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乾坤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深厚覆蓋層具有透水性強、抗沖能力差的特點,極易發生滲透變形或滲透破壞,直接影響到上部建筑物的安全。顧小芳等[1]運用ANSYS軟件對深厚覆蓋層上閘壩的防滲效果進行了論證分析;陳良等[2]以清遠水利樞紐為例,通過計算分析提出了對深厚砂卵礫石地基的綜合處理措施;任葦等[3]分析總結了深厚覆蓋層上修建閘壩的設計原則和滲流安全評價方法;楊光偉等[4]針對建在深厚覆蓋層上的閘壩的防滲設計及基礎處理進行探討;謝羅峰等[5]分析了深厚覆蓋層透水地基防滲墻的防滲效果。
拉拉山水電站攔河閘壩基礎為深厚覆蓋層,據鉆孔揭露,河床覆蓋層一般6.26~28.10 m,最大深度為48.7 m,覆蓋層類型有含漂砂卵礫石、碎礫石土、塊碎石土等。基本參數見表1。

表1 滲流計算參數表
根據工程的地基特點,擬采用水平與垂直綜合防滲方案:即水平鋪蓋+垂直防滲墻+閘室段+護坦的防滲、排水布置,考慮將防滲墻底線置于覆蓋層2 970.00 m、2 960.00 m高程和嵌入基巖3種方案。采用河海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有限元法計算程序AutoBANK5.5對上述方案進行計算,只計算穩定滲流工況(控制工況),即上游為正常蓄水位3 004.00 m,下游對應水位2 986.46 m。將泄洪閘和重力壩的縱剖面作為控制斷面,進行滲流穩定計算和閘壩沉陷計算。
通過有限元滲流計算,結果見表2和表3,圖1至圖4。

圖1 泄洪沖沙閘段基礎滲流水頭等值線圖

圖4 非溢流壩段基礎滲流水力比降圖

表2 垂直滲流計算成果表

表3 右岸繞滲計算成果表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只有將防滲墻置于基巖,其各層滲透坡降平均值及溢出滲透坡降均小于允許滲透坡降,計算總滲流量才小于枯水期多年平均來水量的1%,滿足防滲設計要求。因此,設計將防滲墻伸入基巖1.0 m。
閘壩右岸臺地為覆蓋層,防滲邊線較長,對右岸不設防滲墻和設一定長度的防滲墻進行分析計算。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在右岸覆蓋層設80 m長的防滲墻,其出口滲透比降及滲流量才滿足要求。因此,設計將防滲墻伸入右岸覆蓋層內80 m長。

圖2 泄洪沖沙閘段基礎滲流水力比降圖

圖3 非溢流壩段基礎滲流水頭等值線圖
本工程沖砂閘、泄洪閘、右岸非溢流壩基礎為含漂砂卵礫石,厚度為6.26~28.10 m,表層結構松散,根據SL 265—2001《水閘設計規范》地基沉降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S∞-土質地基最終沉降量(m);
m-地基沉降量修正系數;
hi-基礎底面的下第i層的厚度(m);
n-土質地基縮層計算層數;
e1i-基礎底面下第i層土在平均自重應力作用下,由壓縮曲線查得的相應孔隙比;e2i-基礎底面下第i層在平均自重應力作用下+平均附加應力作用下,由壓縮曲線查得的相應孔隙比。
閘壩沉陷計算成果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所有壩段的地基最大沉降量均小于規范要求的15 cm,相對沉降差均小于規范要求的5 cm。

表4 閘壩沉降計算成果表
針對基礎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上述計算成果,對閘壩基礎處理設計如下。
(1)壩基防滲墻:河床覆蓋層一般厚6.26~28.10 m,最大深度為48.7 m,覆蓋層類型有含漂砂卵礫石、碎礫石土、塊碎石土等,其各層覆蓋層允許坡降均較小,滲透系數均較大。經計算比較,閘壩基礎采用封閉式C25鋼筋砼防滲墻防滲,防滲墻最大深度43.3 m,厚0.8 m,伸入基巖1.0 m。右岸擋水壩段與岸邊碎礫石土相接,由于該層結構不均勻且較松散,屬強透水層,為防止右岸繞壩滲漏,右岸碎礫石土采用砼防滲墻防滲,防滲墻延伸長度80.0 m,厚0.8 m。砼防滲墻防滲標號采用W8。
(2)壩肩帷幕灌漿:為減少左壩肩基巖繞壩滲流量,對基巖采用帷幕灌漿防滲,帷幕灌漿軸線與鋼筋砼防滲墻軸線一致,單排布置,孔距2.5 m,孔深進入相對不透水層(q≤5 Lu)3.0 m控制。左壩肩設斷面為3.0 m×4.0 m,長18.0 m的灌漿平洞。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和理論計算方法,從滲流穩定和閘壩沉陷兩方面,對拉拉山水電站閘基深厚覆蓋層的防滲處理方案進行了對比分析,確定了壩基防滲墻和壩肩防滲帷幕的布置形式與設計參數,研究成果對類似工程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