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上海傳統老桔園栽培方式比較粗放,不能適應現代化設施栽培的要求,因而進行現代化改造是使老桔園重新煥發活力和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該文從種植密度改進、土壤改良和栽培管理3個方面探索了上海地區老桔園的現代化改建技術。
關鍵詞:柑橘;老桔園;現代化改建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10-0060-03
Modern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Old Orange Orchards in? Shanghai Area
WANG Bo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Changxing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913,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old orange orchards in Shanghai are relatively extensive an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facility cultivation. Therefore,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juvenate the old orange orchards and improve their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dernization technology of old orange orchards in Shanghai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ement of planting density, soil improvement an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itrus reticulata; Old orange orchard; Modern reconstruction
柑橘(Citrus reticulata)中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是全世界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水果,柑橘產業在我國水果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1]。柑橘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果樹品種之一,主要栽培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而上海是適合柑橘栽培的北緣地區。上海地區的柑橘生產主要集中在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占全市種植面積的80%以上[2]。長興島具有30多年的柑橘種植歷史,2021年種植面積約1133.33hm2,主要品種為宮川,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但老橘園種植密度過高、機械化程度低,粗放的管理和栽培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要求。因此,只有對其進行現代化改建,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重新煥發活力。
1 種植密度改進
經踏查發現,上海長興鎮地區的老桔園種植行間距大部分為3m×1.5m,這樣的高密度種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產量,但仍存在較大的弊端。一是通風透光性差,容易滋生潛葉蛾、蚧殼蟲等蟲害[3];二是柑橘得不到充分的光照,不僅影響果實產量、更影響質量,導致糖、酸等化學成分減少,耐貯性降低;三是行間距小,不便于進行省力化和機械化操作,人工成本高[4-5]。因此,根據桔園實地情況,采用“三行去一行”或“一行隔一行”的改造方法,將3m×1.5m的種植間距改種為5m×1.5m,通過擴大行間距來提高光照度和通風度。對于保留行中的缺株及弱株情況,采取本地化移植方法,以提高適應性和成活率。同時,5m的行間距基本可保證農用機械車輛的通行,便于進行省力化和機械化操作,提高生產效率。
2 土壤改良
柑橘種植的最佳酸性土壤pH在5.5~7.0,柑橘對團粒結構、排水透氣性好的沙性土壤的適應度最好。老桔園因長期種植而導致土壤表層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并且由于長期種植柑橘,土壤中營養元素不斷減少,加之管理人員老齡化、肥料淺施和撒施、少施有機肥等因素,導致老桔園土壤板結和酸堿失衡情況比較明顯,極不利于桔樹根系的生長[6]。在實際生產實踐中,深翻擴穴,結合增施雞糞、菜葉、塘泥等有機肥和氮磷鉀全效肥,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從而有效優化柑橘的立地條件。
2.1 土壤深翻 在樹行兩邊深翻寬1m、深80cm,可以較好地保持土壤熟化、疏松[7]。對老桔園深翻可以較好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和抗旱排澇能力,提高土壤孔隙度及透氣性,從而促進根系的生長,并可減少越冬病蟲基數。
幼樹可在樹冠外圍深翻,隨著樹齡增大,深翻區域逐年擴大,至相接為止。深翻深度以20~30cm為宜,大樹可結合施入基肥進行全園深翻,注意接近主干處要淺,遠離主干要深。深翻土壤適宜在落葉后的秋末進行。
2.2 應用土壤調酸劑 土壤調節劑的種類有很多,根據不同功能應用可以分為:團聚分散土粒、改善土壤結構的土壤膠結劑;固定表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壤安定劑;調節土壤酸堿度的土壤調酸劑;能增加土壤溫度的土壤增溫劑;能保持土壤水分的土壤保水劑等。其中,保水型土壤調節劑又可分為液體保水劑和固體保水劑,固體保水劑又包括淀粉系、共混物及復合系、蛋白質、合成樹脂系、纖維素系等。在桔園的改造中,主要選擇能夠打破土壤板結、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降低土壤容重,促進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強土壤肥水滲透力的調節劑。另外發現長興島老桔園為偏堿性土壤,使用調節土壤酸堿度的調酸劑能有效改善土壤偏堿性的情況。
2.3 種植綠肥 綠肥是指用綠色植物體制成的肥料,它是一種養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綠肥作物在經過一定時間生長之后,可將綠色莖葉切斷直接翻入土中,從而節省人力,減少運輸費用。各種綠肥的幼嫩莖葉中都含有豐富的養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及各種微量元素。
在桔園行間設置紫云英、紫花苜蓿、拉巴豆、黑麥草等綠肥種植還田,土壤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含量均可得到提升[8]。種綠肥不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對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可改善土壤板結情況及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此外,種植綠肥也可減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中某些非必須營養元素的長期累積。
3 栽培管理措施改進
提高桔樹的生長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結果率和果品質量。現代管培新技術主要包括使用新型有機復合肥、使用綠色低毒低殘留農藥、合理的修枝整形、改善植物立地環境、機械化高效操作、水肥一體化等。利用新型管培技術可以使肥力、藥效充分發揮作用,同時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減少資源浪費,節省人力成本,從而達到高標準、高產、高品質、高收益的目標。
3.1 深施有機肥 凡是以有機物質(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作為肥料的均稱為有機肥料,包括廄肥、堆肥、綠肥、餅肥、人糞尿、沼氣肥等。有機肥具有種類多、來源廣、肥效較長等特點,其所含的營養元素多呈有機狀態,作物難以直接利用,但經微生物作用,緩慢釋放出多種營養元素,源源不斷地將養分供給作物。施用有機肥料能改善土壤結構,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產力。
深施有機肥是指將肥料施埋于土層表面15~20cm以下,可減少有機肥中營養成分隨雨水沖刷而流失的情況。同時,深施有機肥可促進土壤深層的微生物繁殖,豐富的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9]。深施有機肥可與土壤深翻時配合操作,根據植株樹齡確定具體的施肥范圍和施肥深度。
3.2 適施綠色農藥 綠色農藥是指對防治病菌、害蟲高效,而對人畜、害蟲天敵、農作物安全,在環境中易分解、在農作物中低殘留或無殘留的農藥。在容易暴發柑橘病蟲害的生長關鍵節點合理施用綠色農藥,可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同時,綠色農藥的低毒低殘留特性可減少農藥殘留和農業面源污染。在春季,要特別注意蚜蟲、紅蜘蛛及柑橘卷葉蛾的暴發,可使用啶蟲脒、吡蟲啉、代森錳鋅或礦物油等綠色農藥有針對性地進行噴施,在病蟲害出現初期將其遏制。在夏季,要注意黑點病、炭疽病等病害暴發,由于上海地區夏季溫度和濕度較高,加上臺風天氣頻繁,給柑橘病蟲害的暴發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必須勤清園、適時施藥,才能為接下結果做好準備。秋季,果實趨于成熟,對于落果、裂果、病枝、病樹及時清理,防止介殼蟲、潛葉蛾等病蟲害蔓延,可使用螺蟲乙酯、噻蟲嗪等噴施。柑橘采收后需進行1次噴藥處理,可壓低越冬病蟲基數,選用合適的殺蟲劑、殺菌劑,結合葉面肥進行全園噴施。如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口數量較高的桔園,采果后可選用99%礦物油乳油100倍液,或30%松脂酸鈉水乳劑150倍噴霧清園。
使用農藥時應按照正確的配比和頻率,為避免產生抗藥性,應適當調整或更換藥品種類。另外,應注意藥劑混用的注意事項,如波爾多液呈強堿性,而大部分殺蟲殺螨劑都呈酸性,不可隨意混用,以免產生藥害。
3.3 修枝整枝 桔樹修剪可調整樹冠結構,改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調整枝葉疏密、分布方向和葉面積系數,使樹冠有效光合面積達到最優[10],從而減少外密內空和大小年的情況,提高優質果比例,實現優質優價。
夏梢抽發屬于營養生長,會與幼果爭奪養分,而且幼果一般爭不過夏梢,從而導致大量落果,所以對夏梢的控制尤為重要。常見控夏梢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人工抹梢:人工抹掉抽出的夏梢,疏除沒有結果長勢過旺的霸王枝。但由于人工成本過高,不推薦長期使用,可以在早發的夏梢數量少的時候使用。(2)藥劑控梢。藥物控梢主要有打調節劑和打殺梢劑2種。調節劑一般是使用多效唑、烯效唑等延緩型調節劑為主,也有使用氟節胺、調環酸鈣,另外苯醚甲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也有促進新梢老熟的作用(建議新梢期防病可以使用)。(3)以梢控梢。抹梢時留一條較弱的梢不抹,每株留10~20條,達到平衡生長梢控梢的目的,抑制新梢抽發。留下來生長的夏梢等放秋梢的時候再全部剪掉。(4)以果控梢。5~9年的老樹,夏梢抽發少,可以根部施用高磷鉀肥葉噴蕓苔素、海藻和高鉀肥等促進梢老熟,保證果實營養。果梢比達到10以上時,夏梢會被有效抑制。(5)環割。一般在大部分春梢轉綠或少部分夏梢出現時環割。
控制好夏梢能有效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但冬季的修剪也尤為重要。成年樹,采果后14d樹勢得到恢復后,可以開始冬剪。根據控上促下、控外促內的原則,以疏為主,以短截為輔。回縮結果枝組、落花落果枝組,剪除病蟲枝、交叉枝、徒長枝、晚秋梢等,使樹體通風透光,結構緊湊飽滿。
另外,危害柑橘的病原菌和蟲源都在枯枝落葉、雜草、落果中越冬,所以在冬初時要及時將病蟲枝干、枯枝、落葉落果以及雜草及時清理出果園,集中燒毀或者深埋。挖除復壯無望的衰老黃化樹(包括近年擴種、補植樹中樹脂病嚴重的病枯樹),并做好定植穴土壤改良工作。
3.4 高壟深溝 柑橘屬于深根系果樹,至少應種植在土層深80cm左右。土壤水是植物生長的基礎,也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分只有進入土壤轉化為土壤水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長興島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導致地下水位普遍偏高,使桔樹根系的縱向生長受阻,進一步影響桔樹的健康生長。采用高壟深溝,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可使桔樹根系得到充分生長。一般在土層表面向下深挖30cm左右,并將挖出的土壤堆疊在一側,就可以形成高壟與深溝交錯的種植行,這樣可以使種植高度提高半米左右,能有效減少地下高水位對根系的影響。
3.5 豐富種植品種 目前,上海地區種植的柑橘品種大部分為宮川,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此品種在長興島的覆蓋率更是高達90%。通過增加柑橘種類可使果實成熟上市期的跨度更大。例如,種植早熟品種大豐,9月即可成熟上市;種植晚熟品種滿堂紅,12月底至1月初仍能上市。另外,由良、金秋沙糖桔、紅美人、明日見、沃柑等品種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既能有利于豐富柑橘品種市場、增加種植戶收入,也可增加地區樹種豐富度,有利于降低病蟲害的傳播面。
4 結語
上海是我國柑橘種植的主要地區之一,但由于受到地理和栽培技術因素的限制,產量和品質不能得到全面的把控,因此可借鑒國外柑橘的一些先進種植方式。一是規模種植,國外單個種植戶的種植規模可達上千公頃,這使得管理可以實現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而本地區大部分為散戶種植,不能實現土地集中栽培管理。若能抓住契機將上海地區散戶的種植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將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二是運用先進的栽培技術,采用設施栽培、覆蓋栽培等技術手段,可顯著提高單產量,且由于環境因素可控,能較好地保證果品質量。在冬季做好幼樹包裹和樹干涂白等應急防凍措施,預防低溫凍害。三是延長果樹的經濟壽命,如美國的葡萄柚樹齡65~75年仍可達到500kg較好的產量[11-13]。從長興島柑橘的種植情況來看,樹齡40年的桔樹已呈現出產量下降的趨勢,落后的管理方式是主要原因。要延長果樹的經濟壽命,需要從立地條件和樹勢提升雙向改善,可運用到本文中提到的一系列改進措施。
整個崇明區柑橘種植面積約2666.67hm2,且多數為傳統粗放種植方式的老桔園。將老桔園改建技術因地制宜地運用到這些老桔園中,可以打破老桔園目前面臨的困境,使其重新煥發活力,有效提高本地區柑橘的經濟、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棟,周權.我國柑桔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湖北植保,2021(4):58-61.
[2]蔣飛.上海市柑橘產業困境與發展方向探討[J].農家參謀,2018(19):50.
[3]鄭鴻昌.果園類型與柑桔蟲害的關系探究[J].中國果菜,2020(10):56-60.
[4]李勇,謝斌.柑橘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對策[J].湖北農機化,2018(7):20.
[5]洪添勝,楊洲,宋淑然,等.柑橘生產機械化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0(12):105-110.
[6]車正權.柑桔低效果園“四改三疏”改造技術[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9(5):38-39.
[7]周吉生,張耀峰.土壤改良是果園管理工作的重心[J].北方果樹,2020(5):32-33.
[8]唐紅琴,李忠義,曾成城,等.不同綠肥種類和還田量對柑橘園土壤養分的動態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21(49):16.
[9]宋錫敬.淺析果樹栽培技術要點與管理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16):82-83.
[10]申文亮.果樹栽培技術措施對果品及質量的影響分析[J].新農業,2021(14):10-11.
[11]朱世江.美國佛州南部柑桔園的建立與栽培管理技術[J].四川果樹.1993(3):34-35.
[12]邱流彬,何維勤,林光將,等.美國茂谷柑桔種植管理標準化技術[J].農家之友,2008(07):43-44.
[13]郝開蘭,劉曉東.日本柑桔現代化栽培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1995(04):30-3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