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見元
一個周末的上午,春日和煦的陽光溫暖地灑滿大地,微風輕拂,樹木搖曳,令人心曠神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團一大”紀念廣場,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坐落在西廣場的主雕塑。整座雕塑坐西向東,由獨立的兩個基座和基座上方承托的一面團旗組成,像一本打開的歷史書。雕塑總高9.9米,采取“書本”的造型是寓意謹記歷史、弘揚光榮傳統,將“團一大”精神代代相傳。“巨書”上是一面迎風飄揚的團旗,象征著團的旗幟在黨的領導下高高飄揚,團的事業蓬勃發展。雕塑主體下方是五層四級的主舞臺,該舞臺總進深5.4米、每級臺階進深0.54米、總高約0.61米,寓意共青團帶領團員青年和少先隊員在“五四精神”指引下為祖國的富強不懈奮斗。
歷史告訴我們,20世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段難忘的歲月,天安門前的吶喊震驚了神州大地,趙家樓的大火照亮了東方的天際。伴隨著新時期的到來,中國舞臺上開始奏響青春旋律;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活動,中國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站在了時代斗爭的前沿。青年運動的蓬勃開展為建團奠定了基礎,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舉行。會議完成了青年團的創建工作,通過了團的《綱領》和《章程》。至此,中國的青年團組織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中國青年運動從此有了自己的核心。這次大會宣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成為中國青年運動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我抬頭默默凝望著眼前的“巨書”,緩緩舉起右手,莊嚴地敬少先隊隊禮,以此紀念百年前為救亡圖存不懈奮斗的青年們!
參觀“團一大”紀念廣場,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大時代的背景。撫今追昔,作為新時代的我,要時刻牢記“五四精神”,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熱愛祖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