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江艷 劉萌
摘 要:高校內部審計作為高校治理的內部保障,對預算管理的監督與完善起著重要作用。在總結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PDCA循環應用于高校預算循環審計的可行性進行探究,主要從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重點三個方面構建基于PDCA循環的高校預算循環審計模式。該模式所具有的持續改進的特點,可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預算審計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高校預算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完善高校的預算循環審計體系。
關鍵詞:PDCA循環;循環審計;高校預算
中圖分類號:G647.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8-0122-03
預算管理作為現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實現戰略目標、開展各類活動的基礎。新《預算法》對高校建立系統的預算審計體系,保障教育職能的實現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因此開展高校預算循環審計是高校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預算循環審計是對高校的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執行、績效管理等方面進行的分層次、有重點的循環審查和評價。本文引入PDCA循環,對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循環審計”模式進行探討。
一、高校預算審計的相關理論及發展
在預算管理方面,我國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王畫宇(2009)認為,我國高校的預算主要是由財務部門的預算人員編制,而不像國外有專門設立的預算部門,因此,對于預算程序缺乏嚴格的控制,在這樣的高校預算管理體制下,很容易形成實際工作與預算編制目標相距甚遠的狀況。儲錦超、董必榮(2015)認為,高校預算管理體制應實施以戰略為導向的模式,再輔助引入平衡計分卡工具。馮斌(2019)通過對高校預算的管理機構、編制、審批、執行、決算及評價等業務工作中的主要風險進行梳理和總結,針對性地提出了預算管理風險規避對策,如設立高校預算管理機構、制定預算業務內部控制制度等。
在預算審計方面,孫國海(2008)指出,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應該結合工作實際,貫穿從預算審批到預算支出使用的各個環節,審計內容必須抓住重點、圍繞主線、明確目標,將各種審計方式有效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審計工作的實效。錢嘯森(2008)認為,預算執行審計能夠增強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資金的管理水平。胡明友(2011)對高校預算執行審計進行了研究,并針對高校預算審計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改進預算執行審計的方法與措施。劉紅英(2014)提出高校預算審計主要聚焦于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這種審計方式不利于發揮審計的作用,同時指出對于預算績效審計和評價比較缺失。李朋磊(2019)提出,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深度、廣度不夠。綜上,高校預算審計關注的重點一般是財務收支的執行情況,以及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集中在預算管理的中間階段,對于事前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監督以及事后預算執行的績效評價關注較少。
二、PDCA循環與循環審計的邏輯關系
PDCA 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一種具有促進工作質量、提升工作效果的閉環管理工作模式。PDCA循環過程由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總結與處理(Action)四個環節組成。其中,計劃環節(P)是通過調查分析,了解問題的現狀和存在的薄弱環節,明確工作計劃和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實施環節(D)是根據制定的方案,具體執行和有效開展工作,是完成工作預期目標的核心環節;檢查環節(C)是對實施環節的檢查檢驗,檢驗實施環節是否按計劃執行,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總結與處理環節(A)是對之前環節的總結,對成功經驗進行推廣,對失敗經驗進行分析,目的是促進成功,避免失敗,保障下一輪工作循環有效開展。PDCA循環理論,是將四個環節有機結合在一起,不斷循環往復。同時,PDCA 循環又是一個不斷遞歸的系統,形成環環相扣的滾動螺旋上升體系,使工作或者活動良性循環,不斷提升目標。
一般情況下,內部審計流程分為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和結果應用四個階段。PDCA 循環中的計劃(PLAN)呼應內部審計流程的審計準備工作;循環中的執行(DO)對應于內部審計流程的審計實施;PDCA 循環中的檢查(CHECK)對應于內部審計流程的審計報告;PDCA 循環中的改進(ACTION)對應于內部審計流程的結果應用和后續審計。由此可見審計過程與PDCA循環理論在邏輯上存在一致性,都是通過循環往復和層層遞進,促進工作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可借助PDCA 循環理論來解決。
而“循環預算審計”的新思路也是通過采用循環審計模式開展高校預算審計,將國家、高校、業務部門的發展戰略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秉承“一審三年,三年一審”的審計模式。這種模式不但貫徹了國家財稅改革戰略,同時有效促進了高校實現其長期發展戰略的目標。根據戰略部署的具體年度計劃情況,每年的審計側重點也不同,制定相應的審計工作計劃和審計目標,形成三年一循環的審計工作方式,最終形成完善的循環預算審計體系。
將三年周期作為一個PDCA大循環,按照循環環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改進措施和實施意見,并傳遞給下一個PDCA 循環,在未來的三年周期中得以繼承和改進。將PDCA循環與預算審計相結合,會使高校預算審計工作效率更高,有效改變目前高校預算內審工作中存在的單一性和不連續性,審計結果更加嚴謹有效、更具建設性和參考性。
三、基于PDCA循環的高校預算審計模式的構建
(一)戰略導向下高校預算循環審計的工作內容
循環期內的第一個年度,審計學校三年的預算整體執行情況,審計對象為實施預算管理的財務部門。審計實施的重點為預算編制是否以高校的戰略發展為導向、學校戰略目標的完成情況、學校的預算管理情況及制度建設情況、預算收入及支出執行情況等。第二個年度,主要對各業務單位近三年的預算執行情況開展審計,審計對象為掌握預算執行權的業務單位。審計重點為這些業務單位的預算目標是否與學校戰略目標相一致,預算的完成及管理情況,預算支出的執行情況等。第三個年度,主要審計學校近三年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對象為所有具有財政專項資金支配權的業務單位,審計重點為這些部門和單位的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執行情況和預算績效的完成情況。第四個年度,繼承性又創新性地進入下一輪審計循環。
(二)戰略導向下高校預算循環審計的工作流程
戰略導向審計能真正從單位的戰略目標出發,制定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的審計計劃、審計流程并實施審計作業,抓住單位最為關注的關鍵目標和風險,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戰略導向下的高校預算循環審計工作流程應該從高校的戰略目標出發,制定每個循環的審計過程。由于PDCA循環屬于閉環管理的遞歸工作模式,P、D、C、A每一環節又可以再細分為一個完整的PDCA循環,即可以形成大循環包含小循環的工作實施模式。用PDCA循環對預算審計中的每個環節進行建模描述,通過PDCA循環把高校預算審計的各項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相互協同、相互促進,不斷提高高校預算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每一年的審計過程,按PDCA循環劃分為“P、D、C、A”四個環節,通過PDCA循環把三年的循環審計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
1.P(Plan):計劃環節。以國家戰略、學校戰略、業務單位戰略的有機統一為導向制定審計目標,每三年一個循環,明確審計目標、審計范圍以及審計重點,確定預算審計分析方案。
2.D(Do):實施環節。按照循環預算審計的工作內容的設計方案,分別進行學校預算總體執行情況審計、學校各業務單位近三年的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學校近三年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情況審計。
3.C(Check):檢查環節。檢查環節主要是檢查實施環節的效果是否達到審計工作的預期目標,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審計方案是否全面完成,審計方法的選擇是否合理、審計流程是否到位等。
4.A(Action):總結與處理。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檢查環節,對失敗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分析未能達到審計目標的原因,并針對性提出改進建議和解決措施,目的是在下一次PDCA循環審計中,推廣成功做法,規避失敗教訓。
(三)戰略導向下高校循環預算審計的工作重點
根據“一審三年,三年一審”的循環預算內部審計模式,每年審計側重點不同,在每一年的循環中,以下四方面為審計關注重點。
1.績效目標。學校預算實行績效管理,在預算申報時先由各業務單位根據學校整體發展戰略和年度工作計劃來制定本單位預算績效目標,再由財務處統一形成學校整體預算績效目標。各業務單位在該縱向控制下,橫向協調制定本部門預算目標,遵循學校的預算管理辦法和流程,最終形成學校的年度預算。循環審計中應結合審計工作周期和項目預算周期,考核其績效目標制定的合理性、可實現性、科學性以及其實現程度。
2.預算約束。該環節的目的在于控制好預算執行。首先,對預算資金在各個業務單位的使用過程進行追蹤,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監督預算執行進度。如果發現問題,立即確認責任主體并查找問題發生的原因,并及時推進問題整改。其次,在預算執行的關鍵節點,各業務單位或部門編寫績效自評報告,由內部審計部門進行審核評價,以督促預算執行與績效實現一體化,如果存在業務部門預算執行偏離部門績效甚至偏離單位的整體績效目標的情況,能夠及時得到糾正。
3.考評約束。建立預算審計約束與激勵機制。預算審計情況良好的業務單位,財務處在下年度或下一循環預算可予以充足的經費安排;對審計情況不好的單位,下一年度預算適當核減,不斷加大審計力度,對容易出現問題的業務單位進行經常性審計。除此之外,建議將高校預算審計結果評議納入干部考核范圍。
4.信息公開。首先,不斷加強校內信息平臺建設及財務、審計公開制度。將高校的財務會計信息及預算、決算執行情況,按時發布到校內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為實現監督提供有效的途徑。其次,建議將績效評價報告及時發布,預算績效管理作為資金提質增效的有效手段,在預算審計過程中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最后,注重審計結果公開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發揮大監督體系的作用,接受多方監督。
結語
本文運用經典的PDCA循環理論,將“一審三年,三年一審”的預算審計模式與PDCA循環相結合,構建了一種基于PDCA循環的高校預算審計模式。這種螺旋上升、持續改進的閉環審計模式是對傳統模式的改進和優化,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審計工作的職能。循環審計方案把學校戰略目標與預算績效目標置于審計環節中,并且通過績效目標管理、預算約束管理、考評結果導向和信息公開等手段,有效提高了高校預算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國海.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及做法[J].審計月刊,2017,(17):126-127.
[2] ?王畫宇.高校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及應對措施[J].經濟理論研究,2010,(5):132.
[3] ?農漢康.內部審計推動完善高校預算治理的路徑[J].中國內部審計,2016,(10):38-40.
[4] ?李宏秀.淺談高校預算執行審計[J].審計月刊,2007,(17).
[5] ?柳巧玲.基于PDCA循環的審計數據分析[J].商業研究,2014,(3):152-158.
[6] ?楊潔.基于PDCA循環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綜合評價[J].會計研究,2011,(10):82-87.
[7] ?劉勇.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政府績效審計[J].中國會議,2010,(14):8-10.
[8] ?黎雪林.我國循環經濟的系統分析、評價與管理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7.
[9] ?劉妍杰.試論發展循環經濟下的績效審計工作思路[J].會計之友,2006,(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