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夢蘭,陳 果,呂芷璇,王夢蕾,杜京蔚,周慕一,張攀紅
(湖北經濟學院 金融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在當今時代下, 理財這項技能對于每一個人,特別是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是至關重要的。 個人理財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理財過程中的關鍵一步,如果大學生們能夠進行理財規劃的學習,就可以在大學期間更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讓資金的利用更高效。本文將湖北經濟學院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形勢, 將現代大學生理財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而提出應對措施。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有三:首先,結合數理統計及數學建模的專業知識分析數據,分析得到湖北經濟學院學生的互聯網理財現狀、學校教育在理財知識普及方面的不足之處,推導出未來互聯網理財知識普及的發展,為我國大學生理財知識普及貢獻微薄之力;其次,結合大學生對現有理財產品類型的了解以及購買情況,分析對比湖北經濟學院學生偏好的幾種理財產品類型以及購買方式,對理財產品優化提出合理的建議;最后,為研究大學生消費群體理財行為的未來走向提供參考數據, 結合其日常消費態度及消費環境, 運用主要成分分析法對在校學生的互聯網理財行為進行分析,獲得影響其互聯網理財的影響因素。
本文的研究是想通過現有的調查數據, 積極把握具有不同特征大學生理財行為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探究適合大學生的理財產品類型,為不同的大學生群體的合理消費和資金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樣有利于其更加理性的消費和理財行為的發展。
谷伊雪、汪瑩等(2020)[1]研究認為大學生理財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資金少且單一,理財知識少,意識薄弱;另一方面是互聯網理財產品市場還存在著消費者保護不足、產品受益降低等問題。
劉瀾(2015)[2]指出大學生普遍理財資金來源少且單一,理財方式單一,偏好低風險理財產品;男生相比女生理財意愿更強; 同時經濟類大學生對金融市場的了解程度較高,投資傾向更大。
鐘荻昌、趙盟(2017)[3]確定了五種影響大學生理財的因素并指出在理財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表明了互聯網金融對于大學生理財的優越性。
Zhedi Wan(2021)[4]認為由于沖動消費、非理性理財和對金融的誤解, 當代大學生無法很好地融入互聯網金融時代。同時,大學生疏于理財的原因在于其對于理財的認識不匹配與互聯網消費的發展,閑置資金規劃不合理。最后提出建議,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理財。
1. 大學生生活費來源
由調查數據綜合分析得出: 有77.4%的大學生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費,有9.7%依靠自己做兼職賺取生活費,有7.8%通過學校獎學金獲取收入,有4.9%通過自己投資收益獲得生活費,剩下7%通過其他方式獲取主要收入。可以看出,大學生普遍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費,生活費來源較為單一。
2. 大學生生活費水平
根據調查問卷數據得出:有6.6%的學生生活費在500-1000 元之間, 有41.6%的學生生活費在1000-1500 元之間,有41.1%的學生生活費在1500-2000 元之間,有10.5%的學生生活費在2000 元以上。可以看出, 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普遍生活費水平在1500 元左右,僅有極少部分學生生活費水平較低。
根據問卷對各類大學生消費觀念進行數據分析,如表1 所示,財經類專業大學生更加擅長管理資金并了解自有資金的流出, 更好的分配自己的生活費, 但在更具體的系統分配中財經類和非財經類大學生并無較大差異。

表1 大學生生活費管理情況
在對多余的生活費是否會選擇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意愿進行分析,如表2 所示,有55%的非財經類大學生選擇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而剩下的45%則選擇不購買, 相較于財經類大學生中有61%的學生選擇購買,而只有39%的學生不購買。 顯而易見,財經類大學生相較于非財經類大學生,其理財意識較強,因此更多的財經類專業大學生愿意將自己閑置的生活費用于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

表2 互聯網理財產品購買意愿
根據問卷分析各類大學生對于當下理財產品的了解情況,如表3 所示,有53%和32%的非財經類大學生不了解或者不是很了解互聯網理財產品, 只有極少部分同學非常了解互聯網理財產品, 而財經類專業大學生大部分同學表示對互聯網理財產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僅有27%的財經類大學生表示不了解互聯網理財產品。總體而言,財經類專業大學生更加了解互聯網理財產品及途徑, 有利于財經類專業大學生更好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費以及更好地對閑置的生活費進行理財。

表3 大學生對互聯網理財了解程度
對大學生不選擇互聯網理財的因素進行分析,如表4 所示, 可以看出大學生不理財的主要原因是對理財概念模糊,缺乏對理財產品的認識,其次是資金匱乏。 只有少數大學生表示未選擇理財是由于存儲風險、沒有時間和家人不支持的因素所導致。因此可以看出, 學校加強對理財知識的普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
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績效期望進行分析, 如表5 所示, 大多數大學生選擇理財是因為其能夠提高收益, 因此想要提高收益必須先對理財概念和產品產生一定的認知, 才能夠更好地促進理財產品的效益,滿足大學生的理財需求。

表5 對互聯網投資理財的績效期望
總體而言, 大學生的理財認知相較于前幾年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他們的判斷力得到了提升,對理財有著自己的見解,更由于接觸到的專業知識不同,導致不同專業大學生的理財觀念的差異, 并且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能力較低,生活費水平不高,即使有閑置的生活費, 大部分大學生會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進行生活消費,不會將之付諸理財計劃。根據上述幾點分析可以得知, 財經類專業大學生無論是在日常消費觀念上還是理財行為上, 相較于非財經專業的大學生都有著極大的優勢, 但是極大的差異會造成大學生理財水平參差不齊, 只有了解大學生理財現狀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理財意識。 同時為了引起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理財的重視,也會為金融機構以及銀行提供分析數據和建議, 幫助其研發出更加適合大學生的互聯網理財產品。
由調查問卷所得數據可知: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大多數人都有投資理財的意向。 我們對430 位研究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受訪大學生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47.48%的大學生選擇網絡理財產品;42.95%的選擇第三方理財產品;8.22%的選銀行理財產品;1.34%選娛樂寶等眾籌平臺。 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普遍選擇網絡理財產品和第三方理財產品。
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通過多種購買方式來進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投資。其中,通過銀行官網購買的有20.15%;通過支付寶購買的有54.76%;通過東方財富購買的有5.13%; 通過天天基金購買的有2.85%;通過同花順購買2.09%;通過理財通購買的有7.98%;用其他方式購買的占7.03%。 可見,支付寶在當今時代下更受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的喜愛。
針對四類互聯網理財產品類型, 本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直觀的對比,如表6 所示:

表6 大學生互聯網理財產品對比
從風險角度來看, 網絡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有一個共同點,即風險低、收益穩定。 這點與銀行理財產品有所不同。從其他方面看,網絡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強于其他產品,收益、風險也都在大多數人的承受范圍內。 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大多數人選擇這互聯網理財產品一類型,它申請購買的門檻低,贖回速度快的優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還注重選擇的是第三方理財產品。該類理財產品對于大學生存在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是支付方便快捷。 如支付寶花唄是給每一個消費者一定的消費額度,直接登錄支付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額度在對應App 上購買一系列產品。
第二是消費額度較高。 目前顧客的消費額度是1000—30000 元, 根據消費的具體能力來進行限定。平時的消費額度也有保障, 消費范圍是可以滿足日常的消費需求的。
第三是還款時間較長。 第三方理財產品最長的還款時間長達40 天,消費者只要在規定時間內還款即可。這一特性對于大學生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他們可以通過每月發放生活費的節點來彌補還款的時間點。 這也是大學生選擇第三方理財產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在金融市場、 投資理財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市場中的中流砥柱。從各個方面來看,目前銀行短期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特點:
首先,此類產品比較穩健。穩定的收益率以及低風險使此類產品符合一般投資者的保守理財觀念。同時,它投資便利。各個銀行短期產品購買力度越來越大,銀行從投資者角度出發,根據投資者自身條件選擇穩健型產品,迅速獲取收益并降低成本。 最后,收益穩定也是一個重要的特點。 銀行官網理財產品盡管存在著一些優勢,但相比于前兩類理財產品,選擇此類理財產品的大學生并不多。
娛樂寶等這類產品在大學生理財產品中較為少見,相對于其他理財產品,大學生對這類理財產品的了解程度不夠,因此采用這類產品理財的大學生并不多。國華人壽可以提供專業的產品,它通過人們在娛樂寶上購買保險產品后將資金流入文化產業而獲取利益。另外,網紅大咖則會更注重娛樂寶上的娛樂權益,如拍攝旅游地等將會大大有利于明星們的利益。
本次調研主要以湖北經濟學院20 屆大學生為調研對象, 調研方式以調查問卷為主。 一共收集到430 份問卷,以下主要分析影響互聯網理財的因素。
由調研數據可以看到, 對金融知識及金融產品不了解及一般了解的同學占86%, 非常了解及比較了解的同學占14%。 絕大多數同學對理財產品的了解都很少, 因此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理財產品的知識普及, 不斷推進在校大學生互聯網理財行為的發展,許多同學有理財意愿但并不真正了解理財, 所以面對互聯網理財只能望而卻步,并沒有付諸行動。
51%的同學從互聯網上了解金融產品及知識,25%的同學通過父母和親友了解金融產品及知識,只有11%和9%的同學通過專業書籍以及金融機構專業人士的途徑了解金融產品及相關知識, 因此對金融產品的了解不足使得大多數大學生沒有嘗試進行互聯網投資。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理財的主要因素是理財知識的匱乏, 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理財知識的普及教育。
由調查數據可得, 有46%的同學接受3 個月~1年的投資期限,42%同學接受3 個月以下的投資期限,12%的同學接受1 年以上的投資期限。 大部分同學更偏好中短期的投資, 投資時間長會讓部分同學覺得投資風險會變大,故而更傾向于中短期投資。
調查數據顯示,32%的大學生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是由于手機操作簡單方便,20%的大學生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是由于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比銀行存款高,還有20%和16%的大學生是由于互聯網理財產品可隨時進行網上支付以及不限制最低限額,只有極少數大學生表示對互聯網理財產品不感興趣。調查現象符合當代大學生對具有便捷、高效特性的事物的追求, 因此方便操作又收益高的理財產品成為大學生中最受歡迎的產品, 但是也可能是以此來進行網絡詐騙的陷阱, 因此了解理財基本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數據顯示,29%的大學生會考慮投資收益,20%的大學生會考慮產品的信息透明度, 各有19%的大學生會考慮產品所在平臺的安全性和資金回流周期,而13%的大學生則會考慮產品是否具有保障。大學生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會考慮其自身平臺安全性,投資收益和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特征,并且對投資收益這一特性尤為重視。 由于當前互聯網理財產品市場上仍存在著很多不合法的理財產品, 大學生需要選擇靠譜的理財平臺,并考慮多種因素。
調查數據顯示,52%的大學生希望通過互聯網理財帶來收益,23%的人希望提高閑置資金利用率,15%的人只是滿足日常理財的需要,9%的人希望提高理財的便利性。 大多數人希望通過理財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使自己的資金得到最合理、最安全的利用。
調查數據顯示,有27%和24%的大學生希望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風險較小和收益較高的特性,還有21%的大學生希望產品的起始金額較低, 只有16%和12%的大學生希望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投資期限短和可迅速出售的特性。 因此可以得出風險較小,收益率高,起始金額低,投資期限短,可迅速出售這五種特性均是大學生在進行互聯網理財時比較希望理財產品所具有的特征。 其中風險較小是大學生最希望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的特征。 大學生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 因此大學生普遍會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理財產品。
本文的實地調研基于對湖北經濟學院430 名大學生的問卷走訪,得出以下結論:
1. 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購買或使用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主要因為當代大學生消費水平及其理財意識的提升。 互聯網金融產品豐富了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支付方式。 大學生的收入水平和大學生收入結構的變動以及大學生理財知識的普及等因素都影響著大學生的互聯網金融需求。
2. 高校大學生現已成為各個理財機構搶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且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理財意識,卻沒有合適的理財產品。財經專業和非財經專業由于專業課程設置等因素影響, 對理財產品具有不同的需求特征。
3. 理財機構應加大適合大學生的理財產品的研發力度, 政府機關也應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監督和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環境。
4. 不少大學生有過網絡詐騙經歷,學校應加強相關知識教育,政府以及相關機構也應加大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為大學生理財創建良好的網絡環境。
此次在湖北經濟學院深入詳細的調查, 說明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在互聯網投資理財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針對影響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互聯網理財的因素,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 社會層面:加大網絡理財平臺監管力度
近年來, 互聯網金融給我國理財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潛在的金融風險也在日益增加。各類互聯網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可信度卻參差不一。 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讓不少大學生對互聯網投資的可靠性產生了擔憂。 當前我國的網絡安全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 政府還應加強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加快互聯網金融高效、長效監管制度建設和征信系統有效對接, 以行業自律來保障對互聯網的監管到位, 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存以及發展的空間, 從而給大學生理財提供更多選擇。
2. 學校層面:加強大學生互聯網風險防范意識教育
大學生群體在經濟上尚未獨立, 其消費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學校的影響。 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的重要場所,需高度重視和提高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高校應提高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理財及其風險的認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與理財觀念。同時各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構建并完善學生理財教育體系。大學應承擔起宣揚正確價值觀和消費觀的責任, 開設相關課程或定期舉辦相關知識講座, 宣傳有關理財知識,引導大學生在合規、合法的網絡平臺上進行互聯網理財。
3. 個人層面:提高自我風險識別能力
當前時代正處在不斷發展變革的階段, 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現象也十分復雜, 因此大學生提高自我的風險識別能力是相當重要的。 對于大多數大學生,尤其是非財經類專業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財知識還是相當匱乏的。 因此大學生需主動學習各種相關知識和技能來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最大程度上規避投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提高識別風險的能力,結合自身條件進行正確的互聯網理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