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東 中共成都市委黨校
文化產業發展對于國家綜合國力的發展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應跟隨國家制定的戰略目標制定出能夠促進國家戰略目標達成的發展策略。目前,國家注重的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文化產業應根據這一戰略目標,積極開展鄉村文化產業建設,在有效振興鄉村的同時推動國家戰略目標快速成長。成都文化產業發展中擁有優勢也存在劣勢,通過對成都文化產業鄉村振興策略發展新動能研究,可以研究出促進鄉村振興的新模式,落實于實際中達到提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目的。
成都是四川的省會,并且周邊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較好。通過對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進行研究,可以發現成都自身擁有較多的優勢可以提升鄉村文化產業建設的效果,具體表現在:首先,多樣化文化資源。成都擁有多樣化文化資源并可細化成三類:地理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文化資源(見表1)。其次,長效化政策機制。成都市政府對自身進行了一線城市定位,并根據此定位創建了長效機制:以工促農政策、以城帶鄉政策、城鄉互動策略,讓文化產業與其他各產業之間產生關聯并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研究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可以為其他鄉村文化產業建設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進而從中挖掘出建設中的優勢與劣勢,通過借鑒與改善達到構建出完善、有效的鄉村文化產業建設策略,落實于實際中實現我國制定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表1 成都擁有的三類文化資源
在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中,實施的第一種發展模式為“農家樂”模式,主要是讓城市人群進入農家小院進行體驗,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打造出了鄉村旅游特色品質,這一模式發展起來的原因與成都區域文化熟稔、消費市場驅動密切相關。挖掘其存在的不足,表現在:這一發展模式中存在“農家樂”品質不一致及后續發展缺乏動力的問題,主要是“農家樂”的發展過程依靠的是自身擁有的各項資源,未存在發展規劃也缺乏規模性發展,資本不足的同時也未融入良好的管理工作,導致其產業處于低級形態而未能更好的發展。
在成都周邊存在著各種不同特色的小鎮,并且擁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資源、根據自身文化資源確定個性化發展定位,進而達到挖掘出最大化的資源與產業聯合形成特色產業,并實現差異化發展模式。通過對各種不同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進行分析,這些特色小鎮擁有的特色資源為其獲取了競爭優勢,但是在發展中也受到了特色資源的局限而發展緩慢。同時,特色小鎮之間的經營模式表現出相似性的特點,同性化的發展無法有效地吸引人群,降低了人群參與積極性。另外,還存在仿古鎮、偽特色項目的問題,導致此發展模式受到了阻礙而未能健康發展。
成都在建設鄉村文化產業時采取了創新型文化產業建設的發展模式,并進入了嘗試階段,成都龍潭水鄉風景區是這一發展模式第一項嘗試對象,結果以失敗告終,后續龍潭水鄉風景區多次進行文化產業發展創新,但是結果都未達到理想化要求,并宣告這一發展模式以失敗告終。通過對此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后,鄉村文化產業建設并不能通過“砸錢”的行為實現發展的目標,也并非是只依靠搞創新實現更好的發展,應采取科學規劃與創新賦值相結合的策略,兩者缺一不可。
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內容的生產息息相關,成都要實現鄉村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應采取積極深度挖掘鄉村特色文化資源的措施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具體為:對鄉村進行實地勘察與整理,將當下存在的特色文化資源有效挖掘并進行有效的整理,通過對其進行開發潛力評估工作為后續工作提供準確的信息,將其信息與世界發展案例進行對比確定出具體開發的策略。同時,鄉村文化資源轉化成都文化產業發展動能還需要采取整合資源并進行再次創造的措施,進而實現各類資源組合達到系統化的要求。比如,深度挖掘明月村具有的特色文化資源,可以陶藝、茶藝、鄉居體檢三項內容為中心點,對其實施深耕細作及引資聚才的措施,促其實現規模化與產業化發展的模式,進而促進其發展達到可持續發展、快速發展的目標;分析龍潭水鄉實施的創新發展可知文化創意并不清晰,只是采取了各種文化元素堆積的行為,未實現資源本身具有活力并造成了失敗結果的產生。因此,鄉村文化產業并非是戴著“文化”帽子的商業地產,應積極打造真正的文創項目才能實現良好發展。另外,深度挖掘成都文化資源可知,其擁有的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不只品類豐富,還表現出積淀深厚的特點。雖然成都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未實現現代性創意賦值、文化創意項目之間未進行有效的關聯、各村鎮未形成集群效應,造成各種文化資源無法實現有效的創新、資源之間未能形成有效的關聯,造成了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受到了阻礙。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應采取科學有效盤活資源、凝聚資源、創造性整合資源,進而利用真正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讓鄉村文化故事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在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中,明月村的建設是成功的,分析明月村的建設過程可知,實現成功的原因與熟稔的文化產業經營模式密切相關。在此過程中,建設時進行了有效的規劃,實施了資源開發-創新生成-創意落地-品牌推廣-產品銷售這一條清晰、完整的產業鏈。同時,在建設注重了產業發展集群策略的實施,與周圍鄉村產生了良好的聯動過程,讓周邊鄉鎮企業與其共同發展,并通過與周邊產生的協同效應與規模經濟實現產業整體實力有效增強的目標。根據對明月村的分析對龍潭水鄉的建設過程進行探究,發現其建設設計與龍潭園區及成都市本身蘊含的文化特色與產業發展定位產生了脫離的現象,未能構建出文化產業集群及未形成發展鏈條,造成建設失敗。因此,成都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設中,應注重文化產業集群的構建并形成發展鏈條,進而能夠讓周圍鄉鎮參與到文化產業發展建設中,通過聯動作用促進文化產業建設效果不斷提高。
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中應從文化資源梳理工作開始,圍繞“吸引力”這一關鍵詞創建特色文創項目,并以打造品牌為建設目標,將鄉村文化、鄉村特色融入其中,進而達到創新建設文化產業的目的。明月村文化產業建設的成功采取了摒棄以往傳統“農家樂”的形式,采取了文化資源運用多元深度體驗的方式落實于實際中,并將“學、玩、住、食”多個元素融合在一起,構建出多種模式的體驗方式并產生了良好的體驗效果,讓構建出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文旅品牌,并將文化資源擁有的實際特點充分表現了出來,進而實現了持續拉動消費并達到擴容文旅增值的效果。因此,充分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并采取創新性資源變現路徑,對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設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應積極應用于實踐中達到可持續、快速發展的目標。
通過上述挖掘的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存在的不足可知,在建設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導致管理紊亂及管理低效的問題發生,進一步引發投資變現難及資本使用率不高的現象,造成文化產業建設并未達到理想化目標。因此,應積極對管理模式進行有效的優化,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并與文化產業建設實際相結合,進而構建出適合文化產業建設的管理模式。同時,各行各業的競爭是人才競爭,文化產業建設同樣存在著較大的競爭力,應積極引入優秀的人才,包括管理人才與創意人才,讓文化產業發展管理與創意構建都能夠具有有效性、創新性、個性化,實現文化產業建設達到高質量建設的目標。
考察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過程可知,新興科學技術的應用較少,而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若文化產業建設中未融入先進的科學技術,會與時代相脫離及未能夠創新出新的發展模式。因此,成都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中應積極融入高新技術,比如AI或者3D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等,將其應用于文化產業創意建設中,可以構建出多樣化的體驗模式落實于實際中,在為消費者帶來較多模式的新體驗、吸引消費者的同時能夠實現文化產業進行有效的宣傳,進而實現快速發展的目標。
成都這一城市在我國幾千年來發展中擁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地理文化、民族文化等,這些文化的存在可實現我國傳統文化有效傳承的目標,應對這些文化進行有效的保護并繼續傳揚下去。因此,成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中,應以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各種文化為內在發展動力,在進行創意建設時要避免對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產生損害,應在有效保護各種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建設,進而保證設計出的建設規劃達到可持續、可發展的目標,并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了解成都鄉村擁有的各種文化,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的目標。另外,在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策略時,可圍繞“環保宣傳”這一理念進行設計,利用成都鄉村中古老的建筑、自然環境等與環境相關的內容與創意相結合,進而讓消費者在體驗中受到環保理念的感染,在形成環保思想意識的同時能夠成為自己行為的指導思想,可進一步促進自身文化產業建設更好地發展及持續、快速地向前發展。
目前,我國的發展戰略目標是實現鄉村振興,成都文化產業發展中已經實施了鄉村文化產業建設策略,但是在建設中存在著成功案例,也存在著失敗案例,應積極對成功、失敗案例進行有效的分析與探究,進而挖掘出有利于文化產業建設的策略、不利于文化產業建設的策略,積極應用有利的策略并制定出可規避不利措施的策略,應用于其他地區鄉村文化產業建設中達到促進我國戰略目標快速實現的目的。同時,還應積極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并保證創新具有科學合理性,進而落實于實際中促進文化產業更好地建設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