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宏





【摘 要】對于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師可以從單元統(tǒng)籌,定位精讀目標;精耕細品,突破教學重點;讀寫關聯(lián),遷移運用寫法;學評互促,夯實寫法要素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習作單元 精讀課文 有效性 策略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安排一個單元的習作教學內(nèi)容,小學階段一共八個習作單元,目的是強化習作教學的地位,引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
通過課堂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在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很多教師還主要以“課文講了什么、你讀懂了什么”為教學主線。還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從習作單元的整體視角出發(fā),各部分教學內(nèi)容之間沒形成很好的聯(lián)系,影響精讀課文的目標定位,實效性自然不高。
針對以上情況,怎樣有效提升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教學的實效性呢?筆者有以下思考。
一、單元統(tǒng)籌,定位精讀目標
每個習作單元都包含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筆者認為,在聚焦習作能力發(fā)展的基礎上,應首先從單元整體出發(fā),將單元任務有機地分解在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單元習作等不同板塊中,構建以習作為中心的“學習群”,在“學習群”的基礎上,精準定位精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精讀課文的有效實施。
比如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各板塊的教學內(nèi)容(見表1),如何更好地搭建本單元教學的框架呢?教師可以關注三條線:第一條線是單元的訓練主線,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然后進行表達運用,由學到練,這樣學習的路徑就清晰了。第二條線是教學內(nèi)容線,在訓練主線的基礎上,教師應安排怎樣的教學內(nèi)容呢?在學習《麻雀》《爬天都峰》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揣摩寫作的方法,在“初試身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初步實踐單元寫法要素,“習作例文”環(huán)節(jié)貫通了以往的寫作策略……這樣,在教學中就會形成有血有肉的單元教學框架。最后一條線是每部分教學內(nèi)容的目標線,每個小的環(huán)節(jié)都要有確切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精準定位目標,形成階梯進階(見圖1)。
例如,一位教師就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去設計了這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在整體框架中,《麻雀》《爬天都峰》兩篇精讀課文都有比較準確的定位,教學目標清晰,這樣教師就能夠看出精讀課文所起到的作用。
所以我們在備課中應從單元整體出發(fā),考慮清楚精讀課文的價值,這樣教師才能立足單元,落實精讀課文目標,提升教學實效。
二、精耕細品,突破教學重點
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我們要考慮怎樣進行精讀課文教學,受以往經(jīng)驗影響,雖然明知是習作單元,但有的教師還是按照老套路進行教學,這是不妥當?shù)摹=處熆梢躁P注每篇課文的課后習題,這些題目體現(xiàn)了教材編者的意圖。在課后題目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就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習作能力。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選編的兩篇精讀課文分別為《麻雀》和《爬天都峰》。其中《麻雀》一課有兩道思考題: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怎樣的。
(2)課文是怎樣把下面的內(nèi)容寫清楚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小麻雀的無助。
老麻雀的無畏。
獵狗的攻擊與退縮。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怎樣的。
(2)課文是怎樣把下面的內(nèi)容寫清楚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小麻雀的無助。
老麻雀的無畏。
獵狗的攻擊與退縮。
從第一題可以看出,編者想讓學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感受故事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寫的,這樣學生就會對怎樣寫事有整體上的認識。第二題引領學生聚焦局部,關注重點內(nèi)容,掌握怎樣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清楚的方法。
針對思考題目,該怎樣教學精讀課文呢?筆者給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寫法為課堂訓練主線
教學中以課后思考題目為教學方向,引導學生體會如何將文章寫具體、寫清楚。在教學策略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重點內(nèi)容梳理文章中作者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然后品讀這些語言,揣摩重點詞、句的表達效果,從而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
(二)寫法與情感無痕對接
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雖然指向?qū)懛ㄒ兀诮虒W中,教師也不能不顧文章情感、主旨,直接進行寫法的教學。學生在品味寫法特點的時候也要以情感體驗為基礎,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不會枯燥,才會不斷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
有的教師直接分析寫法,把閱讀課上成寫法分析課,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由內(nèi)容的體會,到情感的共鳴,最后到品味寫法的效果,這樣才能把教學過程串成一條線,讓學習的過程更加自然有效。
(三)寫法要素之間要關聯(lián)
細致研讀兩個課后思考題目,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兩個題目之間是有關系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清晰了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后,再去體會經(jīng)過部分中的重點內(nèi)容。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完整地看這篇文章的三部分是什么,其中在經(jīng)過部分作者分別寫了什么、又是怎樣寫的,這樣學生才能做到“立足篇章,兼顧段落”,對怎樣寫清楚一件事情既有整體的認識,又有寫好局部的策略方法,在進行習作的時候才不會顧此失彼。
三、要讀寫關聯(lián),遷移運用寫法
精讀課文重在學習寫作方法。要想更好地發(fā)揮精讀課文的作用,課堂中學生不僅要學習習作方法,還要知道用法,所以教師可以借助課后習題,讓學生遷移寫法,落實訓練過程。
在遷移運用中可以是遠遷移,就是和習作結合;還可以是近遷移。什么是近遷移?就是將精讀課文和課后寫法訓練或者“初試身手”中的寫法訓練,相互關聯(lián)進行寫法訓練的過程。這些寫法訓練點相對習作比較小,很容易忽視。但是落實好近遷移,學生寫作能力就會形成梯次進階,有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本單元兩篇精讀課文,第二篇是《登天都峰》,由于課文內(nèi)容不長,又有第一課《麻雀》的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初試身手”和前兩篇課文學習的寫作方法進行結合。
在這部分教學中我們要關注以下兩點,才會讓讀寫過程發(fā)揮實效。
首先寫法為結合點,在本單元“初試身手”和精讀課文關聯(lián)的過程中,要以寫法為結合點,兩篇課文在寫作上是各有側重的,《麻雀》一課中對老麻雀與獵狗對抗的過程描寫得非常具體,但是《登天都峰》中卻對老人與孩子在登峰之前互相鼓勵的內(nèi)容描寫得非常清晰,而對如何登峰卻一筆帶過。因此,教師要對兩種不同的寫作視角進行梳理,讓學生明確都是在寫清楚過程,只是觀察的視角各有不同,這樣學生就會從不同方面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有利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教師還要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出示一張圖片,或者一段視頻,這些內(nèi)容在學生眼中不應是靜止的,要引導學生在看到內(nèi)容的基礎上充分想象,活化畫面,學生說出或?qū)懗龅膬?nèi)容才具有生命力。當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借鑒課文中的方法,按照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幾方面進行描寫,也可以就學生自己的寫作習慣進行描寫,但沉浸其中、充分想象是前提。
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生不能光學不練,要與后面板塊有機關聯(lián),才能沉淀出良好的習作能力。
四、學評互促,夯實寫法要素
學什么、練什么,也應當評價什么,在習作教學中要復現(xiàn)精讀課文中學過的寫法,并提煉相應的寫法評價要素,使學生習作中有據(jù)可依、習作后有據(jù)可評,這樣才能起到學評互促的效果。
首先習作評價要素要與精讀寫法結合,學生需要學習的寫作方法有很多,只有關注單元寫法的特點,才能更好地鞏固本單元所習得的能力。
例如,有一個學生自己制訂了一張習作評價表(見表2),雖然很粗糙,但是能夠看出學生清晰地抓住了本單元寫法的要點。這樣的評價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本單元習作,也能引導學生反思,去找到自己習作中的問題。
另外,評價要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習作評價單不是冷冰冰的規(guī)則,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工具。
如下的這種習作評價單(見表3),不僅有對習作要素的評價內(nèi)容,同時也引導學生結合評價結果提出修改建議。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從而提升自身的習作能力。
由此可見,評價過程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只有關注精讀寫法要素與評價過程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提升。
綜上所述,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教學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出發(fā),定位精讀課文目標,結合課后問題突破教學重點,關注讀寫結合落實有學有練,推進學評互促,做到內(nèi)化吸收,這樣才能發(fā)揮精讀課文的作用,促進學生習作能力不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