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丹璞 徐姣
(漢江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0)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1]。2018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2]。”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3]。鄉村旅游業發展需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養大批旅游創新創業人才,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與當地旅游部門、旅游企業、高等院校進行人才對口培養,引導旅游從業人員加強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培養一大批創新型旅游人才。
通過培養鄉村旅游創新人才,讓當地農民跟得上鄉村振興的發展步伐。提高旅游從業人員與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在業務知識、技能、理念、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鄉村旅游創新發展需要大批創新型人才來支撐,培養鄉村旅游創新型人才,不但要提高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視,積極創造人才培養的內部、外部條件,而且要打造一支具有不可替代性技能的人才隊伍。
發展鄉村旅游,對于人才的競爭是異常激烈的,沒有優秀的旅游人才,鄉村旅游發展將會缺乏競爭力。通過培養高素質的旅游創新性人才,給旅游人才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與發展空間,可以改變內部的老舊管理方式,引進創新理念的管理方法,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減少旅游人才的流動,提高鄉村的吸引力。
培養鄉村旅游創新人才,使得人才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與使命擔當,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把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鄉村旅游創新人才培養的重點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講授、傳播與學習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一種積極學習的組織氛圍,使得人才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推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播。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14.1212億人口,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數量超過9.022億人,占總人口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數量為5.0992億人,占總人口36.11%,同2017年人口數據對比發現,我國城鎮人口數量增加5877萬人,鄉村人口數量減少4676萬人,鄉村人口比重下降3.65%[4]。如表1所示。

表1 2017—2020年我國人口數量統計一覽表
截至2021年底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城鄉就業人口總計75064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6271萬人,鄉村就業人員28793萬人[4]。同比2017、2018、2019年度,城鎮就業人員數量逐年攀升,而鄉村就業人員數量逐年下降。如圖1所示。

圖1 2017—2020年我國城鄉就業人員數量統計
目前,不少鄉村勞動力已經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全國持農村戶籍、從事非農工作的農民工總量達到了29251萬人,其中以進城務工為主的外出農民工達到17172萬人[4]。
伴隨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鄉村大批青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加劇了鄉村人口老齡化,34歲以下青年務農農民越來越少,大批年輕人進入城市工作生活,留下來的鄉村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5]。
目前我國鄉村非常缺少旅游創新人才,一些鄉村科技力量薄弱,創新創業平臺較少,旅游從業人員的積極主動性不夠,加之大量青年勞動力外流,導致優秀的旅游專業技術人才越來越少,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鄉村旅游發展目前主要迫切需求以下6類創新人才。
2.3.1 鄉村創新創業帶頭人才
鄉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具有鄉土情懷、較強創新能力、大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擁有責任心的鄉村企業經營人才。
2.3.2 鄉村電商人才
鄉村電商人才包括鄉村電商規劃人才、鄉村電商直播人才、鄉村電商營銷人才、鄉村電商技術人才等。
2.3.3 鄉村旅游策劃創意人才
鄉村旅游策劃創意人才具備大量優秀創意、分析策劃、精通鄉村旅游項目規劃等方面的人才。
2.3.4 鄉村文化傳承人才
鄉村文化傳承人包括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統手工藝者等人才。
2.3.5 鄉村導游講解人才
鄉村導游講解人才包括具備講解方法、接待禮儀、導游知識、善于溝通的高質量鄉村景區導游講解人員。
2.3.6 酒店農家樂服務人才
酒店農家樂服務人才包括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禮儀規范、餐飲文化知識、業務技能等人員。
目前我國部分鄉村旅游創新人才構成不夠合理,缺乏高層次旅游創新人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大多都是當地的村民,文化素質與技能水平不強,無法全面、系統、高質量地完成鄉村旅游發展的各項工作,如中高級導游從業人員比例偏低,加上人才流動頻繁,導致鄉村旅游創新人才隊伍整體實力不夠強。
科學、全面、有效的培訓系統是培養鄉村旅游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但是由于目前受培訓條件的制約,培訓還是以培訓師的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缺少專業的實訓中心訓練,大部分創新人才都是靠外部引進,受鄉村工作環境與待遇的影響,常常出現留不住人的現象,缺少科學有效的激勵措施激發鄉村旅游創新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近年來鄉村旅游快速發展,一些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與鄉村旅游市場對于創新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發展需要大量的高質量旅游創新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豐富的經驗才能。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畢業生普遍缺乏實踐經驗與技巧,旅游專業畢業生和市場需求仍存在差距,影響鄉村旅游更好發展。
發展鄉村振興,需要大量優秀鄉村旅游人才支撐,青年人才是主力軍。由于目前城市經濟發展較快,普遍薪酬待遇條件較好,許多鄉村旅游創新人才紛紛涌入城市。大量年輕人去了城市,留下來的兒童與中老年群體越來越多,制約了鄉村振興的發展,鄉村青年人才“留不住”,不能夠安心待在鄉村建功立業,青年人才流失直接給發展鄉村旅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6]。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文件指出“加強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隊伍建設”與“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振興體制機制”,這為優化和壯大鄉村旅游人才隊伍指明了方向[7]。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鄉村旅游人才培養計劃,著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會經營、善管理、有創新、敢擔當的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各地應該結合鄉村實際,統計所需旅游人才的類型與數量,明確當前緊缺的崗位,有計劃地引進與培訓旅游人才;出臺鄉村旅游人才獎勵優惠政策,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如,多給旅游人才提供一些培訓學習的機會,對表現突出的優秀旅游人才授予表彰獎勵等;加強人才培訓工作,使學員通過培訓后獲得實際效果。對不同的崗位人才,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選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培訓項目,不斷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出臺一系列鄉村旅游人才考核辦法,對人才定期進行考核。當地人事部門定期對鄉村旅游人才進行考核,根據人才的具體工作表現進行選拔任用,并提出指導性意見,保障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的質量。
鄉鎮政府可以嘗試與當地高校達成合作意向,高校積極開展師生服務鄉村行動,積極探索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新模式,重點關注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圍繞鄉村旅游、農業技術、民俗文化等內容,按照“定點高校、精準匹配、跟蹤培養、示范引領”的思路,選派一批批優秀師生前往當地鄉村開展鄉村規劃、旅游培訓、科技指導、電商經濟、品牌推廣、旅游線路設計等工作[8]。高校可以根據當地鄉村振興的需要,修訂旅游人才培養方案,打造滿足當地鄉村用人需求,培養適應鄉村旅游業發展趨勢及旅游業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掌握現代旅游管理基礎理論和鄉村旅游相關知識、具備旅游服務意識、創新精神與管理能力,能在鄉村從事經營、管理、策劃、營銷、服務等工作的綜合性鄉村旅游人才。高校與鄉村進一步合作,掛牌成立鄉村振興實踐教學研究基地,把大學生實踐教學搬入鄉村現場,圍繞鄉村規劃、導游服務、農產品銷售等方面開展實踐教學,助推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旅游人才引領作用,不斷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鄉村振興需要高素質的鄉村旅游人才隊伍,根據目前緊缺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鄉村旅游策劃人員、導游講解人員、農家樂服務人員、文化志愿者等。各地鄉村可以從村民們中選拔一批符合要求的鄉村旅游人才,通過培訓后上崗,由于村民對當地鄉村環境更加熟悉,開展起來工作更為容易,尤其是導游講解人員,需要掌握鄉村的基本情況(旅游資源、自然景觀、道路交通、餐飲住宿等),還要有出眾的語言功底與技巧,在與游客溝通中能夠更好地發揮專長。對于打造鄉村旅游策劃人員隊伍,可以采取外部聘請有經驗的團隊或合作旅游方面的專家對其指導,根據目前鄉村旅游市場發展趨勢,培養具備專業的測繪能力、細致的文本寫作能力、流暢的交流溝通能力、具備豐富經驗、高度負責的優秀策劃人員。為調動鄉村旅游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各地可以創新激勵制度,在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基礎上,制定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普遍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給人才創造更為舒適的工作環境,提供順暢的晉升空間,鼓勵人才創新,重視成果轉化應用,激發旅游創新人才服務鄉村的熱情與積極性。
各鄉村圍繞抓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最美鄉村組織堡壘陣地。以黨的百年華誕為契機,組織全體基層黨員、村社干部要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9]。各鄉村結合實際需要,分類分級開展鄉村旅游骨干業務培訓。明確培訓目標,通過培訓,使受訓人員能夠迅速適應人才崗位需求,達到培訓預期的效果。如,依托相關高校的旅游院系,通過短期面授培訓等方式,定期培訓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快速提高酒店農家樂服務人員的服務禮儀、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如前臺待客、傳菜、鋪床、清潔衛生等);培養當地示范農戶,培訓并帶動更多鄉村旅游人才。通過示范農戶的帶動效應,引導更多的農民加入到發展鄉村旅游的行列中來,壯大當地鄉村旅游的影響規模;開展一系列鄉村旅游技能比賽活動,持續推動鄉村旅游人才交流提升、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旅游業。如,通過開展專業的旅游電商職業技能比賽,增強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營銷技能,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定期組織鄉村旅游骨干赴其它鄉村進行考察交流,借鑒學習周邊地區鄉村旅游先進理念與發展經驗。通過參觀學習,結合人才各自工作實際,創新并采納先進做法與成功經驗,助力鄉村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