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近日舉行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介紹“我國科技創新十年”時表示,我們堅持以改革促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十年科技體制改革都是圍繞人來進行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引進體制機制更趨完善。
實踐證明,搶抓重大創新機遇、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強國,必須有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如何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干事熱情,如何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都為我國的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提出了挑戰。近年來活躍在各地的“揭榜掛帥”制度,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而誕生的有益嘗試。
在最早實施“揭榜掛帥”的省份貴州,2017年以來共發布10批24個技術榜單,立項實施11個重大科技項目,在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方面助力貴州實現快速發展。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揭榜掛帥”項目針對種業“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設置攻關項目,吸引各路英雄紛紛揭榜,向76個重大攻關項目發起總攻。在江蘇蘇州,面向全球發布的“干將鑄劍榜”劍指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80多億元的大氣魄、大手筆,至今令人感慨。“揭榜掛帥”令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擁有了平等進入創新賽道的機會,摩拳擦掌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
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揭榜掛帥”的實質,是要為能者擔當,使其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心無旁騖攻堅克難。這是一場觀念變革,更彰顯了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決心。我們期待,未來會形成更多“張榜”與“揭榜”的良性互動,會涌現出更多“掛帥”與“掌印”的精彩故事,為建設科技強國注入無限動能。
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技創新才會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