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

世界大國的經濟史都表明,在市場經濟體系下任何大國的成長都必須經歷由弱到強、由外向內的必然調整。大國崛起最為關鍵的標志就是構建出安全、可控、富有彈性和韌性、以內為主、控制世界經濟關鍵環節的經濟體系。大國戰略必須從“以外促內”轉向“以內促外”,從簡單的外向型戰略轉向以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因此,中國以往按照外向型戰略而進行的金融體系建設必須進行全面的轉向:一是金融體系必須以“內循環的高效暢通”作為落腳點,二是金融開放模式和金融的國際競爭力的培養必須以“國內超大市場規模”、超大金融體系以及綜合國力對于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能力和定價能力為基礎。比如,歷史表明,貨幣國際化水平并不是簡單取決于貿易依存度、投資依存度、對外投資比重的,而主要取決于主權國是否擺脫經濟依附轉型成為世界強國,以及其經濟發展的動力、金融定價的權力和對各種政治軍事風險的控制力。一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定價權和風險控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國貨幣的國際地位。然而,要塑造一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定價權和風險控制能力,就必須充分利用一個大國的國內市場,“國內大循環”決定國內消費市場、投資市場和金融市場的規模和結構,它不僅創造了內部人民幣需求,還創造了國外經濟主體的人民幣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國內金融市場是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內生定價體系。外循環引致的本國貨幣的需求只是貨幣國際化的實現手段和運行場景之一,難以具有可持續性。內外部循環的協調推進是強國經濟和強國貨幣的必要基礎。
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本書的選題十分具有戰略性和時代性。在總論中充分分析了金融業的新使命與新挑戰,指出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內涵、方式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如何優化資源配置、疏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金融服務效能都面臨重大考驗。這就迫切要求金融機構擁抱新機遇、承擔新使命、直面新挑戰。這就需要以結構導向的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提升金融服務創新驅動的能力和效率,化解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全面發展養老金融以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加速金融脫媒和資金跨期協調困局等問題,有效發展綠色金融以滿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所需要的巨量投資,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以解決居民個人和家庭部門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對財富管理和資產保值增值的強烈需求,推動中國金融新型國際化以助力新開放平臺和新競爭力的打造,同時在兼顧發展與安全的基礎上,將中國內外部金融安全上升到戰略性地位。上述這些領域都是《2021·徑山報告》重點研究的領域。
作者:【日】鈴木敏夫
定價:49.80元
中國華僑出版社
吉卜力經典電影的創作之道,鈴木敏夫與宮崎駿、高畑勛三十年的幕后故事,一本書帶你走進吉卜力——夢與狂想的動畫王國!
作者:伍越歌
定價:59.80元
人民郵電出版社
《1000個鐵粉》是一本從根源上助普通人在新時代打造個人品牌的事業崛起之書。
作者:傅元峰
定價:52.00元
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是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當代杰出詩人傅元峰的首部詩集,他的詩歌延續了古人幽深的氣質,以極簡的語句直抵人心,再創了漢語詩的羞澀之美、幽獨之美與孤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