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靜,夏 威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口腔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牙周病患者在牙周基礎治療過程中會進行超聲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易出現牙齦萎縮和牙根暴露,出現根面敏感的概率為60%~98%,表現為牙齒接觸到冷、熱、酸、甜刺激或機械刺激后會出現酸痛[1-2]。由于牙周炎需經過長期系統性的治療,根面敏感的發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因懼怕疼痛而導致治療延遲,甚至中斷治療,對后期的治療及維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預防牙周刮治術后敏感癥狀對牙周炎的序列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脫敏劑使用后釋放的鈣磷離子可促進牙齒硬組織的再礦化,氟保護漆涂抹后釋放的氟離子可抑制牙菌斑滋生,促進牙釉質再礦化[3]。本研究探討了脫敏劑聯合氟保護漆在牙周刮治術后根面敏感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幫助。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12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9例(414顆牙),其中男33例(182顆牙),女36例(232顆牙);年齡28~59歲,中位年齡41.0歲。按照分層抽樣法分為奧敏清組(23例,138顆牙)、氟保護漆組(23例,136顆牙)和聯合組(23例,140顆牙)。奧敏清組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中位年齡38.5歲;氟保護漆組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中位年齡39.2歲;聯合組患者中男10例,女13例,中位年齡38.7歲。3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本院醫學倫理標準,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核編號:20200524013A)。
1.1.2診斷標準 根據石川修二評價標準[4],疼痛程度分為 4 度,0度為冷熱及機械刺激均無不適;1度為冷熱刺激及探針刺激時出現輕微疼痛;2度為冷熱刺激及探針刺激時有明顯疼痛,但可以耐受;3度為冷熱刺激可引起明顯疼痛,且持續10 s以上。室溫保持在(21.0±0.5)℃,用棉卷將患牙與鄰牙隔離,用牙科綜合治療椅的三用氣槍在距離牙面 5 mm 處將冷空氣垂直吹向牙根面 1 s,同時配合局部探針檢查,根據患者敏感程度進行評分。
1.1.3納入標準 (1)牙周刮治術后1周根面經冷空氣刺激和探診評分為 2~3 度的敏感牙;(2)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積極配合治療及復查隨訪。
1.1.4排除標準 (1)近1個月內使用過止痛藥、脫敏牙膏或其他脫敏治療;(2)患有引起牙齒疼痛或敏感的其他疾病,如根尖周炎、牙髓炎、根面齲、牙隱裂、楔狀缺損、牙齒折裂、磨耗等。
1.1.5主要材料 牙齒脫敏劑(商品名:奧敏清)購自北京大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氟保護漆A型(商品名:歐卡芙)購自歐卡芙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治療期間指導3組患者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使用普通牙膏(不含脫敏成分、不含氟)和軟毛牙刷刷牙。治療前后的檢測操作、療效評估均由同一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完成。
1.2.1.1奧敏清組 用無菌棉球清潔牙齦萎縮后暴露的牙根面,隔濕、干燥后用毛刷將奧敏清牙齒脫敏劑涂于患處2 min,吹干,反復涂抹2次,0.5 h后才能進食或漱口。
1.2.1.2氟保護漆組 清潔隔濕干燥患牙,使用毛刷蘸適量的歐卡芙氟保護漆均勻涂布在暴露的牙根表面,可通過牙線或間隙刷將涂料涂于鄰間隙,反復2次,涂布完成后囑患者閉口1~2 min,材料遇唾液固化,干燥后即變得黃色透明。0.5 h內不要喝水,4 h內避免刷牙和進食硬物。
1.2.1.3聯合組 用無菌棉球清潔暴露的牙根面進行隔濕、干燥處理,將奧敏清牙齒脫敏劑涂于患處2 min,吹干,重復2次。然后再以小棉棒蘸氟保護漆反復涂擦根面敏感區,反復2次。0.5 h內不要喝水,4 h內避免刷牙和進食硬物。
1.2.2療效判定標準 分別于脫敏前(齦下刮治后1周),脫敏后即刻、1周、1個月記錄3組患牙敏感級別:(1)顯效為脫敏前后敏感程度相差大于或等于2度;(2)有效為脫敏前后敏感程度相差1度;(3)無效為脫敏前后敏感程度差值為0度??傆行?(顯效牙數+有效牙數)/總牙數×100%。

2.13組患牙脫敏前敏感情況比較 3組患牙脫敏前2~3度敏感牙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牙脫敏前敏感情況比較(顆)
2.23組患牙脫敏后即刻療效比較 聯合組患牙脫敏后即刻療效均較奧敏清組和氟保護漆組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奧敏清組患牙脫敏后即刻療效與氟保護漆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牙脫敏后即刻療效比較
2.33組患牙脫敏后1周療效比較 聯合組患牙脫敏后1周療效均較奧敏清組和氟保護漆組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奧敏清組患牙脫敏后1周療效與氟保護漆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患牙脫敏后1周療效比較
2.43組患牙脫敏后1個月療效比較 隨時間延長,3組患牙療效均出現下降趨勢,但聯合組患牙脫敏后1個月療效均較奧敏清組和氟保護漆組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奧敏清組患牙脫敏后1個月療效與氟保護漆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患牙脫敏后1個月療效比較
牙周炎患者在進行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等非手術治療時去除齦下牙石及菌斑沉積物的過程中也去除了牙根面受毒素污染的牙骨質,而根面牙骨質層較薄,僅16~50 μm[5],在各種溫度、機械、化學刺激下牙齒會出現敏感癥狀,還可能有細菌侵入牙周組織使根部牙本質小管受侵犯[6]。根面平整及刮治術后出現敏感癥狀可持續2周至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敏感程度存在個體差異,取決于患者牙齦退縮的程度、刮治深度及根面覆蓋的牙骨質厚度,以及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7-8]。
目前,有關牙本質過敏癥的發病機制代表性學說有3個,即流體動力學說、神經學說、成牙本質細胞傳導學說[9]。被廣泛接受的是BRNNSTR?M[10]提出的流體動力學說,即外界溫度、機械性刺激作用于暴露的牙本質小管面引起牙本質小管內液體發生多向流動,當流動到牙髓則會刺激牙髓神經纖維的興奮而產生痛覺。牙本質敏感對患者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使患者對后續的牙周病治療產生懷疑、抵觸心理,致使患者懼怕到醫院復診,無法進行長期有效的口腔衛生維護[11]。
目前,根面敏感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脫敏劑、激光、調磨充填、修復治療等,其原理是盡量封閉開放的牙本質小管,減少牙本質小管中液體的流動,從而阻止牙髓神經出現的興奮反應。激光脫敏作用快,遠期效果較好,但費用相對較高。脫敏劑的使用相對較廣泛,奧敏清脫敏劑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活性牙齒脫敏材料,包含氟化物制劑、生物活性玻璃等,在唾液環境下能迅速、持續、高效地發生反應,釋放鈣、磷離子沉積滲透進入牙本質小管,與牙齒的羥基磷灰石結合形成穩定的結晶狀羥基磷灰石結構,封閉牙本質小管,消除產生的敏感癥狀[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奧敏清脫敏劑在治療后即刻、1周、1個月后均能改善根面敏感癥狀,但隨時間延長,總有效率不斷降低。謝淑娟等[14]研究表明,奧敏清牙齒脫敏劑用于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能起到明顯緩解根面敏感的效果,總有效率隨時間延長而降低,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證實了奧敏清脫敏劑顯著改善根面敏感的作用。
歐卡芙氟化鈉保護漆 A 型主要是由氟化鈉、柯伯脂溶液組成的淺黃色懸濁材料,氟化鈉和牙本質液中鈣離子相互作用,當二者反應結束時會以氟化鈣晶體的形式沉積在牙本質小管上,封閉牙本質小管口;同時,氟能促進再礦化,抑制細菌代謝和菌斑的形成,防止牙本質小管脫礦再開放[15]。氟化鈉保護漆的流動性較大,成膜迅速,在潮濕的牙面也能迅速成膜,克服了局部涂氟時氟化物部分溶解喪失的缺點,從而延長了氟化物的作用時間。本研究氟保護漆組患牙經脫敏治療后即刻癥狀就得到緩解,且在1周后仍能保持較好的脫敏效果,并且在操作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患者接受度高。但有研究表明,單純使用氟化物進行脫敏進入到牙本質小管中的氟離子較少,并且抗磨損性差,常需結合其他藥物或激光進行治療[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氟保護漆處理后隨時間延長總有效率出現了下降趨勢,考慮原因可能由于機械拂刷等因素易使氟化物形成的薄膜或沉淀物逐漸磨損,甚至脫落,從而導致封閉的牙本質小管再次開放,影響了長期的脫敏效果。
本研究采用奧敏清脫敏劑聯合氟保護漆治療齦下刮治所致根面敏感癥的結果顯示,脫敏后即刻、1周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奧敏清組和氟保護漆組,且脫敏后1個月總有效率仍明顯高于氟保護漆組和奧敏清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奧敏清聯合使用氟保護漆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持久性,氟保護漆成膜快的特點可能延長了脫敏劑的封閉作用。
綜上所述,奧敏清脫敏劑聯合使用歐卡芙氟保護漆對牙齦及黏膜刺激性較小,成分安全,無須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并且操作簡單。治療敏感方法除專業干預外還包括家庭護理,患者也可將2種材料居家遵醫囑使用或可達到更好的療效。但本研究只對患區進行了1次的處理,對2種藥物聯合使用的最佳次數、頻率及遠期效果仍有待于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