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年 6 月 1 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
濕地是全球重要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對維護我國生態、糧食、水資源、生物安全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
《濕地保護法》的出臺,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為全社會強化濕地保護和修復提供了法律遵循,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法治實踐。
《濕地保護法》的出臺,確立了“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建立了覆蓋全面、體系協調、功能完備的濕地保護法律制度,引領我國濕地保護工作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是推進新時代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濕地保護法》共 7 章 65 條,立足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修復,確立了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的 “四梁八柱”。需要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法律規定,用法治方式為濕地保護修復工作“保駕抗航”,推動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
《濕地保護法》明確規定了濕地資源調查評價、面積總量管控、分級管理、監測預警、用途管制、科學修復等重要制度。法律實施中要從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逐條對照法律規定,嚴格落實各項法律制度,提升濕地生態功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濕地保護法》是濕地保護領域的基礎性、統領性的法律,其條款設置和制度設計側重于對重要濕地的保護、修復,對一般濕地的保護多為原則性規定。國家林草局將推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實際,制定濕地保護具體辦法。同時,針對省級重要濕地、一般濕地的保護,要制定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保護修復措施。
《濕地保護法》明確了各方面的權利義務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處罰標準考量了濕地的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處罰標準更加嚴厲,如擅自占用、破壞國家重要濕地的,處每平方米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一畝地最高處罰可達 660 多萬元。國家林草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執法監管,確定一批典型案件,重拳出擊、形成震懾,令破壞濕地者付出沉重代價。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強化濕地保護,國家和省級層面累計建立 97 項濕地相關制度,初步形成了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開啟全面保護濕地新階段。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濕地保護是系統工程、復雜工程、長期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各個層級。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會同自然資源、水利、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管理工作。建立濕地保護協作和信息通報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保護濕地的合力,確保法律落地見效,促進我國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取得更大的保護修復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12FBB2DE-373D-460D-913A-F6F2B5B89F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