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本海,劉 嬌,唐青青,左 浩,郭 紅,曾尤超,詹 劍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貴州 遵義 563000;.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康復科,貴州 遵義 563000)
患者女29歲,主因“右側肢體麻木、無力11 d,加重1 d”入院。11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肢體麻木,無肢體無力,無頭痛、頭暈,無惡心、嘔吐,于當地醫院行頭顱MRI考慮腦梗死,予以治療無明顯好轉;6 d前出現右側顏面、右側肢體麻木,右側肢體無力,右上肢不能持筷,行走不利,但可自行行走;無吞咽困難及飲水嗆咳,右側肢體無力逐漸加重,1 d前出現行走拖拽,需攙扶行走,右上肢上抬費力;為進一步診治,門診以“腦梗死”收入我科,病來精神、飲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平素體健,否認“高血壓、糖尿病、風濕免疫疾病、消化道出血”,平素月經規律、量稍偏多。查體:體溫36.1℃、脈搏8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08/79 mmHg,眼結膜蒼白,心肺腹無陽性體征。神經系統檢查:神志清楚,右側鼻唇溝稍淺,右側顏面痛覺減退,右側肢體肌力3級,右手握力差;左側肢體肌力5級,右側肢體痛覺減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輔助檢查:血常規提示HB 86 g/L、HCT 0.29%(0.35~0.45)、MCV 69.4 fl(80~100)、MCH 20.9 pg(27~34)、MCHC 301 g/L(316-354),血清鐵蛋白2.7 μg/L(11~306.8);大便常規+潛血試驗提示陰性,肝腎功能電解質、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提示均正常,HIV+梅毒提示陰性,凝血功能提示正常,抗核抗體+抗核抗體譜陰性,抗心磷脂抗體、抗中性粒細胞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陰性;甲功五項提示三碘甲腺原氨酸(T3)1.2 nmol/L,紅細胞沉降率正常,免疫球蛋白:C3 0.6 g/L、C4 0.143 g/L;心電圖提示正常,心臟彩超提示未見明顯異常,腦電圖提示正常,胸部CT提示正常,頭頸部CTA提示:頭部動脈示右側胚胎型大腦后動脈、頸部動脈未見異常;2020年7月3日頭顱MRI平掃+增強+DWI+MRS:左側丘腦囊性病變并周圍小片水腫,考慮寄生蟲或囊腫合并感染,MRS:病變區含壞死組織(圖1)。入院考慮:①急性腦梗死;②缺鐵性貧血。予以腦血管病二級預防、改善循環、營養神經、補鐵等治療,患者病情無好轉。經顱多普勒發泡實驗結果為Ⅰ級(潛在型);骨髓穿刺術提示符合缺鐵性貧血表現,行腰椎穿刺術:腦壓180 mmH2O,腦脊液常規、生化提示正常,腦脊液IgG指數0.53,等電聚焦免疫固定電泳分析:僅于腦脊液中見到0B(寡克隆帶)。結合患者病情診斷:單發急性炎性腦脫髓鞘疾病,治療予以加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1 g靜脈輸液 qd抑制炎癥,3 d減半量,2 w后改為強的松60 mg 口服 qd,患者右側顏面、肢體麻木、肢體無力逐漸好轉。2020年7月16日復查血常規提示HB 90g/L;2020年7月20日復查頭顱MRI平掃+增強+DWI+MRS提示左側丘腦病變,與2020年7月3日片比較病灶稍縮小(圖2)。經18 d治療患者右側肢體無力好轉,右手能持物,能自行行走,肢體麻木消失。神經系統檢查:神志清楚,右側顏面痛覺稍減退,右上肢及左側肢體肌力5級,右下肢肌力4+級,四肢無感覺障礙。出院后3個月我院門診隨診,患者右側顏面、肢體麻木、肢體無力完全恢復正常。2020年10月16日復查血常規提示HB 138 g/L;頭顱MRI提示左側丘腦病變與2020年7月20日片比較病灶縮小(圖3)。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A:T1像左側丘腦病灶呈低信號;B:T2像左側丘腦病灶呈高信號,周圍小片水腫;C:FLAIR像左側丘腦見類圓形長T1、長T2信號;D:DWI像左側丘腦病灶中心呈低信號,周圍呈高信號;E:ADC圖左側丘腦病灶呈高信號;F:增強掃描左側丘腦病灶未見明顯強化;H:MRS:NAA峰下降,Cho峰升高,雙L峰;I:矢狀位T2像左側丘腦呈高信號圖1 頭顱MRI檢查(2020年7月3日)

A:T1像左側丘腦病灶呈低信號;B:T2像左側丘腦病灶呈高信號;C:FLAIR像左側丘腦見類圓形長T1、長T2信號;D:DWI像左側丘腦病灶中間呈低信號,周邊呈高信號;E:ADC圖左側丘腦病灶呈高信號;F:增強掃描左側丘腦病灶稍強化;H:MRS:NAA峰升高,Cho峰降低,雙L峰恢復;I:矢狀位T2像左側丘腦呈高信號圖2 頭顱MRI檢查(2020年7月20日)

左側丘腦病灶與圖1、2比較明顯縮小圖3 頭顱MRI平掃檢查(2020年10月16日)
單發急性炎性腦脫髓鞘疾病(MAID)是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還有文獻報道稱腫瘤樣脫髓鞘病變、腫脹型脫髓鞘疾病、炎性脫髓鞘性假瘤,目前確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多發性硬化(MS)有關,是一種少見的類型[1]。也有學者認為單發急性炎性腦脫髓鞘疾病可能是急性、單灶、腦脫髓鞘疾病的一種獨特的形式,類似急性播散性腦脊髓膜炎(ADEM)而不是MS[2]。Poser 等[3-4]認為腫瘤樣脫髓鞘病變是MS的變異型,而Kepes[5]認為它是在MS和ADEM之間處于中間類型。急性、亞急性起病,以青年為主,發病年齡在4~72歲不等,高峰年齡在20~40歲,男性多于女性[6-9]。本病極易誤診為腫瘤、炎癥,本案例在最初臨床診斷誤診為腦梗死,而在影像學上誤診為寄生蟲、囊腫合并感染。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立體定向腦活檢技術的廣泛運用,大多數該類疾病得以正確的診斷,多數患者僅需頭顱影像學檢查就能明確診斷,避免了誤診及開顱手術。
文獻報道頭顱磁共振成像特征表現:T1病變中心呈低信號,病變周邊等信號,周圍低信號水腫區;T2病變中心呈高信號,邊緣呈等信號,周圍高信號水腫區;FLIAR病變中心呈低信號,邊緣呈高信號,周圍水腫區為高信號,與病變邊緣分界不清;DWI病變中心呈低信號,邊緣環壁呈高信號;ADC病變中心為高信號,周圍呈等信號;增強掃描,病變呈典型的開環狀強化;MRS出現NAA峰降低,部分Cr峰明顯減低,Cho峰明顯增高, NAA/Cr比值降低,Cho/Cr比值增加,mI峰不同程度增高,出現標記(MP)峰增高,出現異常高大雙相向上的Lac峰及Lip峰[6]。文獻報道大多數患者頭顱影像學病灶為單發,病灶位于腦葉、基底節區、丘腦、側腦室周圍、半卵圓中心、腦干,形態呈類圓形、橢圓形、結節狀、不規則團塊,病灶中心可有囊變、壞死區,MRI增強病灶可強化、不強化,典型的呈開環強化[10]。本案例頭顱磁共振增強強化不明顯,后復查稍強化,其余頭顱影像學與文獻報道相符合。
據文獻報道激素是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案,大于80%的患者對激素治療有效[11]。本例患者予以激素治療,患者癥狀逐漸好轉,復查頭顱MRI平掃病灶明顯縮小,說明治療有效,與大多數文獻報道相符合。結合患者病史、頭顱MRI特點、腦脊液OB陽性,激素治療后顱內病灶縮小及病情好轉,MAID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的特殊類型。
在臨床上遇到急性起病、單相病程、顱內單發病灶的患者,應結合頭顱MRI+DWI+MRS及腦脊液OB盡快明確診斷,及時予以激素治療。對難以確診的患者必要時應用立體定位腦活檢術協助明確診斷,避免誤診為顱腦腫瘤、炎癥、寄生蟲感染等疾病,導致延誤治療,造成患者殘疾。通過本例患者診療經驗總結報道,為青年醫師提供臨床經驗,提高對MAID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