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
摘? 要:六枝特區位于位于貴州省西部,是中國唯一以“特區”命名的行政區劃。地理坐標為東經105°08′~105°43′,北緯25°59′~26°33′之間,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56公里,總面積1792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1400米以上,年均日照時數1107小時。獨特的地理區位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造就了適宜茶樹生長的良好環境。作為全省43個重點茶葉種植縣之一,近年來,六枝特區茶產業在品牌打造、茶旅融合有了長足進步,為干凈茶、優質茶、旅游茶的發展夯實了基礎。茶產業已成為六枝特區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種植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支柱產業。
關鍵詞:六枝 ;茶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一、六枝茶產業發展現狀
(一)茶產業規模。截止目前,全區茶園總面積達10.71萬畝,投產面積10.71萬畝。萬畝茶園鄉鎮6個,5000畝村4個。主要栽品種為福鼎大白茶、龍井43和烏牛早等國家級良種。全區共有規模化、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7個,廠房總面積約67000㎡,擁有各類加工清潔化生產設備流水線27條。
(二)茶產業企業。全區現有茶葉企業53家,有加工能力的企業16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1家。現有茶葉品牌21個,其中省著名品牌2 個,六盤水市知名品牌6個。“六枝天然富硒茶”、“虞青黃金芽”先后宋獲“中國著名品牌”、“貴州著名品牌”,全區茶園無公害產地認證全覆蓋,認證無公害產品3個,獲綠色食品A級認證的茶葉企業有3家共9個產品,3家茶園基地獲有機轉換認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個,13家茶葉企業獲SC認證。
(三)產銷情況。截止2021年底,全區10.71萬畝茶葉總產量3000.18噸,同比增幅28.48%,總產值6.05億元,同比增幅22.17%。其中,春茶產量785.38噸,產值3.90億元;夏茶1463.9噸,產值1.50億元;秋茶750.9噸,產值0.74億元。茶葉銷售總量2264.87噸,總銷售額63219.2萬元。其中省外銷售550.01噸,銷售額22060.56萬元;省內銷售1714.86噸,銷售額41158.64萬元。主要銷往北京、河南、安徽、浙江、重慶、新疆、福建、貴陽、水城等地。預計2022年全年茶葉總產量達3600噸,產值7.2億元。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區茶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距離實現農業現代化還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一是基礎設施不夠健全。部分茶葉基地缺乏機耕道或機耕道硬化存在缺口,部分基地缺乏灌溉設施或水源,存在季節性、工程性缺水情況;部分基地保鮮冷庫不配套,缺乏茶葉的保鮮設施建設。二是精細管理不夠,產值低。六枝茶產業管理仍較粗放,用先進科學技術精細化管理方面仍有欠缺,技術工人、采茶工等人才資源較為匱乏,人才儲備不夠,導致產量、產值均較低。三是資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基地缺乏后續管護資金,特別是部分茶葉合作社,除草、施肥、土壤改良等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尤其是規劃的茶葉“萬元田”基地,更需要給予大力支持,以實現預期規劃目標。四是品牌效益不夠。全區茶葉品牌多而雜,品牌效益發揮不好,區域公共品牌尚未形成,目前只有“九層山”茶品牌占據一定優勢;五是銷售渠道不暢,市場化程度較低。產銷對接不夠有效,大宗訂單少,等單上門或零星銷售仍是銷售的主要渠道,大多數企業還是以“人情茶”、“關系茶”、“禮品茶”、“扶貧茶”為主解決茶葉銷售題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場,外銷量少,輻射面狹小,運營效益不夠高效。
三、對策建議
一是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健全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體系。研究制定我區茶葉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今后我區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建設項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設立隨財政可用資金增長的產業發展資金,落實并穩定稅收優惠政策,努力使我區茶葉產業向著茶樹良種化、產出高效化、生產標準化、作業(加工)機械化的方向發展。力爭到2024年,全區建成每畝春茶產值在8000元以上、夏秋茶產值在2000元以上的茶葉“萬元田”3萬畝,綜合產值達到4.5億元以上,帶動全區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到2025年,力爭建成六枝特區出口茶產業帶。
二是強化精細化管理。按照“萬元田”建設方案,緊盯目標,聚焦重點工作落實落地,扎實抓好茶園除草、施肥等管護,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提升茶園精細化管護水平,大力提升單產量,以單產提升保總量提升,形成規模,實現產量產值雙提升。
三是依托項目推動。積極謀劃和包裝項目,努力爭取上級基金支持,大力爭取各級財政扶貧資金、涉農整合資金、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等項目資金支持,抓住重點建設項目和其他建設項目,以六盤水市旅游文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企業,依托縣(市、區)平臺公司組建六盤水茶葉集團和六盤水市茶產業發展聯盟。
四是抓好提升行動。在基地建設上抓質量,在設施建設上抓完善,在管護水平上抓提升,在加工環節上抓升級,在品牌建設上抓標準,在市場銷售上抓拓展,在技術措施上抓落實,在督促督導上抓責任,確保打造成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機械化、智能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茶產業。
五是創品牌占市場。積極申請使用“貴州綠茶”品牌,配合全市打造區域品牌,構建“省級公共品牌+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廣泛參與省內外舉辦的茶葉評比推介活動。抓茶葉銷售網絡與物流集散平臺建設,引導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打造電商銷售平臺。大力營造茶文化氛圍,做好六枝特色茶產業宣傳片、形成特色茶文化。嚴守茶葉質量安全底線,加快創建省級茶葉出口示范區,向綠色、有機方向邁進。
六是培育經營主體。扶強扶壯茶企,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抱團入市。加強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協會在聯系政府與企業、政府與農戶、企業與市場、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中的作用,強化行業互助和自律。健全產業鏈。加大茶葉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擴大銷售渠道。形成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綜合體,融合一二三產業,成為整體性、緊密型、集約型的產業結構體和完善的一體化產業主體。要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針對我區現有產業的狀況、產業的基礎和產業需求等,通過對本地環境、地域特點等進行科學分析,結合現有的茶園高效管理技術體系、物料高效運輸體系和加工實用技術推廣體系等建設,形成六枝特區出口茶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