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容
【摘要】當前高中語文中,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動力不足和能力不高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新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要求圍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從多個層面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語文教師應劃分模塊,讓學生自覺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關鍵詞】新課改;模塊學習;主動學習;小組合作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模塊學習,是將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與學的設計,并開展有目標、有載體、有平臺、有評價的系列活動,變靜態、割裂、單一的語文教學為動態、整合、開放的語文教學體系。這一教學模式將語文活動作為一個整體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零散向模塊發展,把活動的設計周期化,把模塊的組合多元化,把學生的角色多樣化,從而突出語文教學的整體功能,讓學生主動求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改下的模塊化學習主要體現出“整體性、活動性、開放性、主動性和綜合性”的特征,從整體策劃學生的學習活動出發,著力組織各類學習活動,全力開放學習場所,充分體現學習的主體性,努力尋求學科自身和學科之間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與平衡。新課改下的模塊學習,可以讓學生在相對自主的狀態下著力于學法改進、素質培養、學力提升的全方位發展。
教師要根據班級語文學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綜合分析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宏觀上把學習活動分為多個模塊,從微觀上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學階段進行實施。教師要以激勵、綜合評定為主,以重視診斷、指導、調節和篩選為輔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如在高一階段可以設計并實施“名著閱讀推薦活動”“摘抄點評本展示活動”“拼音、錯別字大掃蕩活動”“新詩創作活動”“手抄報展評”等活動。
教師還要立足課堂、拓展課外,實施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平面向縱深發展的策略。比如針對戲劇單元的教學,我們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安排,先單篇閱讀、分析、鑒賞《哈姆雷特》《雷雨》《茶館》等文章,接下來進行課內整合,然后進行“開放式”專題教學:借鑒教材,把選定的篇目、片段、場景創作成為可以進行表演的劇本。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由組合,找到喜歡的角色。小組自行確定劇目,改寫劇本,敲定角色,籌備服裝道具,配音配樂及舞臺效果的設置等。這樣學生依托新課改下的活動模塊,扮演多種角色,自主進行學法改進、素質培養、學力提升。課本劇表演比賽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創作天分和藝術才華,啟發了學生潛在的智力,增進了班級凝聚力,而且使語文學習變得生動形象,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活躍了校園生活,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這些戲劇的精彩上演,充分發揮了語文教材的美育功能,挖掘了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在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同時,提高分辨能力,從而產生滿滿的愉悅感和收獲感。
根據教學需求,教師從宏觀上設計劃分學習活動模塊后,還要把大的模塊活動細化、具體化、可操作化,并靈活進行組合、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角,激發出了內驅力,從而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主體意識。這一教學模式既較好地解決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又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比如在“議論文寫作素材收集”的模塊化學習中,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收集議論文寫作素材,并進行分析,歸納出相關論點,并形成文字材料。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寫作水平。通過議論文寫作素材的收集,學生在寫作時的論據更加豐富,論據使用也更加準確。小組間可以在相互討論中修改、完善自己的素材或論點,使學生寫作時能夠有話可說,有效提升文章論述的深度和廣度。
學生在新課改模塊學習中,培養和提高了語文學習興趣,知識體系變得更加立體,全方位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模塊化學習活動豐富有趣,小組間的合作互動又增加了小組成員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協作能力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從而不斷提升自我,自身的語文學業水平和學習成績都能夠得到顯著提高。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激勵著語文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主動建構教學活動設計和實施的整體思路,并對不同類型的活動實施策略進行細致探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研水平。新課程模塊學習圍繞新課改理念,實現了語文課堂內外教與學的多樣性,更有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能力素養,從而促進了素質教育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