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 周波 邵科君
1.杭州吉利汽車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2.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寧波杭州灣分公司 浙江省寧波市 315000
我們都知道車輛在正常行駛過程中由于駕駛姿態及車輛結構等原因,存在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區域。常見的做法是在車輛前部增加III 類、IV、V 類后視鏡來拓寬視野。但依然無法保證駕駛員在駕駛車輛過程中時刻能觀察到所有路況,尤其是大型運輸卡車。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由于駕駛盲區的存在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事故發生。隨著近幾年汽車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逐漸商業化,越來越多的汽車通過給車輛配置盲區監測系統來提示駕駛員在盲區內存在影響駕駛安全的車輛或者行人。盲區監測系統,簡稱BSD,通過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車載傳感器檢測視野盲區內有無來車,在左右兩個后視鏡內或其他地方提醒駕駛員后方安全范圍內有無來車,從而消除視線首區,提高行車安全性。
由于BSD 系統尚屬于區別于傳統汽車的新技術,目前關于該技術的標準尚未強制,但不妨礙本文從標準的角度展開分析,本文將國標GB/T 39265-2020 道路車輛 盲區監測(BSD)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標準R151-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motor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the Blind Spo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Bicycles 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國內外標準BSD 系統的技術要求以及進行標注差異性分析。
R151 適用于GVW 大于8 噸的N2 以及N3 類車輛,但GVW 小于8 噸的N2 類、M2、M3 類應制造商要求也可適用此標準。且該標準中要求BSD 系統工作時的車輛速度區間一般在5km/h~30km/h,環境照明條件超過15Lux。由此可以看出,該標準側重點是要求在大型車輛的視野盲區內即將出現騎自行車人的軌跡時要進行預警。與之不同的是,GB/T 39265-2020 適用于安裝有BSD系統的M、N 類車輛,適用范圍比R151 更寬泛,國內的標準體系中已將M1、N1 類車輛納入覆蓋范圍內。標準的技術要求中不僅包含大型車輛,對M1、N1 類小型車輛的視野盲區內即將出現的其它類型車輛軌跡也要進行預警。標準的相同點都是二者是要求裝必符,均是不強制的標準。

圖1 標準目錄對比
a) 左側盲區警告要求——按規定進行直線行駛工況試驗,當目標車輛處于以下條件所列范圍內時系統應發出左側盲區警告:目標車輛的任何部位位于B 線前面、完全位于C 線后面、完全位于F 線的左側、任何部位位于G 線的右側。如果目標車輛任何部位均未處于A.D.E 和H 四條直線交叉覆蓋區域內,則不應發出左側盲區警告。
b)右側盲區警告要求——按規定進行直線行駛工況試驗,當目標車輛處于以下條件所列范圍內時系統應發出右側盲區警告:目標車輛的任何部位位于B 線前面、完全位于C 線后面、完全位于K 線的右側;任何部位位于L 線的左部。如果目標車輛任何部位均未處于A、D、J 和M 四條直線交叉覆蓋區域內,則不應發出右側盲區警告。
c)系統反饋時間——從目標車輛進入盲區監測范圍到系統發出警告的時間應少于300ms。
d)可選盲區警告抑制——如果試驗車輛正在超越目標車輛,且目標車輛從前方進入了監測范圍,則可將盲區警告抑制一段時間,警告抑制時間不應大于2s。

圖2 M1/N1 類車輛盲區監測范圍
1)目標車輛識別試驗,如圖3 所示。速度:試驗車輛:40,目標車輛55,從側后方同向超車,進入范圍時,BSD 系統開始警告,時間上不晚于后車前部超過C 線,前部超過C線時,試驗結束。

圖3 目標車輛識別試驗
2)直線道路并道試驗,如圖4 所示。

圖4 直線道路并道試驗
3)直線道路目標車輛超車試驗,如圖5所示。

圖5 直線道路目標車輛超車試驗
4)目標車輛變道超車測試,如圖6 所示。

圖6 目標車輛變道超車測試
5)直線道路雙目標車輛超車,如圖7所示。

圖7 直線道路雙目標車輛超車
2) 直線道路并道試驗
速度:試驗車輛:50,目標車輛50,橫向距離為6 到7m。當目標車輛越過所示B 線,完全在C 線之后時,從側后方開始變道,橫向速度0.25~0.75m/s,直到二者橫向距離為1.5m。變道完成后,確保目標車輛仍然越過B 線并且完全在C 線之后,目標車輛至少保持直線行駛300ms,然后變道返回最初車道線,試驗結束。當目標車輛整體到H 線或M 線外時,BSD 系統不能發出警告,當進入盲區時,BSD 系統應發出警告,時間上不得晚于目標車輛外緣穿過L/G 線后300ms。
3)直線道路目標車輛超車試驗
速度:50,橫向距離:1.5m,速度高于試驗車輛,詳見下表。當后車前緣超越前車C 線3m 時,試驗結束。當后車接近前車時,盲區監測系統BSD 要求如下:整體都在所示A 線之后時,不應發出警告,進入盲區時,BSD 系統應發出警告,時間上不得晚于后車前緣穿過B 線后300ms。
4)目標車輛變道超車測試
速度:前車50,后車60,同車道行駛。開始時,二車距離大于20m,當后車接近前車B 線10m 時,從側后方變道,變道速度0.55~0.85m/s,與前車橫向距離1.5m,當后車前部超過前車C 線3m 時,試驗結束。當后車進入盲區時,BSD 系統應發出警告,發出時間不得晚于后車外緣穿過B 線或F 線后300ms。
5)直線道路雙目標車輛超車
速度:前車50,后車60,橫向距離:1.5m。開始試驗時,后車與前車B 線距離超過11m;當后車前部超越前車C 線3m 時,試驗結束。當后車進入前車的盲區時,BSD系統應發出警告,發出時間不晚于后車前緣穿過B 線后300ms.
按規定進行轉向行駛狀態試驗,在試驗車輛右轉、目標車輛直線駛入KCSB 圍成右轉盲區監測區域的過程中,當試驗車輛前緣到達描述的最晚警告線R 線時,盲區監測系統應發出警告。
使用標記線和自行車假人按照規定的試驗設施布置、尺寸參數建立一個車輛右轉盲區監測報警測試場景。將試驗車輛和自行車假人從各自的起始位置按照規定的試驗車速進行測試,試驗要求試驗車輛前緣在通過Q線的同時自行車假人通過P 線,試驗車輛在規定車速向右轉向,朝設定的碰撞點行駛。自行車假人以規定的速度,至少保證自行車假人車速穩定8s 以上,沿著規定的路線向預定的碰撞點移動。當試驗車輛前緣穿過R 線時,盲區監測系統應發出警告。300ms 后結束試驗。根據規定的參數,重復上述試驗,驗證M2、M3、N2、N3 類車輛盲區監測系統性能。

圖8

圖9 車輛右轉盲區測試場景
使用錐體和自行車假人布置測試場景,見下圖。標記自行車假人起始點,并在通道入口放置交通信號燈,駕駛車輛通過通道,駕駛過程中不要使用轉向燈。操作假人以規定速度穩定行駛,當假人正好跨越A 線時,B 應正好跨越B 線。當車輛跨越C 線時,觀察盲區監測系統信號是否被激活,當車輛跨越D 線時觀察盲區監測系統信號是否關閉。在通過交通標志和任何錐體時,只要自行車假人仍然靜止,確認盲區監測系統信號沒有被激活。按照下表速度重復以上步驟進行測試。

圖10 盲區監測系統動態測試
a).靜態測試1:如圖示,車輛處于靜止狀態,使自行車假人以5km/h 速度沿垂直于車輛縱向中心面方向在距離車輛最前端1.15m 距離朝車輛行駛。當自行車假人距離車輛2m 時,如果盲區監測系統信號被激活,則測試通過。
b).靜態測試2:如圖示,車輛處于靜止狀態,使自行車假人以20km/h 速度沿平行于車輛縱向中心面方向距離中心面2.75m 向前行駛,自行車假人在超過距離車輛最前端距離44m 后就要以穩定速度直至通過車輛最前端。當自行車假人距離車輛最前端7.77m時,如果盲區監測系統信號被激活,則測試通過。

圖11 盲區監測系統靜態測試
可以通過斷電等方式模擬盲區監測系統發生故障,當故障報警信號被激活且以規定的方式進行提示駕駛員,且只要故障存在,車輛上電時,故障報警信號就不能消失。則測試通過。當盲區監測系統感應裝置被雪、冰、泥水等物質弄臟時,盲區監測系統應能自動停止工作,當雪、冰、泥水等物質被移除后,車輛上電時,盲區監測系統應能復位工作,自動復位時間不超過車輛上電后60s。
通過對GB/T 39265-2020 與R151 的適用范圍、技術要求、測試要求等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國標適用范圍更廣泛,對小型車輛提出更多的要求。即使同樣對于M2、M3、N2、N3 類車輛來說,雖然測試場景布置類似,但國標針對中國大型車輛的使用場景及常見工況還是做出了不同的規定。國內主機廠家要針對目標市場要求對銷售車輛做出適應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