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鴻來 攝
馬壯
四川傳媒學院攝影系教師
任鴻來
四川傳媒學院2022屆攝影專業本科畢業生
任鴻來同學這組畢業作品《非常規空間》基于空間概念,以隨機性的圖像拼貼手段,進行了一種“去透視化”的嘗試。
對于本科階段的同學來說,能以非傳統攝影的模式進行創作實屬不易。該組作品從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的攝影拼貼作品出發,圍繞藝術哲學中的空間概念層層深入,在進行概念圖像化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思考并入進來。在創作實踐準備階段,我向他推薦了大量書目。在看到他給我提交的第一版創作作品時,我感到了極大的驚喜,很難得能夠在非美院體系下的學生身上看到具備獨特美感的特質。在繼續與他溝通想法之后,我又建議他可以讀一些后結構主義哲學家的書籍,例如經典的福柯、德勒茲等人的書籍,以便能夠讓他的作品不僅限于對視覺審美欲望的瞬間滿足。在此我對他能夠真的聽從我的建議而表示感謝。任鴻來同學能夠進行這種轉變,我認為他的勤奮、努力、刻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隨科學技術的迭新和思想觀念的進步,攝影這門藝術從誕生至今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多元化、多角度的趨勢。將目光回歸到當代藝術本身,從最初追求畫面的美感、嚴謹的構圖,逐漸轉向通過作品表達主觀的精神世界,以及如何給觀者帶來啟示與思考,這也正是觀念攝影表意的方式。“空間”一詞是當代攝影藝術創作的關鍵概念,也是最能直觀表現畫面的形式。縱觀各藝術門類,攝影在體現現實空間感與改寫現實空間扭曲透視中有著獨特的話語方式。
18世紀西方立體主義畫派盛行之時,以畢加索為首的畫家開始打破空間的常規性定義,他們認為空間不應該被拘泥于透視法則和幾何法則之下,并通過將畫面元素打碎重構組成一個全新的畫面形式,其極具沖擊力以及對空間的突破性解讀啟發了我對“空間”的重新審視:空間究竟是三維還是二維的?空間是否能為我所用?空間在二維畫面下的表現方式是怎樣的?所以我希望我的視覺感應下的空間,能不再是一個由立體的、點線面構成的一種冷冰冰、無意識的常規性空間,取而代之的是去空間化、充滿趣味性的無空間感。曾受到立體主義思潮影響的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審視畫面圖像的方法,他運用拼貼手段進行畫面重組,將三維空間轉化為二維平面,霍克尼巧妙運用攝影技術,拓寬了攝影的多元化思維,讓空間概念在宏觀上的表現更具風格化。霍克尼在圖像中對空間的運用引起了我對空間的特殊注視。多維度空間秩序是我此次創作的主要切入點之一,在這組作品中我構建了多個畫面視點,使三維平面轉化為二維平面的過程更具視覺趣味,畫面本身所表現的常規三維空間在我的創作思路下構成了由多個平面所組成的組合空間,圖像空間變得更具荒誕感。
《非常規空間》通過去空間化、去透視化的特殊畫面表現形式進行呈現,對攝影表達的多元性生成一種探討,從攝影的本體出發,在拼貼、堆疊的創作過程中審視、理解以及體現空間的存在;從三維到二維空間轉化,研究攝影中空間與空間轉化中的變化,建立起在攝影語境中對空間姿態的一種另類描述,通過對畫面中元素的分解,破壞其原有結構,將空間感剝離出物質本身,在視覺上給觀者提供一種無空間、無透視的體驗。我的整組作品都呈現出一種無景深畫面,將主體與背景融合,通過一系列后期手段給予景深主觀上的消解,重塑為一個無空間化的空間。

任鴻來 攝

任鴻來 攝

任鴻來 攝

任鴻來 攝

任鴻來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