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毛亞婷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有許多談話環節,談話活動在引導幼兒交流感受與經驗、分享成功與快樂的同時,讓幼兒有了更多傾聽與表達的機會。本文從兒童本位出發,關注幼兒園談話活動,讓幼兒園談話活動更加科學高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期。”談話活動作為語言教育中的一種方式,不僅具有獨特的促進幼兒發展語言的功能,還能激發幼兒與他人交談的情趣,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促進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有許多談話的環節,如個別談話、小組或集體討論等。談話活動旨在引導幼兒交流感受與經驗,分享成功與快樂的同時,讓幼兒有更多傾聽與表達的機會。同時,教師通過談話活動,能獲得幼兒的相關信息。因此,談話活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創設良好寬松的談話環境,準備充足的談話材料,促使幼兒“有話可談”“有話敢談”“有話樂談”。通過調查發現,多數教師已經意識到要在開展談話活動前做好相關準備,但談話活動組織隨意,沒有真正發揮談話活動應有的作用。另外,在當前的談話活動中,教師較重視讓幼兒運用經驗,圍繞中心話題交談。但是,一些教師選擇談話的主題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興趣,導致幼兒的思維受限,難以開展討論。
教師與幼兒談話時,應該處在一個積極、開心、和諧的環境中。但是,談話方式通常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談話內容單調,幼兒不能集中注意力,無法認真聽講、積極交流。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在組織談話活動中,應重視與幼兒的個別交流以及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但教師在調查后發現,幼兒在談話活動現場經常出現不好的現象:同伴在說話時,幼兒吵吵鬧鬧,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關注同伴在說些什么,且隨意打斷其他幼兒之間的談話。
談話活動后,教師并未提煉和總結幼兒的想法,對談話活動的本質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能促進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經驗。在談話活動中,幼兒的發展不限于語言本身,還包括交流技巧、談話規則等核心經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創設怎樣的環境,才能真正調動幼兒“有話想說”的積極性?一方面,教師要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教師應根據談話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和興趣,準備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包括實物、圖片、視頻、音頻及其他可操作性材料。例如,在班級自然角創設的過程中,師幼一起收集植物資源,教師以不同種類的植物引發幼兒交談的興趣,豐富幼兒關于植物的經驗并主動建構新的談話經驗;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精神環境創設。精神環境主要指心理氛圍,具體表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方式等方面。幼兒的談話經驗是在交流、運用過程中逐步積累的。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心理氛圍,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愿意說;在談話過程中教師不應要求幼兒統一看法;教師要鼓勵幼兒愿意圍繞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樹立交談的信心,樂意與人交談。除了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個人想法外,教師還應允許幼兒自主選擇談話對象,引導幼兒與一個或多個同伴及教師交談。幼兒在與同伴或教師交談時,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說話方式,并給予積極回應。
談話活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話題的選擇。話題不但關系到幼兒是否有話可說、有話想說,而且關系到幼兒是否愿意積極傾聽同伴的談話。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活經驗選擇中心話題,從兒童本位出發,建構幼兒的生活體驗。如何更好地開展談話活動,讓幼兒“有話可說”?教師應在活動前提前做準備,科學選題,有序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例如,秋天到了,幼兒在來園的路上看到稻子成熟了,自然地與同伴談論收稻子的事,晨談話題由此產生。在談論前,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讓幼兒繼續探索關于稻子的知識,組織幼兒參觀稻田。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談話活動,幼兒的興趣會更加濃厚,內容會更加深入,談話的效果會更好。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經驗是在親近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獲得經驗的積累。”因此,教師要提供機會,引發幼兒發現和思考,幫助他們積累經驗。在組織談話活動前,教師充分調動家長資源,收集談話活動中需要的素材。例如,大班在開展“稻草節”活動前,教師以調查問卷的方式,組織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一些關于稻草的相關素材。幼兒對一些常識有了初步了解,對接下來的話題討論,有了經驗的準備。另外,對生活中常見的或是想要了解的問題,幼兒可以自主觀察、記錄,為話題的談論做好準備。例如,在大班“挖花生”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為話題的討論做好準備。同時,教師也能夠通過觀察記錄,了解幼兒關心的問題。
在談話活動結束時,教師應該擔當反饋者、總結者、評價者的角色,對幼兒進行指導與評價,激發幼兒的談話熱情,提升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在總結評價中,教師不要太在意幼兒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這些問題了解幼兒的經驗和水平。教師要鼓勵和肯定幼兒,不斷激發他們談話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要及時記錄活動中提出的關鍵性問題,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讀懂幼兒的行為。在談話活動中,教師可以把談論的話題、時間、參與者以及談話內容進行系統地記錄,認真反思談話內容的適宜性、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問題提出的有效性,繼而為下次談話活動積累素材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