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麟
(煙臺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3)
如今,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從事海洋產業的人員越來越多。由于海洋氣候條件較為復雜,很容易受到寒潮、大霧、臺風等環境的影響,并出現船只擱淺、碰撞、觸礁等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1]。為了減少海上船只的事故,海上搜救系統應運而生。傳統海上搜救系統側重于搜救,通過救援隊的望遠鏡或紅外識別裝置,對人員進行搜救,但是,紅外識別裝置經常會識別到海洋中的生物,影響人員救援時間[2]。除此之外,識別裝置僅可以識別人員,缺乏對于其他物資的識別能力,無法有效保證生命財產安全。
無人機是一種通過旋翼馬達與控制主板控制的設備,在無人機上安裝攝像頭后,可以通過人工控制或系統控制,對無人機所到之處的圖像進行拍攝[3]。為了對出現事故的船只進行精準定位,通過船只的自動識別裝置,將船只的失事信息傳遞給搜救系統,提高海上搜救效果,本文利用無人機,設計了海上搜救識別系統,旨在提高圖像識別效果,為海上搜救提供便捷條件。
無人機需要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保證無人機在海上可以平穩飛行。為了保證無人機的機械強度,無人機需要具有適當的負載能力,因此,將海上搜救的無人機機身重量設定為2.5 kg,電機型號選用YEJZF160,機架為500 mm的碳纖維材質,并使用6 200 mA/h的超大續航電池,保證海上搜救的高效性[4]。
本文設計了圖像傳感器的硬件,考慮到圖像傳感器是在系統中起到圖像采集功能的硬件,因此,將圖像傳感器的重量設計成201g,尺寸為150.42 mm×32.68 mm×32.68 mm。為了保證圖像傳輸質量,將傳感器的傳輸幀率設置為120FPS,使圖像分辨率在760 px×500 px,最大限度地保證圖像識別效果。此外,海上搜救時間較長,不能進行短時間的材料補充,因此,將圖像傳感器的工作電壓設置為3.0 V,每小時消耗的能量僅為2.76 W,保證圖像傳感器的續航能力。將圖像傳感器的CPU設置為256 GB,可以支持圖像的加速傳輸,為海上搜救行動提供時間保障。
飛行控制器選用Pixhawk型號進行無人機的飛行控制。此型號的飛行控制器由PXJVGH與PX8GIBG兩個部分組成,其中PXJVGH為系統主控環節,可以通過系統對圖像傳感器傳回的圖像進行識別,隨后控制無人機向定位方向飛行[5]。PX8GIBG是系統的輔助控制環節,由于海上搜救環境較為復雜,遇上雷雨天氣,直接影響無人機的圖像識別效果與控制效果,如果出現無人機失控的現象,可以通過PX8GIBG進行召回,保證無人機的安全使用。因此,PX8GIBG中存在較多的STLHJG124信號,可以對無人機傳達相關姿態指令,通過PWM的系統控制與強制控制兩個環節,可以保證無人機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飛行控制器可以將圖像傳感器中的圖像進行初步分析與處理,并通過nRFL12HGD與系統進行無線通信,將無人機當前飛行圖像與無人機的飛行軌跡傳輸回系統,最大限度地保證系統識別效果,為海上搜救的下一步行動提供條件。
海上搜救環境較為復雜,普通的救援方式費時費力,影響海上救援效果。海洋環境特有的高鹽、高濕、強風,以及復雜海況,再加上特殊天氣對通信網絡限制等問題,使海上救援成為難題[6]。由于無人機小巧、輕便的特點,可以適應各種氣象條件,因此,無人機可以廣泛應用于搜救行動。基于此,本文利用無人機設計海上搜救系統。由于海上環境較為惡劣,會出現較多的風雨交加的場景,影響船只的行進與無人機的使用。因此,本文將無人機進行改造,使其可以在風雨環境下平穩地運行。在保證系統的硬件正常使用的條件下,本文對海上搜救環境進行識別。在海灘溺水急救的過程中,系統需要對溺水人員的位置進行精準定位,并利用無人機攜帶小型救生圈,為溺水人員提供自救條件,為搜救人員爭取更多的救援時間。
在海上搜救過程中,搜救時間至關重要。系統在識別出海上救援環境后,利用圖像傳感器將圖像傳輸回系統,以便提取海上搜救特征,精準定位搜救位置。在此過程中,考慮到圖像識別效果,將圖像傳感器的分辨率設計成760 px×500 px,可以提高圖像傳輸精度,便于系統對圖像所在區域的特征進行提取。在確定施救區域后,本文利用無人機技術進行距離測算,測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Zc為施救區域與搜救人員的距離;k0為施救區域的視距;s1為搜救人員所在位置的視距;d為施救區域與搜救人員直射路徑的矢量和。在測算出施救區域與搜救區域的距離后,搜救人員可以對無人機進行遙控作業,對于觸礁導致的人員溺水事故,可以利用無人機將救生圈等小型救援物資送到施救區域中,使待救人員可以先進行自救,最大限度地保證人身安全[7]。
為了實現海上搜救的精準識別,系統可以對海上搜救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使用無人機開展海上救援。一般情況下,在離岸較遠的海上開展搜救時,無人機使用時間較長、抗風性能好,系統可以將無人機與海上搜救系統相融合,使其可以實現海上搜救的協同作業[8]。本文設計的海上搜救系統具有人機交互、協作,以及視覺識別等功能,通過圖像傳感器將視覺信息進行傳輸,使無人機可以準確地定位施救位置。通過系統與無人機的交互與協作,便于搜救人員在海上實現快速調動、快速救援的目標。海上搜救的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海上搜救流程
如圖1所示,系統對圖像傳感器中的圖像進行接收;將圖像進行識別與處理;提取出圖像中施救區域的特征,并對施救區域進行精準定位,從而實現海上救援。在此過程中,識別時間至關重要,只有縮短圖像識別時間,才能為后續救援提供保障。
由于海上搜救實驗具有較多的影響因素,沒有專業的搜救人員很難完成,因此筆者在空曠的實驗室以100:1的比例,模擬出一個海上環境,每隔10 cm放置一艘待搜救的漁船,最大限度地還原海上救援環境。在此環境下,使用本文設計的系統進行海上搜救與識別,并將傳統海上搜救系統與本文設計的海上搜救系統進行對比,驗證兩者搜救與識別效果,具體測試過程及結果如下。
一般情況下,海上搜救需要對多個目標進行搜救,側向精度需要在10°以內,才能滿足海上搜救需求。為了保證本文設計的系統可以正常運行,對系統的硬件進行調試。首先,對無人機進行路徑規劃,安排搜救人員處于固定位置,使無人機按照規劃的路徑飛行,并保持飛行高度不低于2 m,飛行速度為20 cm/s,保證無人機可以正常使用。
將系統的圖像傳感器與飛行控制器的硬件進行安裝,如果圖像傳感器傳輸回的圖像與無人機飛行區域環境圖像一致,說明圖像傳感器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圖像不一致,說明該硬件傳輸圖像存在延時,將其進行調整,直至兩者的圖像重合。
在此基礎上,對飛行控制器進行調試,飛行控制器需要進行兩方面的調試,一方面,調試PXJVGH部分,只要無人機可以正常飛行,即保證PXJVGH部分正常;另一方面,調試PX8GIBG部分,模擬出海上風雨環境,對無人機進行沖擊,當PXJVGH不能控制無人機時,使用PX8GIBG進行強制召回,如果可以召回,則表示PX8GIBG部分可以正常使用,如果不可以召回,則表示PX8GIBG部分不能正常使用,需要繼續調試。在PXJVGH與PX8GIBG部分均調試完成后,即可保證系統的硬件可以正常使用。最后,本文對系統的軟件進行調試,軟件調試成功會出現如圖2的登錄界面,如果未出現登錄界面,則需要繼續調試。

圖2 系統登錄界面
系統在硬件與軟件調試完成后,操作人員需要輸入自己的用戶名與密碼,保證系統數據的保密性。當輸入用戶名與密碼完成后,可以點擊圖像識別模塊、距離測算模塊、提取特征模塊,以及二次識別模塊中的任意模塊,保證系統可以精準識別海上需要搜救的人員或物資。
在上述測試環境下,將傳統海上搜救系統與本文設計的海上搜救系統進行對比,驗證兩者的搜救識別效果,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測試結果
如表1所示,為了區別測試區域,本文將測試區域進行編號,分別為MXHL11-88。在相同的測試條件下,傳統海上搜救系統的識別時間較長,最長的圖像識別時間在MXHL55區域,為0.698 ms;最短的圖像識別時間在MXHL88區域,為0.285 ms,無法保證海上搜救效果,影響實際救援時間。而本文設計的海上搜救系統的圖像識別時間較短,最長的圖像識別時間在MXHL44區域,僅為0.064 ms;最短的圖像識別時間在MXHL11區域,僅為0.025 ms,可以保證海上搜救效果,為救援提供最快的時間保障,符合本文研究目的。
近年來,海上運輸事業蓬勃發展,海上船只增加,形成海上運輸產業鏈,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是,由于海上環境較為復雜,經常出現風雨交加的環境,海流變得更加湍急,人們在船只上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除此之外,海上運輸鏈的形成,經常出現海上船只擁堵的現象,造成海上觸礁、擱淺、碰撞等災害頻發,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與財產損失。為了保證海上出行人員的安全,海上搜救系統的設計勢在必行。傳統海上搜救系統圖像識別效果較差,識別時間較長,影響人員的實際搜救效果。本文摒棄傳統系統的缺點,利用無人機設計海上搜救系統,旨在提高圖像識別效果,為海上搜救提供便捷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