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小學階段對學生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小學生接受的教育影響著其未來的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不但能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還能促進學生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的養成。教師要立足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圍繞教學內容,圍繞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真正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進了綜合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新的教育背景下,各個學校思政教育工作掀起了新一輪熱潮,而作為主陣地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呈現出了勃勃生機,從傳統教學模式中創新和挖掘新的有效的教學途徑,使思政課“活”了起來。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創新,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
一、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小學生的重要意義
首先,道德與法治教學所包含的內容以及教育的目的決定了其根本目的是進行學生思想觀念的塑造以及道德修養的提高。其次,道德與法治學科不但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還與生活實際之間有緊密的聯系,教師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思想基礎的差別,幫助學生引導正確的道德方向,進行正確的生活行為規范,使小學生在正確方向的指引下逐步實現自身的完善,最終成長、成才[2]。再者,通過學習可以讓學生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在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識的同時,能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比如,校園欺凌現象是身邊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懂得如何避免這類事情發生,或當自己遭遇這種事情時如何保護自己。最后,道德與法治與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有機結合,不但能發揮德育的本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促進小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和自身行為的規范,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
(一)有效利用教材,增強課堂趣味性
教師要以教材為核心,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讓學生對教材內容形成全面的認知。另外,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外教學資源,對課堂教學做補充和延伸。教師可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案例,和學生一起探討、分析,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3]。
例如,在教學“馬路不是游戲場”時,教師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交通安全方面的信息,然后讓學生分組表演有關馬路安全的小短劇,讓其他學生對表演的內容進行討論,指出錯誤信息并說出正確做法。
(二)引領學生融入課堂,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能力
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來說,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這一主陣地的作用和功用是無可替代的。通過這一課堂上的具體內容,不斷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也影響學生擁有樂觀、積極向上的學習以及生活態度,也提高學生對自我學習、自我生活的一種認識。要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之后都能有所反思,今天的學習內容是什么,這一內容是否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的行為相對應,自己在這一學習中是否吸收了有益的內容,自己的思想觀念是否有所改觀和進步,還能在具體的行動中落實這一正確的理念。學生在這樣的思考中,實際上也是自主學習和積極主動的表現。教師要不斷采取新穎的方式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在良好氛圍的營造下主動參與其中。
例如,講解“我是小學生啦”中的“上學路上”,教師創設學生扮演小小交警員的一個情境,讓學生以交警的身份給亂闖紅燈的行人講解“交通信號要知道”,也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不遵紀守法,將會受到懲罰。學生在參與以及體驗角色中深化了規則意識,加強自我安全意識。這一體驗式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相貼合,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認識到校有校規、班有班規,在具體的社會中,各種行為實際上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意識,只有遵守規則才讓自己順利出行,也讓自身安全得以保證。反過來,也讓學生在反思中認識到規則并不全是約束限制,反而是對自身安全的一種保障,這樣也體現出了只有人人遵守規則,整個社會才會有條不紊,有序前行,和諧推進。
(三)借力微課攻克重難點,體現道德與防治課堂的潮流性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內容重難點常采用強制學生記憶的方式,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甚至還可能誘發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可借力微課形象、直觀、立體的優勢,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學習,從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試種一粒籽”時,知識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果實從何而來,認識種子、掌握種植的方法。但此過程對小學生而言較為繁雜,若單純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述難以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知識。因此,在教學這節內容時,筆者利用微課圖片,將蓮子、蒲公英種子、花生米等植物的種子展示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初步了解種子,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分享現實生活所見的種子的興趣。其中,“種子生長過程”為本課難點,在對此部分內容進行講解時,筆者將種子從發芽到收獲的過程借助微課視頻播放了出來,通過生動、直觀的視頻為學生營造更為真實的情境,從而使學生更形象地感知生命的奇妙。教師在信息技術助力下,能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良好激發,更順利地完成重難點知識的掌握。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遵循有效教學的理念,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聯系相關的經驗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建構,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來提高其在課上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整體效率,有效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吳亞坤.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0(09):88.
[2]黃海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0(19):158.
[3]郝世偉.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18):56-57.DOI:10.16704/j.cnki.hxjs.2020.1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