者:陳思源,上海市北蔡高級中學 ;張昕,上海市建平中學]

【專家視點】

高中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教學,是以“學習任務”來整合單元教學,突破單篇課文教學的藩籬,強調單元內各組課文之間的聯系,各組中每篇課文之間的聯系,強調通過整合后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來完成單元核心學習任務,達成總體的核心素養目標。這意味著統整是其核心的課改理念之一。

一線教學在如何做到統整方面有很多積極的探索。陳思源和張昕兩位老師,在本單元的設計與實施中,也貫穿了她們對統整的理解,而且這種理解帶有一定程度的辯證性和開拓性:統整不是抽取各種具體性的概括,統整也不是知識或能力的簡單綜合,統整是另一種層面豐富性的“打開”。在我看來,她們的“打開”至少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打開”了課文。在以往觀念中,課文向來是供學生學習的自足的個體,無論它是作為定篇、樣本、例子,還是用件、引子,單單課文自身就可實現其教學功能。但在陳老師和張老師的設計和教學實錄看,她們為每篇課文建立了足夠多足夠廣的聯系:既有單元內與其他課文之間的聯系,也有單元外與其他文章的聯系;既有與作者經歷、風格、審美情趣的聯系,又有與作者其他作品寫作史的聯系。有“烏臺詩案”等蘇軾人生起落關鍵事件的豐富細節和心靈剖析,蘇軾也就不是一個平面的抽象的文人;有《記承天寺夜游》《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作品序列為背景,《赤壁賦》也就不是一個孤立的呆板的作品。這樣一來,課文本身就不是一個封閉的自足的個體了,而是在關系中被學生理解和重新建構起來的文本。站在這個角度看,語文課上所謂的閱讀理解和鑒賞,其實就是我們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作品的多向度聯系。聯系越適切越深刻,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越深入,鑒賞也越到位。

第二,“打開”了知識。有的課文本身就是知識,有的課文承載了知識?!按蜷_”了課文,一定程度上打開了課文的具體性和豐富性,其實也就“打開”了知識本身。比如,本單元學生的核心知識和關鍵能力“情景交融”,學生在感受和觸摸《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中體會現當代作家不同的“情景交融”方式,有的是景在情先,觸景生情,有的則情在景先,借景抒情,至于體現于景物的選擇、表現手法的運用和語言風格中的“情景交融”的獨特性更是鮮明無比。這樣,學生對于“情景交融”這個知識,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術語,而變成依托于各種具體性和豐富性的活化的知識。陳老師和張老師以《故都的秋》為精讀篇目,以《荷塘月色》《地壇》為群文閱讀篇目,以《赤壁賦》為精讀篇目,以《登泰山記》和課外引入的《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為群文閱讀篇目,實現了從知識學習的定向到比較,再到遷移的較為完整的建構過程,無非是為核心知識的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背景、條件和氛圍。

第三,“打開”了課堂。陳老師和張老師在本單元的學習任務設計時,有意改變學生“做題”為“做事”,圍繞“遇見·自然”主題展示這個總任務,設計了以下四個子任務:

子任務1:尋找一幅最美的風景,感受寫景之美。從景物描寫角度闡釋你認為“最美”的理由,爭取能引發同學們的共鳴。

子任務2:賞析一段最有情味的文字,品味情味之真。從“我”與物、情與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角度,撰寫一篇文學短評。

子任務3:朗誦一個最喜歡的段落,品賞散文語言之韻。挑選合適的音樂和場景,制作音話視頻。

子任務4: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學習表達之妙。班級評比推薦給文學社活動籌備組。

這些任務既具有綜合性,也具有生活性和實踐性。所謂“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兩位老師通過對學習任務的精心設計,很自然地把語文學習從教室延伸到了學生的經驗世界,使之成為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四,“打開”了學生。當學生帶著問題在一定情境下去“做事”,做我們經常說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他們的思維、情感,甚至精神世界也就逐漸被“打開”了。很難得的是,在陳老師和張老師的【重點突破·教學現場】,我們看到,學生“真的”在討論問題,在小組合作,“真的”在思考,在表達。這種“真”,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真”問題:蘇軾在《赤壁賦》中,“所悟之理能否解開其心中之悲”?這是一個立足于文本,又超脫于文本的“真問題”,它有足夠的探討空間,可以在學生已讀的蘇軾作品序列中去追索,也可以放在蘇軾人生經歷背景下去思考。

與前三者相比,“打開”學生顯然最難?!按蜷_”學生要立足于學生真實的、深度的、解決問題的學習。這提示我們,課改理念再怎么變,無論是“雙基”,還是“三維”,還是今天談的“核心素養”,離開教師對真問題的設計,離開學生對認知沖突的有效解決,要提高語文課堂質量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①本設計的模板由王從華、胡根林兩位教授商議后確定,在此深表謝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国产在线专区| 草逼视频国产|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毛片一级在线| 91九色国产porny|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狠狠干综合| 日本免费精品|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成在线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日韩美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久久|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黄色国产在线| 日本三级精品|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日韩激情成人|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欧美伦理一区| 成人日韩欧美|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久久超级碰|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