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季度,園區全力保持經濟運行平穩有序,實現了穩定開局,這是園區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既有政府部門“雪中送炭”助力企業,企業自身頑強奮進的因素,也得益于園區產業生態經過多年培育迎來發展黃金期。
企業多樣性
蘇州,一座自古經濟繁榮的城市,早在明清就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第一商業都會。新中國成立以來,蘇州先后經歷鄉鎮工業崛起、外向型經濟騰飛、開放型創新經濟等發展階段,成長為中國最強地級市:2.2萬億的GDP量級;超越上海的規上工業總產值,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而蘇州工業園區在其中扮演著“領頭雁”的角色。
磅礴征程中,園區不斷經受住各種考驗,展現出經濟穿越陰霾、穩健發展的強盛活力和生命力。亮眼的經濟成績單背后,離不開遍布園區企業的貢獻——2022年伊始,園區存量企業的數量突破了10萬大關。
它們中間,有將總部落戶于此的世界500強企業,有根深葉茂的國有企業,也有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從規模來看,既有大中型企業,也有小微企業;從行業來看,既涵蓋了制造業、金融業,更有漸成氣候的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等三大新興產業。
在學界,有人曾給出這么一個定論: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好,抵抗外界破壞和環境變遷的能力就越強。套用這個概念,一個地區,企業多樣性越豐富,則可以看作該地區經濟活力越強,發展空間越大。
事實上,多年來,園區企業與環境形成的經濟復合體,以及與資源、政策和創造力的彼此融合,不僅為企業自身發展提供了良好沃土,對園區產業發展、城市經濟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都帶來了積極影響。
穩中求進的韌性
近日,蘇州清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朱奇峰忙碌且興奮,“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原來,今年3月份清睿智能推出了一款名為清睿智能詞典筆的智能學習硬件。“與同類產品不同的是,我們的語音筆實現了‘一秒開機,半秒查詢;零次互動,答案全顯’。”
朱奇峰介紹,清睿智能推出的該款第四代掃讀筆憑借人工智能技術架起“邏輯橋梁”,讓圖像識別、結果輸出的全過程在短短數秒間得以完成,此外通過硬件,使用者查詢的每一個詞都會上傳“云端”,自動生成“私人訂制”的詞匯課程,方便后續復習,“推出至今,我們已經賣出了幾萬支”。
作為一家深耕口語教育多年的高科技企業,清睿智能以軟件和服務為主,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學校等。由于疫情影響,近兩年清睿智能開始嘗試進軍教育智能硬件領域,同時開啟了數字人直播帶貨互聯網銷售渠道和商超合作渠道。
“我們一直在深入思考,如何以創新的力量來抵御疫情影響。”朱奇峰說:“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襲,公司原有線下的校園推廣渠道受阻,再加上很多教學活動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加速了我們推出這款詞典筆的進程,并通過直播方式開展詞典筆等智能硬件的銷售。同時,我們還在嘗試將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教練Ms.Aryn從原來的學校課堂教學助手,轉型成為具有網紅屬性的智能數字虛擬人,拓寬公司業務渠道。”
主動求新求變,以創新引領企業走出疫情困局,遠不止清睿智能一家。記者從蘇州國際科技園了解到,產業園內700多家園區企業,大多數屬于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上半年反復的疫情,并沒有給他們的發展按下暫停鍵,反而是提供了特殊時期展示活力的舞臺。
“智能語音交互、機器視覺、云服務、無人機等軟硬件產品的陸續推出和更新迭代,為企業持續穩步經營提供了新的機遇。”蘇州國際科技園一位企業負責人直言:“應對疫情挑戰的核心仍在于創新。政府對企業的幫扶讓我們銘記在心,我們相信在政府的鼓勵下持續創新,可以探索出整個產業走出疫情困局的創新之道。”
參天大樹何以長成
“在蘇州創業,你不用求人。”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俞德超曾多次表示,在蘇州創業,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時,“從來不需要請客送禮搞關系”。
記者在采訪多位創業者時,他們也都談到園區的政商關系,不僅是無須“公關”,很多政策都是政府相關部門上門通知,并且由專業人士全職協助企業申報。
“他們還會持續關注我們成長。”2011年,張大為離開美國公司,來到園區創立了蘇州韜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當初在美國與園區海外招商團隊聊過幾次,了解到園區正在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經過考慮決定放棄穩定的工作回國創業。”
張大為直言,過去10余年,無論是居住還是創新創業環境,園區都變得越來越與國際接軌,甚至有些方面已經超越了發達國家,唯一不變的是親商服務。“10年前,將我們招引過來的招商人員,至今還在為我們‘服務’,當我們遇到難題時,他都會盡心盡責地為我們協調、解決。多年來,彼此早已成為伙伴,我們也切身感受到了園區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
目前韜略生物共有8款創新藥物處于研發階段,其中6個產品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我們正在全力沖擊科創板,整個過程中,園區相關部門也給予了我們極大幫助。”
以科技招商為例,肖詩滔介紹,園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針對一般項目和重大項目,園區會細分早、中、晚期不同階段,建立完善科技項目準入標準、重大項目評估規范等。“對于優質項目,我們會充分發揮科技招商例會、產業小組項目討論、重大項目申報機制的作用,相關部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項目引進、落地和后道服務工作,確保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在成長為參天大樹之前,沒有人能預知一株幼苗的命運,但每一株幼苗都值得被呵護。只有擁有了優渥的土壤,小樹苗才能茁壯成長,成為巍然挺立的大樹,抵御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