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燕 張銘亦 李柔影 郭耿娜 蘇惠玲
(廣東理工學院建設學院,廣東 肇慶 526070)
城市綠地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方面有著重要作用[1,2],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分,構成了城市生態系統和整體景觀風貌。肇慶市是廣府宜居山水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生態腹地”。當前從風景園林學科角度對肇慶市公園植物資源調查分析的成果較少,如楊玉華[3]、黃秋燕[4,5]、張銘亦[6]等分別對肇慶市白沙公園、牌坊公園、七星巖景區的園林植物資源進行分析,提出重視養護管理和樹木的引種,加強鄉土植物的應用、提升地域特色等建議;但研究對象較為單一,尚未見關于肇慶市其他公園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本研究以水基濕地公園、大欖崗長者公園和七星巖牌坊公園3個典型公園作為研究對象,對園林植物資源進行調查,歸納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以期為肇慶市特色公園景觀的提質改造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肇慶市背靠祖國大西南,地處N22°47′~24°24′,E111°21′~112°52′,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優良的熱量和降水為園林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其自然植被為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有“南亞熱帶的物種寶庫”之美譽。由于風帶和氣壓帶的交替影響,臺風、高溫、寒潮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水基濕地公園位于肇慶市端州區和鼎湖區的交界處,是城市活力水軸的起點,是城市主要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大欖崗長者公園地處七星巖景區以東,毗鄰星湖濕地公園,是國內第1個面向老年群體的開放式公園。七星巖牌坊公園毗鄰七星巖中心湖,與牌坊廣場緊緊相連,是城市中心區難得的“綠肺”。
對3個公園的園林植物資源(含喬木類、藤本類、灌木類、草本類等)進行調查,記錄植物的品種、花期、觀賞期、科屬和應用情況等,側重分析植物資源和種植特色以及存在的問題。在進行實地調查后,總結、鑒定和確認3個公園的園林植物資源。
2.1.1 水基濕地公園
水基濕地公園內共有園林植物45科68屬78種,全部都是被子植物,無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占絕對優勢,具體見表1。

表1 水基濕地公園園林植物物種分析
根據實地調查情況,將植物種類≥3種的科定義為優勢科,將植物種類≥2的屬定義為優勢屬。水基濕地公園內,優勢科共有8科33種,其中,大戟科(Euphorbiaceae)、桑科(Mor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都為5種;豆科(Fabaceae)、夾竹桃科(Apocynaceae)、菊科(Asteraceae)都為4種;茜草科(Rub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各3種。優勢屬共有8屬18種,其中榕屬(Ficus)植物種類最多,有4種;其余7屬分別為桉屬(Eucalyptus)、鵝掌柴屬(Schefflera)、決明屬(Cassia)、木槿屬(Hibiscus)、蒲桃屬(Syzygium)、茄屬(Solanum)、莎草屬(Cyperus),均為2種。
2.1.2 大欖崗長者公園
大欖崗長者公園內共有園林植物45科68屬74種,其中無蕨類植物,只有少數(2科3屬3種)裸子植物,即羅漢松科、柏科,且都為喬木。相關數據表明,被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處于優勢狀態,但相較于水基濕地公園和七星巖牌坊公園,大欖崗長者公園的單子葉植物種類較多,具體見表2。

表2 大欖崗長者公園園林植物物種分析
大欖崗長者公園內優勢科共有6科26種,其中,百合科(Liliaceae)的植物種類最多,有6種;其次為桑科(Moraceae),有5種;禾本科(Poaceae)、豆科(Fab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分別有4種、4種、3種。優勢屬共有5屬11種,其中,榕屬(Ficus)有3種,含笑屬(Michelia)、檵木屬(Loropetalum)、金合歡屬(Acacia)、山茶屬(Theaceae)都有2種。
2.1.3 七星巖牌坊公園
七星巖牌坊公園內共有園林植物38科61屬72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科1屬1種,植物種類最少,為腎蕨,具體見表3。以上數據表明,被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處于優勢狀態。七星巖牌坊公園內優勢科共有8科37種,其中,豆科(Fabaceae)的植物種類最多,有7種;其次為桑科(Moraceae)6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各5種;百合科(Liliaceae)、棕櫚科(Arecaceae)各4種;千屈菜科(Lythraceae)、棕櫚科(Arecaceae)各4種。優勢屬共有8屬19種,其中榕屬(Ficus)有5種,假連翹屬(Duranta)、美人蕉屬(Canna)、木槿屬(Hibiscus)、蒲桃屬(Syzygium)、羊蹄甲屬(Bauhinia)、朱蕉屬(Codyline)、紫薇屬(Lagerstroemia)都為2種。

表3 七星巖牌坊公園園林植物物種分析
植物的生活型指的是植物在長期適應于綜合環境條件下而在生理習性、結構特別是形態外貌上反映出來具有相似點的生長類型。植物的生活型分類在園林植物的應用中有很重要的研究意義,如園林造景、環境改造、生態修復等領域都需要按照植物的生活型進行配置。植物的生活型分類一般分為落葉喬木、常綠喬木、落葉灌木、常綠灌木、藤本、花草等類型[7]。本次研究對象為七星巖牌坊公園、大欖崗長者公園和水基濕地公園3個典型性公園各自的植物生活型,由于3個公園均處于華南地區,落葉喬木的種類不多,這里將研究的生活型分為喬木類、灌木類(小喬木)、草坪地被類、藤本類4類進行統計分析,具體見表4。

表4 肇慶市3個典型性公園園林植物生活型組成
按觀賞部位看,大欖崗長者公園、七星巖牌坊公園、水基濕地公園的觀賞植物都是以觀花植物為主,在各自植物組成中占比最高(50.00%、56.94%、52.56%),觀果植物占比最少(8.11%、5.56%、6.41%)。從圖1可以看出,牌坊公園的觀花植物和觀葉植物占比相近,都超過了50%,且七星巖牌坊公園的觀葉植物在3個公園中種數最多,占比最高(54.17%)。另外2個公園的觀葉植物相對較少,占比低于40%,但與觀形植物占比相近。

圖1 植物觀賞部位分布
按圖2植物花色系看,大欖崗長者公園和七星巖牌坊公園都是紅色系觀花植物最多,其次是白色、紫色、黃色、綠色、藍色。水基濕地公園是白色系花色最多,其次是紅色、紫色、黃色、綠色、藍色;其中藍色系最少,僅有2種,且只有水基濕地公園種有藍色系花朵,分別是可愛花(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和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在大欖崗長者公園中紅色系的花色植物種數遠遠比其他顏色、其他公園多,紅色系是暖色系,帶給人的感受往往是熱情、活潑、熱鬧、浪漫、愉快、興奮、激動、開放等,給人的視覺感受相比其他顏色更加強烈,容易引起游人的注意。但總體來看,水基濕地公園的花色更為豐富,觀賞價值更高。

圖2 植物花色系分布
按圖3花開月份看,3個公園觀花植物花期在7月占比最高(62.16%、80.49%、70.73%),在7月兩側逐漸遞減。3個公園的觀花植物花期主要分布在6—8月,也就是夏季,而在1月、2月、12月及冬季分布最少。植物的花期一般都比較短暫,但有一部分植物例外,可一年四季都盛開,不怕酷暑與寒冬,美化環境,帶給人們一整年的視覺享受。大欖崗長者公園中花期全年的植物有3種,分別是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細葉萼距花(Cuphea hyssopifolia)、爆仗竹(Russelia equisetiformis Schlecht.et Cham.)。七星巖牌坊公園中花期全年的植物有5種,分別是彩葉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Variegata′)、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L.)Pruski)、琴葉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 Jacq.)、萼距花(Cuphea hookeriana Walp.)、紅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 Dunn)。水基濕地公園中花期全年的植物有8種,分別是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夾竹桃(Nerium oleander L.)、藿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 L.)、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Osbeck)Merr.)、琴葉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 Jacq.)、金鳳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L.)Sw.)、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L.)F.Muell)、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

圖3 觀花植物花期月份分布
由表1、表4可以得出,水基濕地公園缺乏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單子葉植物占比也相對較少;大欖崗長者公園無蕨類植物,相對水基濕地公園則是裸子植物較多;七星巖牌坊公園植物種類較其他2個公園少,但是單子葉植物種類會相對比較多,蕨類植物只有腎蕨。因此可以進一步豐富植物種類,如增加裸子植物,可以選擇蘇鐵綱(Cycadopsida)、銀杏綱(Ginkgopsida)、麻藤綱(Gnetopsida)等植物,代表性的植物有蘇鐵(Cycas revoluta Thunb.)、銀杏(Ginkgo biloba 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C.Cheng)等;增加被子植物,如玉蘭(Yulania denudata(Desrousseaux)D.L.Fu)、含笑(Michelia figo(Lour.)Spreng)、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等;增加蕨類植物,如腎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Trimen)、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和波斯頓蕨(Nephrolepis exaltata(L.)Schott)等;增加單子葉植物,如百合科(Liliaceae)的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風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和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inn.f.)Ker-Gawl.)等,石蒜科(Amaryllidaceae)的君子蘭(Clivia miniata)、網球花(Scadoxus multiflorus Raf)、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和朱頂紅(Hippeastrum rutilum)等。
在提高植物物種豐富度的同時也要注意植物配置的動態效果,就是結合環境對喬灌木、花草等的合理配置形成一個有層次感的景觀效果,這樣可以充分凸顯不同植物的優勢。如將不同顏色的植物進行組合,采用形成有漸變效果的植物進行搭配可以體現其動態美,如萼距花(Cuphea hookeriana Walp.)、灑金珊瑚(Aucuba japonica Thunb.var.variegata D′ombr.)、假連翹(Duranta repens L.)等。在空曠的場地可以把側重點放在植物的高低搭配上,形成錯落感,在這種高低錯落的間隙中可以選擇喜蔭的、高度較低的樹種,能夠提高植物的層次感與觀賞價值。值得重視的是,在植物配置時要兼顧植物多樣性的統一、植物與環境的相互協調,才能讓景觀的效果更好,達到動態美與自然美的雙重效果。
鄉土植物是在原產地廣泛分布且已經融入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植物。鄉土樹種主要具適應性、抗逆性、經濟性、珍貴性和歷史文化性等優點,能夠有效提高植株成活率和降低養護管理成本[8,9]。肇慶市的鄉土樹種有紅荷木(Schima wallichii(DC.)Choisy)、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蒲桃(Syzygium jambos(L.)Alston)、鴨腳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Linnaeus)Frodin)、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Roxb.)Merr.)等,在植物的配置中應該優先考慮鄉土樹種,可以更好地宣傳肇慶“南亞熱帶物種寶庫”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肇慶市的山水景色優美,水生植物可以突出其特色。如,蘇州園林中對水生類植物的運用極為重視,栽植方面也有一定的歷史,水生觀賞植物在蘇州園林中運用極佳。如,運用挺水水生植物,荷花(Nelumbo SP.)、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等;浮水植物,睡蓮(Nymphaea tetragona)、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等;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等。因此,可以參考蘇州園林或粵中4大名園進行水生植物的景觀營造。
在對3個公園的調查過程中發現,在局部區域上部分植物生長較為雜亂,特別是水基濕地公園,由于缺乏管理養護,雜草叢生,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加強公園的養護管理具有極大的意義。
一個公園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對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園林植物的科學管理離不開3個要求:因地制宜,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等自然條件和植物的品種進行科學的管理養護,如在營養方面要適當施肥、剔除雜草等,在保護方面要防治蟲害、抵御強風強雨;針對性要強,體現在對植物的作用、觀賞性方面上,如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對觀賞性灌木如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紅鱗蒲桃(Syzygium hancei Merr.et Perry)的外形進行定期修剪;資金的融入,充足的資金融入才能為園林植物的科學管理創造更好的條件,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人參與到綠色公益活動中來,提高園林植物景觀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