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雯
5月25日,我國首個生態核電示范項目——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一期工程1號機組常規島(汽輪發電機廠房)安裝工程進行開工動員,提前實現這一工程建設里程碑。太平嶺核電項目一期工程積極探索優化工程建設管理體系,研發使用“智慧工地”等管理系統,用新模式、新技術助推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據了解,“智慧工地”系統是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工程”)研發所得,該系統依托大數據平臺,打造一站式管理、一線式全方位監控,不僅實現“互聯網+”與工地現場的融合,實現了實時、全面、智能的工地監控和管理,同時提升了一線工程建設人員工作效率和質量,切實為一線工程建設人員減負,助力太平嶺項目建設高質量推進。
智慧入場,省時省力省錢
對現代施工單位來說,使用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工地管理,是工程建設者的普遍期待。“‘智慧工地’系統投用前,工人進入核電現場,需走紙質辦證流程?!敝袕V核工程惠州項目部辦證員林淑思表示,即便是熟手24小時不停歇,一天也只能完成約80人的入場資料審查。而每名工人從提出申請到正式入場,整個流程走下來耗時耗力。這對于核電項目建設而言,無疑“等不起”。
自從“智慧工地”系統投用后,太平嶺核電項目現場實現電子化入場,林淑思等工作人員的審查效率因此大大提升。如今,一名工作人員每天只需花費2小時,即可完成300多名工人的入場資料審核,工人的平均入場周期也縮短至3天?!靶士熘皇且环矫妫∠k實體卡證,也更好地杜絕了證件造假事件發生,還節省了大量卡證打印費用?!绷质缢纪嘎?,截至目前,太平嶺核電項目現場入場人員約5萬人,僅卡證打印費用就節約了150余萬元。
智慧統計,信息動態掌握
日積月累所產生的施工單位報送海量數據,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對其據進行周期性的分析、核實和匯總,惠州項目部施工分部的工作人員對此感到頭疼。而在“智慧工地”系統智能報表投入使用后,這一問題終于迎刃而解。
該系統能直觀展示在場人數、管理人員數量、工人數量及其占比,并實現對現場施工單位人員信息的多維度統計匯總(如進廠人數、離場人數、性別、年齡、工種和籍貫等)。這使得項目管理人員能實時了解入場人員實況,動態掌握各單位人員占比及在場人員信息。以前一名工作人員耗時一天才能做好的數據統計工作,如今在系統上只需10分鐘即可生成統計數據,不僅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之前由于人工統計容易出現的漏統、誤統的狀況也得以避免,數據統計效率及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智慧排查,安全更有保障
對于項目部施工分部的林基鋒而言,“智慧工地”系統帶給他們最深的感受,就是讓現場的隱患排查變得更加智能,排查工作效率和質量也大大提升了。“智慧工地”系統的隱患排查功能應用于2021年4月1日上線,林基鋒和同事們戲稱該應用功能為“簡便機”,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十分便捷。該應用收錄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規范十分豐富,建立的對照標準庫共收集了816條安全標準和180條質量標準,并支持電腦網頁、手機APP兩種終端使用。
如今,想要排查腳手架作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林基鋒只需要在手機APP應用上輸入“腳手架作業”這幾個關鍵字,就能搜索出與之相關的作業標準供對照排查,隱患排查用時更短,排查質量也顯著提升。另一方面,隱患錄入也變得更為簡單,工作人員只需要通過上傳圖片及簡單勾選,即可完成隱患信息錄入。此外,流轉環節由原先的5個優化到2個,流程運轉效率提高了50%以上。
研發運輸容器,提升國際競爭力
近日,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ANT-12A型新型燃料運輸容器的專利申請通過了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國家專利注冊局的審查,獲得發明專利證書。
ANT-12A型新型燃料運輸容器是“一帶一路”倡議重點項目——中哈核燃料組件廠順利投產的關鍵設備。為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保障中廣核核燃料的國際運輸,中廣核研究院自2018年始,通過兩年多的自主研發,完成了壓水堆12英尺(3.6576 米)新型燃料組件運輸容器的研制。
本次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成功申請的發明專利包括新型燃料運輸容器及其核心部件,經國際PCT(專利合作條約)組織機構在其152個成員國或地區進行系統檢索,均獲得新穎性和創造性認可。后續,中廣核研究院還將繼續推進ANT-12A型新型燃料運輸容器在其他國家的發明專利申請工作,持續提升研發產品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