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
(太重煤機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
采煤機的穩定性決定了采煤作業的生產效率。隨著采煤行業的不斷發展,低故障率已經成為新型采煤機設計的重要參考。其中,永磁電機驅動的半直驅截割傳動系統,因與傳統截割傳動系統相比含有較少的傳動零部件,降低了采煤作業時發生故障的概率而被大量研究。傳統截割系統的傳動鏈較長,齒輪體積大,轉速快,產生的熱量對齒輪副傳動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在研究截割傳動系統的可靠性研究方面,考慮到溫度因素的研究很少[1-3]。
新型永磁電機驅動的半直驅截割傳動系統,由于其輸入端齒輪外形較小,轉速更高,這導致高溫會造成齒輪傳動異樣,嚴重時可能造成故障[4-6]。針對這個問題,以新型截割傳動系統輸入端齒輪為研究對象,分析溫度對其動力學特性的影響。
為了突顯溫度對齒輪副的影響,在建立齒輪副動力學模型時,需簡化截割系統中永磁轉矩和截割負載。現以齒輪副軸承的間隙、阻尼剛度、支承剛度以及齒輪間阻尼剛度及嚙合剛度為參數,建立截割傳動系統輸入端齒輪副動力學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輸入端齒輪副動力學模型
利用集中質量法,忽略齒面間摩擦,以主動齒輪轉動及移動量、從動齒輪嚙合轉動及延嚙合線方向移動量為變量,建立輸入端齒輪副動力學方程為:

式中:m1、m2為主、從動齒輪質量,kg;yg1、yg2為主、從動齒輪嚙合移動量,mm;c1、c2為齒輪副軸承支承阻尼系數,N·s/m;k1、k2為齒輪副軸承支承剛度系數,N·s/m;fb1、fb2為齒輪副軸承間隙函數;Fb1、Fb2為齒輪副軸承外載荷,N/mm2;Fm為動態捏合力,N;I1、I2為主、從動齒輪轉動慣量,kg·m2;θ1、θ2為主、從動齒輪扭轉角位移,rad/s;T1、T2為主、從動齒輪負載力矩,N·m;rg1、rg2為主、從動齒輪基圓半徑,mm。
上述動力學方程參數多,還存在數量級差異,計算難度較大,為提高模型的運算速度,以齒輪副齒側間隙bh和固有頻率wn為標尺,對系統中變量進行無量綱化,結合齒輪溫度改變對齒側間隙的改變量δb,建立齒側間隙函數Ψh為:

將上述無量綱化函數帶入式(1),并進行降階運算,即可得到含有溫度變化的齒輪副動力學模型系統方程為:

式中:x1、x3為主、副齒輪的無綱量位移;x2、x4為主、副齒輪的無綱量速度。
當齒輪嚙合產生不規則的周期性運動時,齒輪間隙的無綱量位移會產生不規則的變化,進而影響齒輪嚙合的穩定性及主從齒輪的受力情況。
為驗證上述問題,結合上述動力學方程,利用MATLAB 軟件,以溫度作為變量,對動力學模型進行仿真分析。
齒輪位移頻率分岔圖能夠反映零件間狀態運動,但為了提高計算的精確性,以齒輪的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圖作為衡量齒輪的周期運動情況。計算結果如圖2 所示。
由于硫磺粉塵具有易燃、易爆、遇水易加速設備腐蝕的特殊性,相對傳統煤炭、鐵礦石等皮帶機輸送系統,需要更為嚴格的安全防控措施。為了有效地進行落地硫磺收集和硫磺粉塵治理,改善生產環境,提高輸送系統運行的安全性,減緩現場設備和鋼結構的腐蝕速率,降低硫磺著火和爆炸的風險,保障員工人身安全,確保硫磺儲運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有必要對現有的皮帶輸送機清掃技術進行優化和改進研究。

圖2 齒輪嚙合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圖
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越低,齒輪運動越呈現周期化,當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低于0 時,齒輪運動為一、二階線性周期運動。
從圖2 中可以看出,在無綱量頻率之間共有三個區段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高于0,分別為0.46~0.52、0.57~0.68 和0.68~0.87。其中,整個頻率周期中,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最高值在0.57~0.68 這個無量綱頻率區間,最大值超過4×10-3,齒輪嚙合已經由周期運動變為混沌運動。
結合上述分析齒輪產生混沌運動的頻率,為保證運算的有效性,以混沌運動最明顯的頻率區間為計算對象,確定Ωh=0.6 作為運動頻率,分析溫度對齒輪嚙合運動的影響。
然后確定溫度范圍。鑒于我國地域遼闊,東北嚴寒地區室外工作溫度可達-40 ℃,而夏季在高溫曝曬下,許多地區的地表溫度可高達50 ℃[7]。根據目前采煤作業情況,齒輪箱工作時溫度通常為0~70 ℃,可初略估算出在工作狀態下齒面溫度δT為-25~75 ℃。
將確定的溫度區間及運動頻率帶入計算,計算結果如圖3 所示。
從圖3 中可以看出,在-25~30 ℃和52.4~67.4 ℃兩個溫度區間,齒輪嚙合系統運動穩定,保持二階運動。在46.5~52.4 ℃和67.4~80 ℃時,齒輪系統運動呈多階運動,穩定性下降,對齒輪性能產生影響。在30~49.6 ℃時,齒輪嚙合系統運動出現混動運動,嚴重影響嚙合系統,需要對其通過外部干涉進行控制。

圖3 Ωh=0.6 時溫度對齒輪嚙合位移影響
由于溫度因素,齒輪之間嚙合位移會產生混沌運動。混沌運動對齒輪嚙合過程中的穩定性,以及齒輪之間的嚙合受力,均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為解決此問題,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可對整個截割系統施加周期性激勵振動,以抑制混沌運動的產生。周期激勵法屬于一種非反饋控制法。不同于反饋控制的是,該方法不需要尋找系統的穩定周期軌道,而是在傳動系統外部直接施加周期共振激勵[4],具體的控制函數如式3 所示。

綜合上述截割系統齒輪動力學分析,在頻率為0.57~0.68 之間,溫度在30~49.6 ℃時,系統齒輪嚙合混沌運動幅值較大,尤其是在頻率為0.68、溫度為38.6 ℃時,混沌運動最嚴重。因此,以該嚙合狀態為試驗對象,檢測激勵振動的有效性,結果如圖4 所示。

圖4 激勵振動對齒輪嚙合位移的影響
圖4 為在不同的激勵幅值f2下,齒輪嚙合的無綱量位移情況。從圖4 中可以看出,當激勵幅值為0 時,系統處于混沌狀態。當激勵振動幅值達到0.035 時,系統振動周期由混沌轉為二階。隨著振動幅值的不斷增加,當振幅到達到0.06 時,系統的振動周期變為一階。
針對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對截割系統進行激勵振動,調節振動幅值能夠有效降低因溫度原因造成齒輪間的混沌運動。利用上述方法,激勵振動可適用于各種工況及溫度環境。
同時,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激勵振動調整的參數相對較少,激勵頻率和振動幅值可調性高,使用相對簡單,實用性強。
以永磁電機驅動的半直驅截割傳動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集中質量法建立截割系統齒輪副動力學方程,利用MATLAB 軟件,著重分析了溫度對齒輪間動力學特性及嚙合間隙兩個方面的影響,得出如下結論:
1)建立齒輪間動力學模型時,會出現方程參數過多,計算過于復雜的情況,可通過無綱量化來降低運算難度、提高運算精度,但必須建立合理有效的標稱尺度。
2)通過對截割系統齒輪副動力學仿真分析,溫度會嚴重影響齒輪副嚙合動力特性。在嚙合無綱量頻率為0.46~0.52、0.57~0.68 和0.68~0.87 時,溫度會影響齒輪副嚙合轉為混沌運動。
3)為解決溫度對齒輪嚙合的影響,對整個截割系統施加周期性激勵振動,以抑制混沌運動的產生。并以工作溫度30 ℃,齒輪嚙合混沌運動最明顯時的系統為試驗對象,驗證了激勵振動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