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云 嵇斌
摘 要:近年來,我國生豬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水平迅速提高,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養殖利潤上升,土地等資源環境要素趨緊,“向空中借地”作為一種節省土地的養殖模式成為生豬養殖的重要的發展趨勢。該文簡要介紹了樓房養豬現狀,分析了樓房養豬的優缺點。
關鍵詞:樓房養豬;糞污資源化;疫病防控
中圖分類號 S8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11-0067-03
Research on Pig Raising Mode of Building
XU Fengyun1? ?JI Bin2
(1Anhui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601, China; 2Animal Husbandry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partment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level of large-scale and intensive production of pigs in my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fter the outbreak of African swine fever, breeding profits have increased, and land and oth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become tighter. As a land-saving breeding model, “borrowing land from the air”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trend in pig breeding.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aising pigs in buildings.
Key words: Buildingpig farm; Manure resource utilizati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樓房養豬,不應被簡單地視為養殖單元空間的累積,而是一種新養殖理念的探索與嘗試。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荷蘭雖然先后出現過多層養豬場,但都未進行技術集成和推廣,也未催生模式創新。20世紀70年代,哈爾濱曾出現過樓房養豬的雛形[1],開創了我國樓房養豬的先河。
1 樓房養豬的背景
近年來,養殖業面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非洲豬瘟暴發后,生豬供應一度趨緊、價格攀升,養殖邊際利潤抬升,企業紛紛試水樓房養豬。在現代化、智能化背景下,樓房豬場滿足了人們對未來“城市豬場”的幻想,提供了智能系統集成應用的環境支持。加之動物疫病分區防控政策下,“調豬”向“調肉”加速轉變,提升豬肉自給能力和應急供應能力已成為大勢所趨。
2019年,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掃清了制度障礙,樓房養豬開始興起。2020年排名前20位的養豬巨頭一半有樓房養豬項目,如牧原、新希望、溫氏、首農、立華、羅牛山等,這些企業在湖北、江蘇、浙江、廣東、安徽等多省都有布局。公開資料顯示,樓房養豬項目資金總投入超100億元,在業界占有一定份額。
2 樓房養豬現狀
目前,全國各地樓房養豬發展不平衡,其中四川省樓房養豬發展較快,在建和規劃建設的樓房養豬項目有64個。以新希望集團為代表的“川豬壯大計劃”中規劃了一批生豬樓房養殖項目,廣安武勝養殖場就是其中之一,該養殖場投資2.7億元,用地49.27hm2,設計存欄種母豬6750頭,年出欄育肥豬10萬頭。樂至回龍寺養殖場投資3.4億,用地12hm2,設計存欄種母豬1.35萬頭、年出欄育肥豬30萬頭。2020年,亞布力論壇峰會上集團董事長劉暢對此進行了專門介紹,6層高的樓有電梯,每個房間都有新風系統,溫度濕度可控,環境良好。養殖大省——湖北省目前的樓房項目不多,但在高度上首屈一指。襄陽宜城襄大集團建有2棟15層養豬大樓;鄂州首個樓房養豬項目2020年8月奠基,規劃建設26層,投資20億,建成后年出欄生豬60萬頭。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安徽省畜產品消費將穩步增加,樓房養豬呈現迎頭趕上之勢。溫氏在肥東規劃土地40.53hm2,建設7層生產豬舍,配置先進自動化智能化設施、采用集中排氣通風、空氣過濾和除臭系統、物聯網環境監測系統、AI養殖系統、網絡視頻監控系統和設備能耗監測系統。牧原在巢湖市建設2棟6層的樓房豬舍。據統計,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樓房養豬項目11個,建成后生豬新增年出欄160萬頭。
3 樓房養豬的主要優點
3.1 節約用地 樓層養豬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節約土地,符合節約型農業的要求,使用高度自動機械化,從而極大降低了飼養人工成本。目前,我國樓房養豬項目多分布于人口及工業集中、土地資源緊張的南方區域,南方水系發達、環保治理難度大,養豬用地更加受限。傳統平層養殖5000頭母豬場需占地10hm2,若采用樓房養殖只需3.33hm2的土地,能節省60%以上的土地。在山地、丘陵等平整土地少的地形,樓房養豬模式更加適合,能緩解養殖找地難的問題。
3.2 便于防疫 同等養殖規模占地比平養少,外圍需要防控的范圍也更小,更便于做好防疫工作。樓房各層獨立不交叉,上下層員工不能隨意走動,凈道污道分離,生產互不影響。加之樓房出入口少,樓梯自身屏障優勢,通過強化管理,更有利于對病源及人員進行有效阻隔[2]。豬群離開地面遠離老鼠、貓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生物防控作用。
3.3 利于環保 樓房中豬群飼養集中,糞污可通過排污管道排出(這種方式能有效節約沖洗豬舍耗水量),樓內管道行程短,排出及時,與過濾池、沉降池、消納用地等串聯結合,就可建成一個花園式養殖場。輔以底層的發酵床等技術,極大地便利豬糞的收集和處理。如正大集團在樓房中采用“高床發酵生態養殖”技術、臭氣控制工藝、負壓操作等,養殖糞污和廢氣實現了充分的資源化利用。
3.4 節省人工 樓房結構便于安裝溫控濕控、自動喂料、自動飲水、自動沖洗等系統,智能化程度高,從而降低了人工成本。如四川遂寧齊全農牧已投產的9層養豬大樓,安裝了智能化飼養設備,掃豬圈、喂豬、測膘、盤豬、估重都被機器所替代,節省了60%的人工。
3.5 豬場使用年限延長 由于要承受巨大的生豬重量,樓房豬場在建造時必須經過更加嚴格的承重設計,相應的豬場使用年限也得到延長。
4 樓房養豬的缺點
4.1 初期建設成本高 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會長李俊柱先生曾公開提到,高樓養豬(7層以上)并沒有滿負荷生產3年以上的成功案例[3]。據測算,樓房養豬土建和運營維護成本高,目前有漏縫地板、糞尿自動分離,能夠實現機械清糞、機械通風、機械喂料的養豬場,土建造價為500元/m2(土建指澆筑框架和樓板),而樓房的造價達1000元/m2,是土建造價的2倍。
4.2 土地審批不易 樓房養豬改變了原來土地性質,辦理土地審批手續、土地復墾等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困難[1]。傳統的平鋪豬場用地屬于設施農用地,而樓房養豬各地在進行用地審批時更加謹慎。各地樓房養豬目前正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建設部門也尚未對樓房豬場建設制定正規的審批文件。樓房豬舍從3~5層,到20多層,規格形式多種多樣,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也是個未知之數。
4.3 缺乏統一的設計標準 目前,多數在建或已建的豬舍都存在共性設計問題,如簡單的平面單層模式疊加;人、豬、物料進出系統共用;豬群養殖密度大,舍內空氣環境不佳;糞污以及病死豬處理系統不配套;舍內未配備空氣除臭系統;高樓養殖豬場的臭味傳播更遠,易引發環保糾紛等[4]。設計、工程施工、養殖流程等方面尚無國家或行業標準可遵循[5]。
4.4 技術管理成新痛點 設計理念上,樓房養豬對技術配套和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更嚴,對管理制度、操作規范、技術及生產管理人員的培訓要求更高,但在實際中企業尚在各自處在摸索階段,存在管理難、效率不高等問題。
5 展望
在規模化、集約化養豬生產模式不斷興起的今天,在征用養豬用地越來越難的局勢面前,建造樓房豬舍,成數倍地增加飼養規模,有利于集團化龍頭企業發揮資金和人才優勢,最大限度地提升養殖效益。樓房養豬已經從過去單一考慮節省土地的1.0時代,發展到最前沿的豬舍5.0時代,實現了“人、豬、車、物、污”的分流,其模式正加速迭代。未來樓房養豬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5.1 聚焦合理設計 樓房養豬一次投資、常年受益,更加注重經濟實用。在設計上,樓房的基礎、墻、屋頂和立柱要根據載荷、地基承載力、地下水位、生產流程等進行合理的測算;樓層之間的生產流程要兼顧養豬生產需要和有效利用空間;地面要求堅實、不透水、不滑、易清洗消毒,平坦而有一定坡度,有一定的保溫隔熱性能和彈性。
5.2 提升智能化水平 樓房養豬一般采用自動給水系統、飼喂采用全自動料線系統、糞污采用舍內糞污分離、排糞排尿用專用管道,并配備智能管理系統。從表面上看,智能化設施設備一次性投入較大,但能夠實現自動供料、自動控溫控濕、自動消毒、空氣凈化,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節約人工,實現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效率提升。
5.3 強化疫病防控 樓房豬群密度大、樓層相連,因此疫病防控要求更高、更嚴,在設計之初就應做好生物安全級別劃分和生產區域劃分,減少生產中的跨區域操作。同時做好全面防疫,定期進行全場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從種豬上說,樓房豬舍更有利于種豬疾病的凈化,避免引種、退化的歷史重演。未來育種工作將以大集團為主,頭部企業搞育種,腰部企業搞選配,只有真正打造自有品牌“華系種豬”,才能打贏種業翻身仗。
5.4 探索生態循環模式 樓房養豬要與時俱進,探索走生態發展的道路,可與農村沼氣等模式相結合,實現“養豬-沼氣-沼渣-種菜-種果”,走農牧結合、種養循環之路。
6 結語
樓房養豬作為近兩年剛剛熱起來的新興事物,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從公開資料看,一半的養豬企業樓房項目只布局1個,對該模式仍處于初期嘗試階段。對于自動化程度提升與成本控制的矛盾、環境通風與疾病防控的矛盾、生產設施用地與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所占比例的矛盾等,還需進行更加系統的研究。在“非洲豬瘟”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養殖邊際利潤下降的情況下,大規模發展“樓房養豬”并不合時宜。未來樓房養豬比較適合土地資源緊張、環保要求高、人力成本高的地區及老舊豬場改造等區域。
參考文獻
[1]李小成.淺談我國樓房養豬生產模式[J].今日養豬業,2021(5):34-35.
[2]劉俊良,侯利利,覃錦華.樓房養豬模式成為解決疫病防控問題的新選擇[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20,40(01):74-75.
[3]李俊柱.樓房養豬需謹慎[J].獸醫導刊,2021(17):1.
[4]彭海樂.樓房生豬養殖及其糞污沼液無害化處理技術[J].福建畜牧獸醫,2020,42(04):38-40.
[5]高遠飛.樓房豬場的前世、今生和未來[J].豬業科學,2021,38(07):69.
作者簡介:徐鳳云(1964—),女,安徽渦陽人,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檢疫及動物疫病預防。? 收稿日期: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