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石海芹
“小張,又來調研了,你比我們員工到崗還早。”早晨8 點半,張帆就出現在某科技企業的辦公室,進行“盡職調查”。2018 年11 月,“90 后”的張帆正式任職中關村銀行客戶經理,她的工作場所也從舒適的辦公室變成了企業的盡調現場、日曬雨淋的田間地頭……
張帆堅持以金融創新服務“三創”客群(創客、創投、創新型企業),在企業并購貸款發放、搭建場景智慧金融平臺、幫助農戶解決生產經營資金需求等創新項目上,緊貼業務實際、深耕專業技能、優化金融服務,以真摯情懷和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責任擔當。歷經3 年的奮斗,張帆獲得2021 年“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
大學畢業后,張帆應聘到銀行工作,在父母眼中,這是一份收入穩定、福利完善的體面工作。當時,她也以為在銀行工作不會有什么壓力,但真正走進銀行大門后,才發現這份工作并非她想象中的那樣輕松。
剛擔任客戶經理時,張帆遇到很多困難——不了解科技創新企業的業務、不知道如何與農民建立相互信任關系,工作一度很難開展。于是,張帆幾乎每一個周末都泡在圖書館里,查詢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張帆暗下決心:“要用‘專業’ 服務企業和農民。”在她看來,做好工作離不開良好的職業心態和專業技能,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與之成為朋友。

通過走訪調查,張帆發現小微、科創企業成立時間普遍不長,創業者主要精力都放在主營業務上,與銀行接觸較少,銀行對小微、科創企業相關的支持政策無法及時百分百觸達。但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他們確實也離不開金融支持。因此,為了讓更多企業了解惠及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新政策,張帆常常一天要跑好幾家企業,現場給企業負責人宣講,“吃閉門羹”也是常有的事。
“那個客戶是做事故車、拆解車拍賣交易平臺的。”張帆說起給她印象深刻的一個客戶。雖然被冷落了多次,張帆還是會定期上門走訪這家企業。在一次例行走訪中,她得知這家企業在經營中遇到困難,急需一筆資金進行周轉。“由于企業無法拿出抵質押物,做授信業務時較為困難,但我并沒有放棄。在實地調研走訪時了解到客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等符合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我為客戶詳細介紹了相關政策及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流程。”張帆回憶道,“最終幫助客戶在1 個月內取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并完成銀行授信業務。”而在這個過程中,張帆也取得了客戶的信任,后續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大約半年后,該客戶為拓展業務區域,擬完成同類型企業的收購。由于受限于資金不足的困擾,企業主動聯系張帆這位“老朋友”,希望能得到銀行授信的支持以完成此次并購。“因為當時客戶支付了部分并購款,賬面資金不寬裕,我就按照客戶未來實現營業收入的預測,設計了符合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的3 年期還款計劃,成功為客戶發放此筆并購貸款。”其實,張帆的“出手相救”并不只是出于友情,而是基于專業的判斷。事實也是如此,完成此筆并購后,該企業在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業務、財務情況都有了明顯的向好。一年后,企業就利用自有資金實現了提前結清此筆并購貸款。
為響應國家普惠金融支持政策號召,中關村銀行鼓勵廣大職工在工作中探索適合農村金融需求的新服務模式,用智慧金融業務為農民提供資金支持。為此,張帆主動與一家服務農村小微客群的助農機構聯系,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兩天時間走訪5 個農戶,了解農戶的家庭情況、經濟來源、資金周轉的需求。隨后,張帆根據不同農戶資金周期,制定了先還部分本金、先還利息不還本金等多種還款方式,切實解決農戶在生產經營方面的資金需求問題,著力打通服務農村金融的“最后一百米”,幫助農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金融生態。
“在農村跑業務雖然很辛苦,但也更有意義。有不少農民貸到款后,緩解了資金壓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種植和養殖中,實現了勤勞致富。”張帆介紹,有一位養殖戶,他從2017 年養幾只羊,到現在已擴大到幾百只。在張帆回訪時,他說:“能做到現在的規模,多虧了你們對我們農民的金融政策支持!”望著自己養殖場中健碩的羊群,這位養殖戶的臉上掛滿了笑容。看到自己的辛苦得到了認可,張帆很欣慰。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希望幫助更多的企業和農戶解決資金難題。”張帆表示,在企業和農村跑業務雖然累一點,但苦中也有樂,聽創業者講述奮斗的艱辛,感受企業發展的歷程;聽農民講述春種秋收的故事,體驗原生態農村生活,也別有一番滋味。
在平凡的崗位上,張帆一步一個腳印地拼搏著。同事們都知道,張帆總能和客戶交朋友,卻鮮有人了解,在這背后是她辛苦的付出和專業技能的支撐。每當客戶遇到困難找到她,她總能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解決之道。而精于技勤于業的本領,是她經歷了多少次的挑燈夜戰和潛心鉆研的成果。
經過3 年多的努力,張帆摸索出了一套實踐經驗。在她看來,做任何業務,與人溝通是最重要的。“在與客戶不斷接觸的過程中,要逐步了解客戶的品性,企業的運作情況,熟悉客戶的行為方式,了解他們的過往經歷。”選擇是相互的,客戶選擇她,是因為中關村銀行的品牌,以及她個人的專業程度,只有達到雙方都有利的條件時,才是最好的合作契機。
對此,張帆感受頗深。她在后續定期回訪那個做事故車、拆解車拍賣交易平臺的客戶過程中了解到,該企業提出希望中關村銀行能為產業鏈下游的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面對該請求,張帆立即實地走訪調研下游企業十余家,了解需求、定制方案,僅用1 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對接系統的開發、上線,為其下游小微企業主提供了專用于支付拍賣款的貸款產品。張帆自豪地說:“現已經成功為100 多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
目前,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銀行對小微、科創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未來,我將努力給廣大客戶群體送去更多的金融服務,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張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