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新賽道?各地方政府加碼預制菜產業,也是各大菜系在預制菜產業鏈上的一場爭奪戰。
預制菜是我國大食物觀的一個重要載體,是中國標準化農產品參與國際貿易和飲食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使者,也是推動全球減少食物浪費、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種有益實踐。在雙循環格局下,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宋聚國認為,當前我國預制菜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應整合預制菜全產業鏈資源,加快推動預制菜企業走出去,為預制菜搭建全球化、高水準、綜合性展示平臺,助力構建農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1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未來6~7年有望成長為萬億元規模的市場,長期來看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面對萬億產業熱潮,廣東、山東、江浙和川渝等地區先后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積極打造“預制菜之都”“千億產業集群”或“單項冠軍企業”等。
各地方政府加碼預制菜產業,也是各大菜系在預制菜產業鏈上的一場爭奪戰。今年3月,廣東將預制菜上升為省級重點發展產業,印發了《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構建預制菜質量安全監管規范體系,確保預制菜食品安全。5月初,大灣區首個預制菜產業園于肇慶啟建,活動現場簽訂了廣東省內首只由地方政府發起的預制菜產業基金協議,規模10億元,將重點投向預制菜上下游相關產業。總規劃用地7000畝的粵港澳大灣區(肇慶高要)預制菜產業園也已納入2022年廣東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并錄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儲備庫。
廣東省出臺《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后,山東省濰坊市坐不住了,隨即印發《濰坊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成為全國地級市中率先推出強力行動指南的城市。該行動計劃明確了濰坊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的目標,計劃用3年時間將預制菜產業培育成千億級產業。并將預制菜產業納入濰坊市重點產業鏈培育管理,加強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有效增加和改善新供給。同時,以產、供、銷為關鍵環節,科學布局原料基地、特色園區、專業平臺,培育壯大鏈主型、“專精特新”企業群,避免重復建設、同質競爭。此外,6月10日至25日,山東聯合多個電商生活服務平臺,開展“山東預制菜美食專享周”電商促消費活動。針對這次活動,山東省財政將撥付500萬元專項資金發放消費券,撬動各平臺深入開展“滿減”“折扣”專題促銷。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增權表示,預制菜產業的形成發展符合經濟學規律,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必將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當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俄烏沖突對農業食品的沖擊有較大影響的背景下,發展預制菜產業前景廣闊。安徽預制菜產業從無到有,正在快速發展。“我們有歷史傳統,有產業基礎,有科研條件,有政策支撐。”
素有“巴蜀糧倉”美譽的重慶市梁平區近期密集出臺了《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產業規劃》和《支持加快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等文件。作為國家級重點產糧大區、全國商品糧基地,梁平形成了稻、柚、豆、竹、鴨等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產值實現200億元,累計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16家,其中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企業張鴨子和市級龍頭企業奇爽食品、渝每滋、兩顆豆等。
江蘇也在不斷加碼預制菜產業建設,發布了全國首部團體標準《預制菜點質量評價規范》。對此,江蘇省餐飲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省餐飲行業協會資深會長周達志表示,江蘇預制菜點生產加工單位要在制作符合標準的預制菜的前提下,加快預制菜點研發和成果轉化,滿足百姓消費新需求,打造出一批具有江蘇特色,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制菜點單品冠軍。江蘇東臺沿海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崔世旺也表示,各地發展預制菜產業要結合地域菜系,還原食材本味。要分菜系,結合各地飲食習慣,對流動人口較大的城市,可標準化生產。同時,更多地還原食材本來的口味,少用工業調味品。
近些年,國家提出要內外貿融合,預制菜產業也不例外,對此,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戎衛東認為,中國預制菜行業在起步階段就要走國際化道路,“希望利用商會國際化渠道的優勢,引進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標準和規范,在起步階段就與國際接軌。”
在我國預制菜產業走進國際大循環方面,來自多個國家的相關機構都表達了希望開展更多、更緊密合作的愿望和需求。日本食品化學新聞報社副社長大豆生田介紹,“中國預制菜食品行業發展相對緩慢,在2000年初由于物流和制冷技術的原因,銷售覆蓋面有限。由于技術進步和物流發展,近年來中國預制菜產業得以迅猛發展。我們將與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一道,為兩國農業食品領域合作,為中國預制菜食品行業的健康和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丹麥農業與食品委員會駐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勞九遲表示,“中國預制菜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快,這與中國在預制菜的原材料、烹飪技術、飲食文化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密不可分,同時,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并且一直處在發展當中的中等收入人群。隨著人們對生活便利化的需求越來越高,我相信中國預制菜產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丹麥在預制菜產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全球肉制品屠宰加工企業排名第二位的丹麥皇冠集團是丹麥農業與食品委員會的會員單位。丹麥皇冠集團已經在中國投資了4億的丹麥克朗,生產包括魚、紫菜在內的食品。希望能同中國預制菜產業的同仁一道,為中國預制菜產業的健康發展而努力,挖掘丹麥和中國在預制菜領域的合作潛力,推動預制菜在全球的一個新的發展。”
德國農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莉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預制菜生產原材料60%是肉類和水產,而作為深加工產品,預制菜產業的附加值遠高于傳統肉蛋禽的原材料產品,因而廣大農牧企業也紛紛加入,積極開展配菜業務,布局集養殖、屠宰、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我們相信預制菜產業將推動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向全球產業鏈高端穩步發展。”
德國農業協會致力于農業與食品的科技進步,擁有130年的歷史,在全世界15個國家建有辦事處,致力于農業生產的合作。張莉表示,“預制菜產業鏈為養殖業的規模化和現代農業體系注入了新的力量,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德合作新的機遇。德國農業協會一直在不斷探索兩國間可以合作的新領域。德國農業協會在中國十余個省區建有中國示范農場和奶牛示范基地,相信更標準化的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將促使德國隱形企業和德國高精尖的農牧企業在中國開拓新的合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