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穎,趙甜甜
(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物聯網技術通過服裝生產設備、企業信息平臺系統與管理者執行三者之間的互聯,通過對生產數據的感知、傳輸、處理與應用,不僅可以實現在服裝生產過程中的化纖、紡紗、織造、染整、產品工藝、打板等制造環節中的應用,還可以在服裝產業的物流倉儲、市場營銷、終端應用等方面大顯身手,成為服裝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1],進而提升成為服裝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及系統,例如傳感器網絡、紅外感應器、射頻標簽閱讀裝置、激光掃描器、二維碼設備、全球定位系統和其他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2M)的短距無線自組織網絡,通過各種接入網與互聯網,二者相互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智能網絡[2]。物聯網可以通過無線射頻技術實現精準識別、實時監控、定位跟蹤等功能。
物聯網技術的具體表現特點如圖1 所示,可以發現物聯網與互聯網有所區別,互聯網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與數據傳輸,而物聯網則實現了人與物體的溝通,同時不受到時間、內容、事物、設備、網絡、路徑、地點等因素的影響,真正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交互與連接,對信息進行匹配和精準識別。

圖1 物聯網技術表現特點Fig.1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IoT technology
物聯網技術在服裝化纖生產領域涉中的應用主要涉及了化纖生產及智能存儲兩方面。在化纖生產過程中,物聯網技術中的數據自動控制系統可以對滌綸、錦綸等化纖長絲智能生產線進行精準控制,協調生產車間工業機器人完成生產線中的卷裝落卷、換筒管、堆放、包裝、運輸、檢測等各項任務,通過對生產線中傳感器信號的設置,有效完成化纖生產過程中的各項任務,從而實現服裝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
在智能存儲方面,通過物聯網技術建設的信息識別平臺系統,可以有效對化纖原材料、化纖生產產品進行自動編號與歸類,納入平臺系統中實現對倉儲數據的實時監測。例如以Oerlikon Manmade Fibers(歐瑞康化學纖維)供應商開發的企業運營中心系統(POC)為例,其系統包含了數據計算與分析、智能倉儲管理、加工工序處理等多項功能,基于開放操作系統來進行數據之間的工作處理,可以實時對化纖生產與存儲過程中進行有效監測,同時允許在安全的私有云環境中進行虛擬計算,以此來預測化纖生產的過程中的可行性。
服裝行業作為傳統的制造行業,智能制造將會不斷深入服裝產業中,現階段已有大批服裝企業生產過程運用到了智能制造設備,例如數字化紡紗生產監控系統、服裝打板機器人、服裝產品自動分類、服裝物流設備、服裝物料自動輸送等設備。以數字化紡紗生產監控系統為例,可以對紡紗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監控,同時可以對設備在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各類故障代碼進行遠程修復,通過傳感器在紡紗生產環節的鋪設,自動識別紡紗速度曲線區間,對紗線捻度的一致性進行篩選,自動清除生產過程中的紗疵,使生產出紗線的效率有著顯著提高。
服裝產業的銷售模式當下已經遍布了線上線下,隨著互聯網直播產業的興起,服裝線上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當下最為火爆的產業,帶動了服裝產業經濟的飛速發展。物聯網技術對服裝產業銷售的數據可以進行自動收集、整理、分析、存儲,同時整合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對服裝數據所產生的用戶需求進行“精準畫像”。目前已有諸多的服裝品牌利用物聯網技術中的數據分析,來完善服裝銷售的各類精準推廣,可以有效提高服裝企業的競爭力。同時,數據整合的應用還集中體現在了服裝物流之中,例如利用物聯網中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可以對服裝產品進行精準識別分類,對識別后的數據整合可以應用于服裝物流管理工作之中,有效提高服裝企業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服裝染整技術中,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有效提升了染色生產數字化、染色化工顏料自動稱重、工藝配比等環節的效率。例如以德國Sedo-Treepoint 公司的SEDOMaster 染色設備監測系統為例,主要通過物聯網技術來對印染過程進行系列化監測和管理。SEDOMaster 系統用于染色機、水洗機、漂白機、烘干機、絲光機和定形機集中管理,可以實時監測生產過程中的溫度、速度、壓力、pH 值等數據,監控染色機工作狀態;設定生成批次的各種參數;具有工藝創建和計劃排產功能[3],可優化染整過程中的排產序列。
RFID 技術作為物聯網中的主要通信技術,在服裝制衣領域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其技術前景對于服裝制衣過程的各模塊融合是當下大勢所趨。RFID 技術實時生產線在服裝制衣作業的優勢十分明顯,可以對制衣過程的每個環節精準把控。制衣業RFID 實時生產線項目又稱為制衣業RFID 電子工票,通常簡稱服裝工票。它把智能卡應用引入到制衣業,使用RFID 電子工票代替傳統紙質條碼工票,真正實現實時采集服裝生產數據[4]。通過對原始數據的收集,可以有效解決生產環節的中閉環,對服裝生產車間進行有效管理,通過ERP 軟件還可以對生產員工的工單進行測評、記錄,了解服裝品種管理、工序耗時、生產周期、速率控制、工資結算、成本控制等。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制衣業RFID 實時生產線Fig.2 RFID real-time production line in garment industry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持續深入,服裝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服裝企業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服裝產品的物流進行精準數據收集、跟蹤、記錄、查詢。而服裝智慧物流的組成不僅僅是對服裝產品物流進行數據搜集,還是對整個服裝產業鏈的物流進行復雜的數據綜合分析,例如可以將原料供應物流(生產材料的配送信息)、服裝生產制造物流(產品生產的配送信息)、分銷商物流(總部向二級經銷商發送的物流信息)、零售商物流(零售向消費者發送的物流信息)等環節共同進行智慧物流系統的開發,提高服裝智慧物流配送過程中的響應能力,為服裝產品物流的流通性增值。
工業物聯網是一個相對復雜而有益的信息物理系統,它集成了具有識別、處理、傳感、通信和聯網能力的各種設備和機器部件。尤其是傳感器和執行器,由于其便宜、體積較小,在與實時監控應用程序集成時具有通用性[5]。服裝產業智慧信息系統的開發由系統端、界面和傳感器、執行器組成,可以為服裝標簽分類、產品打包裝箱、盤點出庫進行有效的執行。在智慧信息系統中依托服裝產品RFID 標簽技術,如圖3 所示各環節,可以快速對服裝產品進行自動打包分裝與分類,使服裝產品快速分類,提高企業的產品運轉效益。

圖3 RFID 技術在服裝打包分類中的應用Fig.3 R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clothing packaging and classification
科技的發展使服裝產品生產的目的不僅僅只是滿足穿衣保暖、舒適美觀,現階段科技的融合在服裝時尚領域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可穿戴技術設備”“數字衣櫥”這樣具有一定想象噱頭的名詞,已經不再是神話,目前已有相當多的科技企業對其技術進行了開發。“可穿戴技術設備”是一種虛擬服裝穿戴體驗設備,可以讓消費者根據當季的款式進行虛擬體驗換裝,避免了因消費者眾多、門店排隊換衣試穿緩慢的局面,在可穿戴智能電子服裝中,傳感器設備是最重要的核心環節。由于服裝具有柔性可變形特點,傳統大尺寸剛性傳感器的應用受到了限制。MEMS 是一種體積尺寸在毫米級的傳感器,具有體積尺寸小的天然優勢,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在各種柔性底物表面或嵌入其中,并具有質量輕、靈活、成本低等特點[6]。“數字衣櫥”則是通過數字化3D 技術與物聯網數據的融合,進行服裝的虛擬化展示,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進行服裝購買。
物聯網技術在服裝行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特別是在服裝智慧物流配送、服裝各類生產環節數據監測、服裝智能制造領域、制衣RFID 技術中的多元融合,使服裝產業的發展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特點,加快了制作周期,縮短了工藝流程。
同時,物聯網技術還可以對服裝營銷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統計,通過數據的整合來進一步挖掘服裝消費群體的購買行為因素,使服裝企業在生產服裝產品時可以進行數據需求的設計參考,提高產品的成功率。依托物聯網技術,讓服裝企業在未來發展之中由傳統制造企業轉型為“智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