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芬
隨著教育行業的發展,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階段的教學任務,只有不斷進行教育理念創新,才能培養出更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的優秀接班人。因此,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成了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由此,本文將對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一、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利用生活情景能帶動學生學習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數學知識,所以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很容易感覺到困難,覺得數學知識很無聊,因此,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小學數學教材和生活中的場景結合起來,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帶動小學生進行學習。這也能解決小學生在課堂中經常走神的問題,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過去,教師采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對著教材進行死板的教學,這樣不僅會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打擊,還會影響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利用生活元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環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二)利用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是第一次系統學習數學知識,還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會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對很多的知識點無法透徹地理解,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沒有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問題,帶著問題做題不僅不會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打擊。在課堂中,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生活情景中的元素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改變過去學生在課堂中生硬地學習的問題。生活情景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的成長。
(三)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推進,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在學科素養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一改變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由于錯誤的教學理念,教學一度陷入了填鴨式的教學困境,因此新時代下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小學數學的知識點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生活化的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也有較大幫助,如何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是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出現了比較枯燥單一的問題,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教學,只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生活舉例,學生無法從教師的舉例中獲得共鳴,因此在課堂中小學生的學習就顯得不夠積極,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提高。
(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性格發展上普遍較為活潑好動,這一特點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過去在傳統教學模式上,教師往往為了保證課堂效率而采取壓制性的管理方式,這種嚴苛的教學管理雖然保證了課堂紀律,卻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導致學生的個體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而生活化教學能促進學生和教師間的交流,在給課堂帶來活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條件。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只是從數學理論知識上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沒有培養小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只是按照教材中的知識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沒有真正把實際生活融入教學過程,導致小學生對數學課堂有很大的抵觸心理,也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原則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應用要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景法教學,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還處在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關鍵階段,因此,在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時候,首先要合理地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其次,還要根據小學數學的課程特點,利用生活情景培養鍛煉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方式和數學抽象思維,這樣做不僅能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不斷提高,還能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只有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才是最好的,避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不合適的生活情景,避免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不良影響。
(二)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情景教學要與實際生活有緊密的聯系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是讓小學生掌握多少數學知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方式,學會結合理論與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掃清障礙。因此,小學數學應用生活情景的教學方法,就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利用小學生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然后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學生熟悉的情景模式,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極大地緩解學生學習未知知識的畏懼心理,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從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否則,不切實際的生活化情景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產生迷惑的感覺,時間一久就會對小學數學不再有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的發展出現不平衡的問題。
三、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加強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創新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更迭,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發展需要,因此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也是時代的要求。如今,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逐漸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新教學模式,而在新的教學模式上更加凸顯生活化的特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想確保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能順利推動并落實,就要更新教學理念,因此,教師應該主動加強對教學生活化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工作理念,在教學中,積極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教研,還要借助學校提供的平臺,和其他學校的數學教師建立聯系并交流教學經驗,以此促進教師在教學生活化和課堂教學理念上的理解。而學校也要定期組織教師參與教學培訓工作,為教師提供參加講座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確保教師能把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實踐教學中。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多擔任著教學主體的角色,對教學活動發號施令,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更多是對教師命令的服從者,因此缺乏自主思考的過程,而且生活化元素的缺乏也嚴重制約著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難以得到提升,并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有限。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如果更多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缺乏對學生生活的了解,就會使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學生難以理解教學內容,也對學生在學科技能上的培養帶來負面影響。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通過鉆研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不難發現,教材中很多知識點都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也要運用到生活中,因此在教學生活化的改革中,教師要從教材出發,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在課堂教學上找準契機滲透生活情境。在教育心理學中一再強調教學要重視小學階段的學生具象化的思維特點,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思考更多依賴于表象觀察,因此教師要正視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發展特點,結合生活元素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創作,在課堂上融入生活情景,通過為學生營造熟悉的生活氛圍,為課堂注入更多活力,減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心理壓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課前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能滲透生活情境的元素,還要利用課后時間對學生當前的興趣方向進行了解,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情境的生活化,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激發。例如,教師在對圓柱這一幾何體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時,可以借助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將抽象化的概念具象化,促使學生對圓柱體的表面積、體積等抽象的概念知識能有更加直觀的了解。比如,在生活中,學生都比較喜歡喝飲料,而罐裝的飲料是常見的包裝形式,易拉罐就是一個近似的圓柱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易拉罐的特征和貼在瓶身的信息,結合易拉罐的容量和底面積,計算易拉罐的高,以此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物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解決生活問題,繼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思維。
(三)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互動
在當前時代下,創新意識是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核心目標,尤其在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價值更加重要,數學教學中很多課后練習題雖然在答案上是唯一的,但是在解答步驟上往往并不相同,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學生不僅要掌握練習題的標準解答方式,還要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舉一反三的精神,對題目的其他解題方法進行探索。教師也要認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畢竟在思維和認知方面的發展尚未成熟,因此在創新意識的培養上僅僅依靠學生難以實現,更多要借助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探究模式,將學生進行兩兩分組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彼此之間會在思維方式和思考角度等方面進行碰撞,以此既能開闊學生的學科視野,也能幫助學生轉換思考角度,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打下基礎。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情境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法則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創建一個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價格,但是學生的資金是固定的,如何在不花超支的情況下,通過在數量上的變化實現最高性價比的消費活動,以此作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進行探索,這種教學方式既能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感,也能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價值,從而促進學生在對生活問題的思考中發揮數學思維,鞏固數學教學成果。
(四)提高學生地位,構建師生互動
正如前文所述,過去在傳統模式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偏差,學生的主體性被削弱,整個教學活動更多從教師的視角下進行規劃,這種教學模式既不能滿足學生的階段性需求,也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是互動化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改革方向。然而,過去在改革過程中教師往往有諸多疑惑,即給予學生的這種主體地位的界限在哪?教師應該如何把控?在改革實踐中發現,一些教師雖然能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下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弊端,但是在教學改革中只是一味地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營造課堂氛圍時過度追求“熱鬧”,導致數學課堂“鬧”得過度而失去了其應有的規范性和嚴肅性。尤其數學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很多題目需要學生靜下心思考,很多計算也需要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細致認真的演算,過于“熱鬧”的課堂氛圍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降低學生的思考能力。并且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天性使然,外界因素對他們的影響較大,如果課堂氛圍不加控制,只會使學生對的興趣要高于對學習的興趣,導致數學課堂失去其應有的教學價值。因此,教師在對互動課堂的構建中,在提高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課堂的監督和引導,避免學生的活躍得不到應有的規范,同時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和評價,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當前存在的不足,并通過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找到改進的方向,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使互動性的課堂教學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五)利用生活中學生參與的小游戲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對小學生而言,能引起他們注意的都是有趣的事物,其中游戲就是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活動。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的小游戲進行教學,把游戲的元素融入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是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把數學知識與游戲合理結合起來,既不能讓課堂變成學生玩耍的地方,又要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數學知識,這對教師來說是一項挑戰。例如,在對學生進行乘法口訣的教學的時候,把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進行編號,讓學生都代表一個數字,然后教師在課堂中說出題目,學生可以搶答,對搶答正確的學生,教師獎勵一朵紅花。利用學生生活中經常參加的游戲,能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充分釋放自己的潛力,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獲得進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一種競爭的氛圍中更好地進行頭腦風暴,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四、結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能有效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發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中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這也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不斷創新發展,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