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華
【摘要】初中階段的體育課程在應試考試科目中,作為一門測評科目,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壓力較大,在體育課程中得不到身心的舒緩,容易對身體和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要發揮體育課程的娛樂放松作用,減輕體育課程的學習壓力。業內專家表示,此次“雙減”政策的出臺,對于體育可以說是絕對的利好,因為這讓學校體育的發展真正有了時間和空間。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體育;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學生作為我國社會未來建設的棟梁和主力軍,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對自身的成長和未來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且目前基于立德樹人的理念下,體育課程逐漸得到教育行業的重視。
一、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下,中考壓力大
當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和家長都督促學生進行主要考試科目的不斷學習,課表上僅有的幾節體育課,被應試考試科目的教師進行協調上課,讓學生把握所有能把握的時間在課內進行學習。面對大環境中認真學習的態度,熱愛體育的學生也有了緊張感,都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沒有時間和心情去進行體育活動。這就導致,即使有體育課可以出去,學生也很難進行體育活動,面對中考壓力能夠參與活動的人少,無法保證體育活動的進行。
(二)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傳統的教學觀念較為落后,在教學方面還是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一切以學生的應試科目考試成績為主,忽略了學生的身體鍛煉和個性化發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處于課內應試科目的學習,高壓狀態下處于同一環境學習,會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學生若沒有一個很好的身體素質就很容易病倒。
(三)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內容不足
傳統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在課內學不到相關的體育知識,對體育知識了解局限性大,加之很多體育教師的課堂內容就是教給學生基礎動作,講解動作要領,再由學生進行反復練習,這樣枯燥乏味的課堂使本就對體育活動不了解的學生更加沒了興趣。因此,教師應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于體育活動項目的興趣有哪些,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堂內容,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二、“雙減”政策改革體育課程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雙減”政策應用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改善教學模式,把學生的興趣放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首要位置,讓學生對體育課充滿熱情和期待感。按照興趣進行劃分是體育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和優勢,不同于傳統模式下刻板單一的教學,這樣的課程具有靈活性,大大激發了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期待,令課堂充滿更多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熱愛。
(二)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體育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全面性、立體性的師生、學生互動合作交流的過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偏差性,使教師在課堂上不能一視同仁,很難做到完全公平公正,教師在課堂上對于身體素質高,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多有親近。“雙減”政策下,學生的學習負擔不重,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可以讓教師發現每個學生的運動潛力,對每個學生進行不同的體育訓練指導,尊重和鼓勵每一位學生,不僅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和學生體育能力的增強,還促進了學生身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雙減”背景下體育課程的改革策略
(一)尊重學生體育課堂的主體地位
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指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結合,是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核心問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前備課時充分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上課時,開展趣味生動有意義的體育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后測評,加入生生互評模式,讓學生發現問題,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安排,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真正學習到有用的體育知識。
其次,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群體中,和學生一起參與到體育游戲中,初中階段的學生渴望得到注意和關心,教師主動參與課堂的行為會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這學生看待事情的觀點,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基于“雙減”政策的教學要求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講解基本的體育知識,還要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充分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意義,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體育活動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學生勇于融入集體活動的氛圍。
(二)根據學生學習興趣打造興趣俱樂部
部分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由體育教師給學生講解體育項目中的基礎動作、動作分解、講解示范等,再由學生進行反復機械地練習。例如,在籃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學生學習運球、傳球、上籃等基礎動作,幾堂課的講解訓練下來,學生并不能了解到關于籃球競技比賽的規則,無法真正進行籃球實戰操作,加之由于一整節課不停地進行機械化重復的訓練,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大量的運動量會使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熱情大大減少。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活動,對于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也沒有積極作用。
學校可以增設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游泳等興趣班,為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育興趣俱樂部,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切磋,有效促進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例如,在籃球興趣俱樂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首先要給學生講解關于學習籃球能夠帶來的優點和學習籃球應注意的事項。在進行熱身活動的講解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活動訓練,增強對動作的肢體記憶。在帶領學生熟悉球性的時候,進行器材發放,學生和教師一起面對籃球進行講解,比面對枯燥乏味的籃球圖片進行學習要更容易理解。在學生掌握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劃分小組,進行小組對抗賽,讓學生充分融入到籃球學習的氛圍中,興趣俱樂部的一大重要興趣點在于活動氛圍濃厚,體育運動較為輕松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
(三)融入民間游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體育游戲的開設,部分學生由于身體素質較差,自信心不強,不能進行籃球,足球等需要較多體力的游戲活動,教師就可以融入一些有趣的“民間游戲”,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
以“玩”為突破口,讓學生在玩耍中感受到體育課堂的魅力和活力。引入“跳房子”“跳繩”等民間游戲,改變學習單一的單腳跳教學方式,讓學生鍛煉四肢的平衡力和彈跳力。引入“丟沙包”的民間游戲項目,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默契,反映和掌握學生之間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通過加入民間游戲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體育活動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實現了“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響應了“雙減”政策的教學策略。
(四)重視內容質量,實現針對鍛煉
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一項重要原因,重視教學內容的制定和教學質量的完善尤為重要,教師在完善這一環節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學生體育活動的針對性鍛煉,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在體育活動中擅長的領域和項目,并通過不斷練習,來堅定自身意志力。
例如,在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進時,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體育特長等各方面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在之后的教學中,根據學生自身的運動能力和特長進行針對性教學鍛煉。
對于田徑運動員而言,實力強勁的學生較多,學生壓力較大,在平時鍛煉時,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不要放棄,激勵學生可以做得更好、更高、更快、更強,讓學生相信自我,突破自我。比如,我們的“蘇神”,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中不斷突破自我,一次又一次地創下紀錄,為國家爭得榮譽。
(五)展開有效的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進行的分組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體育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按照自身興趣愛好和能力進行選擇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一,教師備課分層。現階段的中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著“教”與“學”不對等的模式,教師上課統一采用“一刀切”模式。多數學生都處于“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心理狀態,主要原因便是,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學校不給予開放或同一課堂喜歡同一類運動的學生較少不能更好地開展此項目。加之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沒有把因材施教地培養每個學生作為教學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師在上課前應該充分了解好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并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層備課。
例如,每節課開始之前(課前統計是為了更好地根據當天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更準確地了解和分配),教師提前做一份問卷調查,將學校能夠提供的體育器材,可供開展的體育項目陳列到表格當中,由學生選擇當堂課想要進行的體育活動,再由教師準備好相應的教學器材,劃分好相應的教學場地。根據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提供相應的教學安排,保證學生學到感興趣的體育運動技巧并充分地鍛煉身體。
第二,課堂教學分層。首先是教學目標分層,根據學生的興趣不同,身體素質不同所劃分的不同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制定不同的課堂目標要求。例如,在進行體操動作教學時,對于身體素質好,熱愛運動的學生,給他們制定目標為熟練且動作標準的掌握整套動作;對于技術良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牢記動作要領,能夠完整連貫地完成整項動作,允許出現個別錯誤;對于技術不夠熟練的學生而言,要求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和提醒下,基本完成整套動作的操練即可。
其次是課后作業分層,為了鞏固學生所學動作與技巧,根據學生進度和掌握熟練程度的不同,教師應當布置相應的課后練習項目。例如,對于技術能力水平高的學生,教師應布置技巧性強,難度系數較高的動作技巧讓學生加強鍛煉;對于技術能力良好的學生,教師應布置技巧性較強,有一定難度系數,需要多次練習來完成的技術鞏固;對于技術水平一般的學生來講,教師應布置有一定技巧性,動作連貫度較強的技巧,讓學生不斷加強自我鍛煉。
第三,考核評價分層。任何一項教學內容,都會使各個層次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對于不同興趣,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在考核評價上也應進行分層評價。教師要對考核內容進行詳細的分層規劃。例如,對于技術水平高的學生,他們的考核標準可以相應地有所提高,在完成課程要求的同時,根據他們動作技巧的靈活運用和熟練程度進行比賽打分;對于技術水平一般的學生,對他們動作的熟練程度,基本操作進行考評打分;對于技術能力較弱的學生,在他們能夠完整連貫地完成課程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打分。考核評價的分層,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成就感。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興趣展開的,滿足了學生體育學習的需求,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中學要不斷完善“雙減”政策背景下的體育課程。加強中學學生體育教學中心理素質的鍛煉尤為重要,對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學的體育教學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實現個人素質朝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不斷促進學生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進一步推動中學體育課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恒興,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的策略討論[J].基礎教育論壇,2019(25),21-22.
[2]袁媛.分層教學法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5):63-64.
[3]孫慶剛.基于雙減視野下初中體育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2021(46):2.
[4]《體育教學》編輯部.《體育教學》熱點話題:”雙減”政策背景下家,校,社聯合開展體育鍛煉研究[J].體育教學,2021,41(11):3.
[5]周旺.“雙減”政策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J].國際教育論壇,2022,3(6):57-58.
[6]陳惠芬.淺談”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改善對策[J].當代體育,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