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記錄歷史和文明、承載初心和使命、揭示經驗和規律、聯結今天和未來,是一個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直接反映。面對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尖銳復雜的斗爭形勢,江蘇省檔案館始終牢記“檔案姓黨、檔案為黨、檔案護黨”的政治要求,自覺對標對表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檔案工作的目標任務,主動投身意識形態領域爭奪戰,堅持用檔案鐵證同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和行為作堅決斗爭,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維護政治穩定和國家安全,傾力貢獻檔案智慧和力量。
一、 自覺提升站位,不斷強化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理論武裝
堅持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位的要求,教育引導全省檔案工作者不斷強化政治意識、提升政治站位、站穩政治立場,不斷增強投身打贏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主動仗的歷史自覺、“作戰”能力。
(一)用新思想定向領航。過好意識形態關,歸根到底是要學習新思想、突破舊思維、步入新境界。2021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把對檔案工作重要地位作用的認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新時代檔案工作的總體思路和要求,明確了檔案工作四個“好”、兩個“服務”的目標任務。江蘇省檔案館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黨課輔導、“青年學習社”等多種學習形式,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讓黨員干部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的宏大使命情懷和深邃歷史眼光,深刻認識檔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深刻認識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的根本任務,不斷增強檔案工作的光榮感、使命感,從而實現思想升華、政治淬煉,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用新站位強基固本。近年來,面對扛旗與改旗、固根與拔根、鑄魂與蛀魂的激烈較量,江蘇省檔案館著力強化檔案部門的政治屬性、政治標準,自覺把檔案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謀劃,明確提出,黨的檔案人是百年黨史的直接見證者、紅色檔案的忠誠守護者、革命精神的堅定傳播者,必須強化使命擔當,以鮮明的政治態度維護黨的旗幟,不斷增強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館務會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及時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有關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文件、重要會議精神。大力倡導“當學習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通過開展“弘揚梁家河精神、爭當蘭臺人先鋒”演講比賽、“檔案與經濟社會發展”演講比賽和“年輕干部公文寫作競賽”,以及組織情景表演、案例宣講等活動,不斷提升檔案人讀懂檔案、管好檔案、用好檔案的能力,切實增強打贏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素質本領。
(三)用新使命凝心聚力。江蘇省檔案館堅決擯棄檔案館只是業務部門、專業部門的狹隘認識,堅決擯棄檔案館只是管管檔案、查查檔案的一般認識,深刻認識到保存著大量紅色珍檔的國家綜合檔案館,不僅是革命精神的“基因庫”,也是資政育人的“給養庫”,還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彈藥庫”,從政治高度、意識形態角度和歷史的向度,響亮提出“為黨護旗、為國家立心、為民族鑄魂”的檔案工作新使命,明確檔案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領域主陣地之一,檔案工作者也是黨打贏意識形態領域爭奪戰的主力軍之一,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上專門系統地作出闡釋,在《中國檔案報》《中國檔案》《新華日報》《檔案與建設》等報刊進行廣泛宣傳,教育引導全省廣大檔案工作者提高思想認識,牢記職責使命,從而積極主動投身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在正本清源上持續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不斷實現新作為。
二、 主動擔當作為,積極為黨和國家中心大局提供檔案服務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遵循。江蘇省檔案館始終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堅持唱好重頭戲、唱響主旋律,全力以赴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好,把社會進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眾的心聲反映好,不斷占領意識形態領域主陣地,弘揚愛黨愛國主旋律。
(一)講好“冒熱氣”的黨史故事。紅色檔案蘊藏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書寫的關乎“道路”與“旗幟”的時代答卷,深入挖掘紅色檔案資源稟賦,努力講好“冒熱氣”、有溫度的黨史故事,是新時代檔案部門不可推卸的職責使命。近年來,江蘇省檔案館全力服務慶祝建黨百年和黨史學習教育大局,組織評選“江蘇百件紅色珍檔”,首次跨區域聯合舉辦長三角紅色檔案珍品展,精選近300件紅色珍檔參與“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布展,參與拍攝的百集黨史微紀錄片《記憶100》獲中央組織部第十六屆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一等獎,攝制的25集電視系列片《紅色珍檔》獲“百年風華”全省黨員教育全媒體作品大賽一等獎。2021年6月,館長陳向陽以《感悟紅色珍檔鐫刻的百年激蕩 汲取建設檔案強省的磅礴力量》為題,為全館黨員干部上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被作為優秀黨課案例報送省委學教辦,多位省委領導給予高度評價。在《江蘇黨史學習教育簡報》上開設“江蘇紅色檔案故事”專刊26期,每期精選1件紅色珍檔,講述檔案背后的黨史故事,并下發全省縣(市、區)以上單位學習,反響很好。推出“紅色記憶”系列項目,編纂“人民必勝”系列叢書,推出“紅色檔案”期刊專欄,主編《初心永恒——江蘇四種革命精神簡明讀本》。還組織人員深入挖掘檔案史料,發表了《新中國打贏第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控戰爭紀實》《檔案揭秘開國大典背后鮮為人知的真實細節》《最閃亮的坐標——白色恐怖下凜然赴死的中共江蘇省委領導》《1927年2月中共江浙區第一代表大會經過》等一系列文章,用檔案強音詮釋真實歷史。通過打造系列紅色檔案精神產品,講好紅色檔案故事,使塵封的歷史變得有聲有色、有血有肉,對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起到了培元固本的作用。
(二)傳播“有生氣”的檔案聲音。江蘇省檔案館著力建設立體多維、融合發展的檔案資源宣傳體系,把擴大檔案宣傳的輿論影響,實現規模化、集群化效應,作為放大意識形態領域傳播力戰斗力的重要途徑,努力使檔案“有生氣”“活”起來。創辦《江蘇檔案資政參考》內刊,編發40多期,受到多位省委領導批示肯定。在開發南京長江大橋檔案資源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新時代南京長江大橋精神,受到省委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肯定。精心留存脫貧攻堅“江蘇記憶”,出版《江蘇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檔案圖冊》,拍攝“檔案見證小康路”系列短視頻,在全省同步宣傳脫貧攻堅偉大成就。通過構建全方位、體系化的正面宣傳,形成反映主流、本質和規律的強大正能量。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江蘇省檔案館敏銳地認識到疫情防控不僅是一場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阻擊戰,更是一場穩定人心、樹立信心的輿論戰,率先在全國開展“為英雄建檔、讓英雄留名”活動,為江蘇支援湖北的2813名醫護人員建立一人一檔電子檔案數據庫,努力傳播抗疫正面聲音,引起很大反響,被中央網信辦、中央電視臺評為2021年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網絡精品獎。與《揚子晚報》聯合推出的全國首部大型全媒體在線檔案產品《戰疫·蘇史記》,獲2021年“江蘇新聞獎”。2022年,為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100周年,聯合團省委編輯《青春百檔耀百年——江蘇記憶》一書,精選百件檔案集中展現百年來江蘇各級團組織和廣大青少年在黨領導下開展的重要活動、會議、重大事件等內容,為百年黨史補上青年奉獻青春、揮灑汗水的奮斗篇章,團結引領青少年堅定跟黨走、建功新時代。
(三)提供“接地氣”的優質服務。江蘇省檔案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凝聚人心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檔案為民辦實事”,努力使檔案服務“接地氣”、貼民情。高標準推進長三角地區民生檔案“共享共建”,讓檔案數據多跑路、查檔群眾少跑腿。以公開透明、優質高效的檔案服務,努力樹立政府正面形象、贏得群眾良好口碑。積極為基層解決“急難愁盼”事,給社區、鄉村、基層單位送去編研圖書,讓紅色檔案“飛入尋常百姓家”,用檔案服務紅色旅游,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 奮力投入戰斗,堅決拿起檔案武器批駁歷史虛無主義
檔案是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重要武器,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威力無比的“殺手锏”。江蘇省檔案館堅決運用檔案武器,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一)以權威觀點劍指歪理邪說。江蘇省檔案館積極用檔案揭穿歷史污蔑、駁倒歷史謬誤、澄清一切似是而非的言論。近年來,出版67卷《中華抗戰期刊叢編》,參與國家檔案局部署開展的《抗日戰爭檔案匯編》系列叢書編纂任務,完整還原了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淪陷期間黨領導人民在汪偽政權核心地帶進行抗戰等歷史真相。連續發表《砸向“精日”分子的一記重錘》《什么是“侵略者”的本性?血色檔案告訴你!》等文章,用檔案史實駁斥“精日”分子的瘋狂言論,產生較大反響。2019年8月,在“江蘇檔案”微信公眾號推出文章《禍港亂港的廢青們,睜眼看看這段歷史,當年香港,因他暗無天日!》,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引起香港相關媒體高度關注,派出記者專程到館采訪,隨后在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各用一個整版進行專題報道,用檔案幫助香港市民了解歷史,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貢獻了江蘇檔案力量。針對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毒教材、毒繪本事件,省檔案館以“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背景下紅色檔案賦能學校思政課路徑”為主題開展研究,并獲2022年度國家檔案局科技立項,不斷放大紅色檔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以客觀歷史滌清謬論迷霧。江蘇省檔案館充分發揮檔案客觀、真實的歷史敘事風格和實證力量,強化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意識,保持鮮明的戰斗風格,不回避、不含糊、不失語。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西方敵對勢力肆意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和抹黑,江蘇省檔案館抓住日本導演竹內亮攝制的客觀反映南京抗疫真情實況的電視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入藏南京市檔案館的契機,及時組織人員撰寫《讓世界看到中國抗疫努力》一文,在《中國檔案》《江蘇通訊》及“江蘇檔案”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發表,用正面積極的輿論,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及中國抗疫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有力反擊了西方輿論場的謬論和誣蔑。
(三)以翔實史料消解雜音干擾。開放和提供更多真實的檔案史料,是消解社會上一些以訛傳訛的杜撰演繹和別有用心的雜音干擾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江蘇省檔案館積極做好館藏檔案的開放利用工作,依法向社會公布了數百件侵華日軍暴行及“日本重要戰犯名單”檔案。兩年來,聯合全省13個設區市國家綜合檔案館,向社會公布開放100多萬件檔案,包括中共江蘇省委早期組織形成的革命歷史檔案、蘇州在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檔案資料等珍貴紅色檔案,填補了不少歷史“空白點”。
四、 堅持嚴格管理,不斷鑄牢意識形態領域檔案安全防線
江蘇省檔案館時刻繃緊意識形態這根弦,堅決落實主管主辦責任,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完善風險點排查和分析研判制度,突出抓好檔案宣傳、出版等工作中的意識形態管控,確保不出任何問題。
(一)強化責任落實。旗幟鮮明堅持黨管意識形態,牢固樹立抓意識形態工作是本職、不抓是失職、抓不好是瀆職的理念,不斷強化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并將其納入機關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意識形態工作與黨建工作、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
(二)強化陣地建設。不斷強化陣地建設意識,在網站、微信公眾號、《檔案與建設》期刊等平臺,持續加強愛國主義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不斷加強輿論引導,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做好線上、線下宣傳陣地的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意識形態領域安全風險。加大基層黨組織的意識形態教育,不斷健全意識形態專題學習、風險排查、工作報告等制度,持續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意識形態斗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三)強化制度執行。持之以恒做好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監督,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勇于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在大是大非原則問題上,敢于批評錯誤觀點、錯誤傾向。堅持安排政治立場堅定、政治判斷敏銳的同志,從事可能存在意識形態安全風險的檔案宣傳、審核鑒定、查檔利用、資源開發等工作,及時開展崗位培訓,明確安全制度和安全風險點。強化問責剛性約束,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問,真正把意識形態工作的規矩立起來、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