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希洋
摘 要:語文是基礎性的學科,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對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寫作教學的成效代表著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成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針對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以及學習效率。基于此,以下對開展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的路徑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路徑研究
引言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一個認識世界、自我認識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但是很多語文老師仍然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而不知所措,為了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教師必須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實證研究,以幫助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實現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一、教師要多開展豐富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
在以往的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一般先將教師布置的作文寫作成果交予教師進行批閱,并讓教師作出一定的評價。教師在批閱的過程中發現比較優異的文章時,將其在班上進行閱讀,分享給班級其他學生。雖然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教師應當創新批閱形式,讓學生將完成后的作文交由學生小組成員、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批閱,使得學生能夠在作文批閱中發現問題,學習其他學生的長處,使得自身的寫作能力逐漸得到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舉辦班級文章閱讀大賽,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而且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咬文嚼字的準確性,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對于閱讀情感豐沛、閱讀過程流暢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二、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當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同時,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要為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打下基礎,搭建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橋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到讀寫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愛上閱讀,提高自身修養,更能夠豐富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以及所思所想通過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經歷對教材內容進行思考與體會,然后進行總結并寫一篇讀后感。對此,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全方位的講解,包括文章當中所用到的寫作手法,也就是在閱讀教學當中以閱讀文章為實例展開的寫作知識教學。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利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仿寫,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對教材中的相關寫作手法進行模仿,從而達到閱讀教學應有的效果,同時也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從興趣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提高其寫作水平。教師只有抓住興趣這一關鍵因素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小學生的閱讀量有限,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各種寫作空間,讓學生發現寫作的樂趣,并愛上寫作這件事。例如在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中,可以通過更換教學場地的方式,讓學生在一種更為輕松、愉快的場景中進行創作,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公園等場所,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非常有幫助。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就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社會實踐的重視。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的興趣為主,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中,促進學生創意作品的誕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注重以讀促寫,提高綜合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存在緊密的內在邏輯,屬于典型的共生體,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合理引入閱讀元素,汲取閱讀文本中的優秀詞句、語段、結構等,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寫作方法與技巧,并通過相應的訓練切實提高寫作能力,在以讀促寫中達成預期目標,提高關鍵能力。具體來講,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挖掘閱讀文本的表達技巧、優秀詞句、經典語段等之外,還要組織學生圍繞具體段落或具體表達方法展開仿寫訓練,真正將所學知識落于實處,切實提高仿寫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及時提供相關的閱讀素材,并引導學生展開全面自主的閱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行感悟和體驗,深入把握閱讀文本的思想主題與旨趣要義等,進而能有感情地進行閱讀及寫作,最終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完美契合。
五、加強學生的造句能力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閱讀量都比較有限,因此,加強小學生的造句能力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小學生的造句能力與其作文水平直接掛鉤,學生的詞匯和語句的積累量越多,造句能力也就越強,進而能夠很好地應用于作文中。小學生由于其認知有限,對于如何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還比較困惑,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推薦他們這個年齡特點的閱讀材料,避免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浪費時間。其次,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注重收集經典詞匯和字句,并在做好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借鑒文章的寫作結構和修辭手法,使得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加強寫作和創作能力。
六、基于作文的主題拓展寫作范圍,支持學生開展個性化創作
教師開展個性化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要適當拓展寫作教學主題的范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寫作與創造空間。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是根據教材中的“習作”部分明確寫作的主題,讓學生完成命題作文,如“我的動物朋友”“我的植物朋友”“觀察日記”等,之后結合學生的寫作情況為其提供指導。這種寫作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局限性,且沒有深入發掘命題作文的創造空間,學生的寫作更多是像一種模仿行為,缺乏自主性、個性化。因此,教師需要在固定命題的基礎上,深入拓展命題的范圍,讓學生接觸到不一樣的命題,提高學生的個性表達意識,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寫作活動。
結束語
小學語文寫作質量與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才能夠確保為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確保小學生進行語文寫作時,能夠發散思維,寫出高質量作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使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斷提高,提升語文寫作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藝雪.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寫作指導策略[J].教育界,2021(35):47-48.
[2]居偉.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課堂的構建[J].小學生(下旬刊),2020(10):71.
[3]邱雪.個性化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開展[J].小學生(下旬刊),2018(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