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瑜
摘 要:歷史是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對豐富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態度、全局觀念起到積極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三觀”形成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歷史教學一直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開展,使得歷史學科本身的教育價值被嚴重掩蓋,甚至磨滅了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興趣。因此,如何沖破傳統歷史教學的桎梏,改善歷史教學的質量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圖像史料的應用則能夠為高中歷史教學注入更多活力,對激發學生興趣、豐富學生歷史知識面均有積極幫助,是提升歷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鑒于此,本文就圖像史料的分類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簡要分析,并結合教學實踐對不同圖像史料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教學;圖像史料
歷史是一門紀實性學科,其內容不僅涵蓋過去的史實,同時還包含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高中階段歷史學科所涉及的內容豐富,不僅涉及中華文明的起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近代中國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革開放,同時還涉及中古時期的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世界大戰等,內容多、記憶量大,再加上高中階段學習時間緊、壓力大,若不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則容易讓學生形成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率[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指出,學生應充分認識圖像史料的價值,并具備研讀有代表性圖像史料的能力。相對文字而言,圖像史料可以更真實、直觀地反映歷史事件,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對提升歷史教學效果有積極幫助[2]。為此,將圖像史料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十分必要。
一、圖像史料概述
圖像史料也叫可視史料、影像史料。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圖像史料主要是指承載歷史信息的圖像資料,比如:圖片、地圖等傳媒圖像。但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圖像史料不僅涉及圖片、地圖,同時遺址遺跡、博物館文物、建筑、碑刻、影視片、紀實片等能夠傳達歷史的對象同樣也屬于此范疇。
從形式來看,圖像史料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其一,圖片史料,如科學技術圖、人物圖像圖、藝術品圖、社會生活圖、政治經濟圖、地圖等均屬于此范疇;其二,影視史料,如歷史劇情片(包括電視、電影等影視作品)、歷史紀錄片等均屬于此范疇[3]。
從來源來看,圖像史料也可分為兩種類型,其一為原始性圖像史料,即真實存在的,可對歷史面貌情況直觀、真實反映的照片、紀錄片、古畫等。其二為再造性圖像史料,即后人以歷史信息為依據所創作出來的相關歷史漫畫、圖畫等。
總的來說,圖像史料就像是歷史的“鏡子”,可以對歷史的真實性進行反映,對歷史信息傳播優化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是歷史學習、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圖像史料相對文字材料而言,是直觀的相關的歷史內容展示,能夠給學生帶來更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圖像史料的形式較為靈活,可以是照片、地圖,也可以是漫畫、繪畫,還可以是影視片、紀錄片,多樣化的呈現形式能夠讓歷史課堂更加豐富有趣,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這對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有積極幫助,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更持久的專注力,更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可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4]。
(二)有利于增長學生歷史學科見識
將圖像史料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增長學生歷史學科見識也有積極幫助。傳統教學中,教師多是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之中,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缺乏對相關歷史知識的拓展、延伸。但教材內容有限,這也就容易導致學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對很多歷史事件的了解并不深入、全面,只能對相關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也是影響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效率的重要原因。而圖像史料的應用則能夠更為細化地展示相關歷史內容,便于學生對歷史事件形成更為清晰、具體的了解,對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有積極幫助,從而可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掌握知識,提升其學習效率。此外,圖像史料的應用還可以為學生拓展更多相關的歷史內容,對增加學生的歷史認知、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也有積極意義,是豐富歷史課堂內容、改善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5]。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歷史思維品質
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目的即通過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了解、學習,能夠以史為鑒,從歷史中獲取經驗教訓,以促進自身的成長發展,使之真正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人。但是多年來應試教育理念一直是我國的主流教育理念,在此影響下,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學校則成了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目標,在無形中影響了各門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歷史學科而言,“死記硬背”相關的歷史事件、基礎結論則成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使得該學科本身的教育價值被大幅度掩埋[6]。再加上教材內容有限,教材中對很多歷史事件、歷史觀點的闡述較為淺顯,若教學中教師不能帶領學生進行深入闡述分析,則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而圖像史料的應用則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便于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全過程,了解更多的學術觀點、歷史問題,這對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發展歷史思維品質均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
三、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從圖像史料的形式來看,通常可以將其分為圖片史料與影視史料兩種類型。為此,本文就以此兩大類型為例,對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
(一)圖片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歷史照片的應用
歷史照片是圖像史料的常見形式,其在還原特定歷史時期真實狀況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能夠幫助學生更真實、直觀地了解相關歷史情況。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利用歷史照片來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以彌補單純口頭講解的不足,對當時的歷史情景、歷史場面進行還原,從而給學生帶來視覺及思維上的沖擊,以幫助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形成更真實、客觀的了解,更深刻的記憶,從而突破教學瓶頸,提升教學效果。具體教學中可以從課程導入及課堂教學兩個環節來探索其應用方法:
其一,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歷史照片。導入環節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課堂之中,使得學生以更好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之中,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積極促進作用。但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缺乏對課堂導入的重視,只是簡單的幾句話進行導入,對學生缺乏吸引力。而歷史圖片的應用則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并且可以營造出相應的歷史情境,更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比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這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環節為學生播放“長城”“兵馬俑”等學生熟悉的歷史照片,以此來緩解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抵觸情緒。同時教師可以從照片出發,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見過的、認識中的長城、兵馬俑的情況,以輕松的話題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活動之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趁機引入“秦始皇”“秦朝中央集權”等內容,帶領學生系統地學習該章節的知識。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減少歷史課堂的枯燥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進入到特定歷史知識的學習之中,可為后續教學的高效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其二,在課堂教學環節應用歷史照片。課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陣地,課堂講解質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情況。傳統教學多是平鋪直敘地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講解內容多流于表面,難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印象。而歷史照片的應用則能夠讓歷史課堂“活”起來,同時還可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全面、直觀地了解相關歷史知識,這對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也有積極幫助。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靈活地應用歷史照片作為輔助工具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學習“抗日戰爭”,為了讓學生了解戰爭的殘酷及侵略者的殘暴,體會我國人民英勇抗戰、誓死保衛國家的精神,教師就可以在課前通過互聯網搜集相關的戰爭照片,以歷史照片的方式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沖擊,加深學生對抗日戰爭的印象。再者,在講解“日本投降”的相關內容時,可為學生呈現“日本投降”的照片,并結合歷史照片給予相應的解說,如照片的國旗即為反法西斯的各國國旗,日本作為法西斯的代表之一,向對方鞠躬致歉。這樣通過教材、歷史照片及教師講解的有效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日本投降”這一歷史事件重大意義的了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除了歷史照片外,歷史文物照片也是歷史教學中的常用史料,在展現當時社會生活狀況、發展狀況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2.歷史漫畫的應用
歷史漫畫也是圖像史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漫畫作品具有線條簡單、夸張的特點,可以通過風趣幽默的方式來實現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贊美、批判或諷刺。將歷史漫畫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之中,不僅能夠給歷史課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可以從漫畫的深刻寓意出發,引領學生通過觀看漫畫來了解其中蘊含的深意、內涵,從而加深學生對史實的理解;同時學生在觀察漫畫、分析漫畫寓意內涵、結合漫畫展開想象的過程中,還可以實現對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是傳統板書式教學所無法比擬的。比如:在學習人教版《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這一章節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深刻感受“晚清時期內憂外患”的處境,了解晚清時期列強侵華狀況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會列強侵華的殘忍,教師就可以利用歷史漫畫的方式對侵略者的堅船利炮、武器裝備等進行呈現,同時同樣以漫畫方式來呈現晚清時期人民吸食鴉片、軍隊戰斗力不強的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對晚清戰敗的原因形成深刻印象。當然,漫畫所能展現出來的只是晚清戰敗的部分原因,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漫畫內容、教材內容為學生更為深入地進行分析講解,比如:“兩國實力懸殊的根源在于國家性質”“清政府戰敗和當時腐朽的封建制度難以抵抗資本主義制度有關”等。這樣以歷史漫畫為載體進行教學,既激發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又能以漫畫為切入點進一步的分析講解,實現圖像史料和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除了歷史照片、歷史漫畫之外,歷史繪畫也是常用的圖像史料形式。雖然歷史繪畫的沖擊性不如照片、漫畫強,但其更具藝術性,也是歷史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在還原歷史事件、提升歷史人物生動性方面也能發揮積極作用。比如:《清明上河圖》能很好反映當時的市井風貌,將其應用到歷史教學之中,更便于學生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讓歷史知識變得更為鮮活。
3.歷史地圖的應用
高中歷史教材內容廣泛,其中不乏關于我國古代疆土領域、航海路線的內容。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將歷史地圖等史料內容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歷史地圖能夠直觀、明了地描述歷史事件發生的區域位置、發展勢態等情況,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疆土變化情況、國家實力情況,從而可突破教學難點,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這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為學生展示“秦朝疆域圖”,借助歷史地圖來為學生講解秦朝,讓學生在歷史地圖中尋找秦長城、靈渠、秦都城的位置,然后以此為契機通過疆域變化來實現對秦朝實力的分析,達到高效教學效果。
(二)影視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影視史料也是圖像史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圖片史料而言,影視史料的應用在提高歷史形象及主觀性方面可以發揮更高的價值。同時,影視史料的應用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還可以給學生帶來聽覺、感知上的刺激,更易于獲得學生的喜愛、受到學生的關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靈活地應用影視史料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辛亥革命”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武昌首義》這部歷史紀錄片的相關片段,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孫中山先生的影像資料。通過觀看相關影視資料的方式,促使學生對孫中山先生以及“辛亥革命”了解得更全面。在人教版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理解五四運動的意義,通過出示五四運動影視混剪視頻,以歷史人物鄧中夏的事跡,引出何為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與知識多少無關,而是一種社會擔當。它意味著,當面對暴力與強權的時候,選擇挺身而出,哪怕要舍棄身家性命,也要為弱勢群體代言,為他發聲,為他抗爭。故而,五四運動重要的不是反抗的形式,而是為國為民反抗的精神,從而加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引發學生的共鳴。再比如:在學習世界史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大國的崛起》的相關片段,讓學生在觀看影視片段的過程中對國家的興衰變化形成直觀、深刻的了解與記憶,降低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記憶難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影視史料應用時需要合理規劃播放時間及時段,通常一節課中影視片段的播放情況應控制在5—10分鐘之內,避免因影視片段播放過多而造成喧賓奪主的情況,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結束語
高中歷史教學中圖像史料的應用價值顯著,是提升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圖像史料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相關背景知識,以實現圖像史料和教學內容的有效融合,從而充分發揮其使用價值,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孔蘭慧.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南昌會場)論文集(一).2020.
[2]左慶云.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文理導航旬刊,2017(5):91.
[3]楊黎.分析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教師,2017(16):66.
[4]曹黎明.不同影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15(81):123.
[5]張旻.不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2(30):97-99.
[6]趙豐產.淺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不同的圖像史料[J].當代家庭教育,2018(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