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蔡志忠自畫像。
當代日本漫畫業興盛之后,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影響中國港臺地區。大街小巷,都是看漫畫的少年,而從美國的《加菲貓》《史努比》《父與子》等四格漫畫中獲得靈感,港臺地區的漫畫家逐漸發展出屬于自己的都市漫畫風格。
四格漫畫,是以四個畫面分格來完成一個小故事或一個創意點子的表現形式。四格漫畫短短幾格就涵蓋了一個事件的發生、情節轉折及幽默的結局。讓人看完不覺莞爾,會心一笑或捧腹大笑。朱德庸的都市男女四格、蔡志忠的古典文學四格、孫家裕脫胎《西游記》的《嘻游記》等,于是風靡一時。
都市,需要漫畫,都市人,需要開懷一笑。此時,都市漫畫應運而生。
毫無疑問,朱德庸是中國漫畫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個“病人”。
朱德庸的《雙響炮》《澀女郎》火了之后,走在街上,常有人走到他面前問他:“你是朱先生嗎?”他總是說不是然后跑掉。因為他說他患有亞斯伯格癥,社交障礙。
朱德庸所謂的“亞斯伯格癥”,是神經發展障礙的一種,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復特定行為,但相較于其它泛自閉癥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他當時并沒有意識到,直到他成年之后,他逐條對照“亞斯伯格癥”的癥狀才發現自己童年時可能患有這種病癥。

小時候,因為社交障礙,面對人群他常常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記憶力障礙,他無法背誦課文,成績也就可想而知。絕對是一個老師眼中的差生,但老天卻給他開了另一扇窗,因為四格漫畫,他從寶島紅到了大陸?!拔液芨兄x我父親用另外一種方式鼓舞我,”朱德庸說,“以前我很喜歡畫畫,那時候環境很差,我們需要一個空白本子的時候,不可能像現在跑到書店買,因為家里很窮,這都是錢,我父親會用一種有點泛黃的紙把它裁成8開大,用線幫我縫成一本本冊子讓我畫,他給我最大的鼓勵是每當我本子快畫完的時候,第二天我的桌上會多一種新的本子。”
父愛如山,信然。
可是,命運就是這么奇妙,1985年,臺灣的《中國時報》向他約稿,他埋頭畫了一個月,把一套《雙響炮》交給報社,然后就去了一個很封閉的小島服兵役。三個月后,父親來信說,《中國時報》開始登他的漫畫了,每周3次。半年后,他回到臺北,才知道《雙響炮》已經在臺灣走紅。聽許多人說,他們一拿到報紙,先看朱德庸的漫畫專欄,然后才看其它內容。因為有關漫畫作者的消息很少,社會上不免諸多猜測:這是外國人畫的。
而當時,朱德庸不僅沒有結婚,甚至連戀愛都沒有談過!很多讀者都認為,這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已經有過結婚甚至離婚的人生閱歷,才能看得這么通透,可是真相卻是,他畫《雙響炮》的時候,只有25歲!
1994年《澀女郎》獲金鼎獎,臺灣地區漫畫銷售突破100萬冊,市場調查公布朱氏為臺灣地區第二位最受歡迎的漫畫家,僅次于日本漫畫家宮崎駿?!皾伞毕盗惺侵斓掠鼓捴巳丝诘淖髌?,并兩度改編為電視劇,播出后觀眾反響熱烈。這個系列精彩呈現朱德庸對女人一貫的細膩觀察。四個女郎鮮明的性格,以及幽默對話更顯成人漫畫獨特張力。他的四格漫畫里充滿了機智幽默,方寸之間,揮灑自如,妙趣橫生,與其說這是一個情場老手的經驗之談,還不如說他的內心,住著一個小孩,用他的童真來審視男女關系中的點點滴滴。
朱德庸富有都市氣息,同時又童真氣十足的漫畫,深受大眾的歡迎,成為都市漫畫的代表畫家。

《澀女郎》

漫畫家蔡志忠。
蔡志忠的人生頗具傳奇性。1948年2月2日,蔡志忠出生于臺灣彰化縣花壇鄉三家村,在他出生前,家里夭折了四位哥哥、二位姐姐。他的父親擅長寫字,在老家赫赫有名,他多少遺傳了一些父親的文化藝術基因。他4歲半立志以畫畫為生,15歲初中都沒畢業,只身從他的老家彰化來到臺北,開始連環漫畫創作。那一年,是1963年。結果沒想到臺灣當局自1966年5月1日開始審查漫畫,打壓漫畫,導致所有的漫畫出版社停業。蔡志忠失業了,只好回彰化老家歇了兩個月。他后來談及此事還憤憤不平:“他們以前老是說漫畫不能當文學,以前常把漫畫家視作沒文化。我畫漫畫,我的智商是186,會十種技術,每一個都是亞洲級的,詩人們會什么?我當然沒有這樣講他們,我就想說漫畫家不是好欺負的!從此都沒有詩人、作家敢批評漫畫家了!”
1971年,他出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此時,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后來成為蔡太太的楊琬瓊。楊琬瓊22歲成為臺灣地區最年輕的導播。蔡志忠從彰化鄉下來,在臺北無親無故,毫無人脈,長相也不出眾,獅子鼻,方海口,甚至可以說有些粗獷??墒悄?,蔡志忠就是硬生生從命運女神那搶來了幸運二字。在人才濟濟的臺北,一個彰化來的毛頭小伙子憑借自己出眾的繪畫才華,在光啟社迅速站穩了腳跟。他說,他從來就是想做什么事就去做,有什么想法就清清楚楚地表達出來,這樣他才毫無遺憾。最后結果是好是壞,對他來說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年輕的蔡志忠有三大愿望:當漫畫家、進光啟社、娶光啟社的楊導播。1976年5月22日,蔡志忠迎娶楊琬瓊。
一年后,他白手起家,創立遠東卡通公司,至1981年,另創龍卡通公司;此間,拍攝了《七彩卡通老夫子》《烏龍院》等卡通電影,《老夫子》曾獲金馬獎最佳卡通電影長片獎。請注意,蔡志忠先從事的是動畫片的制作,至1983年,他才開始在各報刊發表四格漫畫作品,并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日本的報章長期連載。1985年,初中都沒畢業的他成為“臺灣十大杰出青年”。

《老夫子》

1984年,蔡志忠、敖幼祥等一批臺灣漫畫家開始在報紙上登載四格漫畫。蔡志忠比較有頭腦,他畫《肥龍過江》其實就以洪金寶為原型,畫《光頭神探》就在畫香港的麥嘉,自然讓香港地區的讀者感覺親切,也受到了他們熱烈歡迎。所以《光頭神探》登在金庸的《明報》上,《大醉俠》《肥龍過江》就登在《東方日報》。當時,《東方日報》是香港第一大報,《信報》是第二大報、《明報》是第三大報。
雖然他們這一代臺灣人都受到日本漫畫的很大影響,但是從小酷愛中國古籍和佛書的蔡志忠卻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漫畫之路,那就是漫畫中國古典典籍,他創作的《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經典漫畫膾炙人口。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幾種文字,在不同的國度扮演著相同的功能──借由淺顯易懂的解釋、溫潤圓滑的線條,讓讀者分享他對生命演繹出的哲學,日本“旺文社1994 年版”高中課本,還以《莊子說》之七頁作品作為基本教材。第一本《莊子說》曾連續十個月成為金石堂暢銷書第一名。
雖然他們這一代臺灣人都受到日本漫畫的很大影響,但是從小酷愛中國古籍和佛書的蔡志忠卻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漫畫之路,那就是漫畫中國古典典籍。

左:蔡志忠漫畫作品《莊子說》。右:蔡志忠漫畫作品《中庸》。
蔡志忠的漫畫自上世紀90年代由北京三聯書店沈昌文先生引進中國大陸之后,在大陸也風靡一時,暢銷至今。這些漫畫雖然內容是古典的,其實卻是以現代都市人的思維來重新審視這些經典。
蔡志忠致力于研讀中國古籍和佛書,他的作品開啟了中國古籍經典漫畫的先河,并以其對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詩宋詞、佛經禪語的獨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畫筆,將經典白話化與漫畫化,并加以現代詮釋,讓現代都市人在完全沒有負擔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輕松學習經典。在漫畫與蔡志忠先生對話,傾聽漫畫家畫筆之中的心靈世界,能讓我們對他用線條演繹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孫家裕27歲時出版的《嘻游記》,甫一出版就登上了臺灣金石堂暢銷書排行前十。
孫家裕喜歡睡覺的時候想東西。有一天,他臨睡前忽然想到《西游記》的故事情節,他想,《西游記》其實和現代很像,他可以用《西游記》的故事情節來反映現代的生活環境,這樣的趣味漫畫,應該是挺有趣的。
想做就做,他立即翻身起床,把故事寫好,第二天就開始創作。大約畫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把成品畫好,拿到《中國時報》給編輯看。當時他根本就不認識《中國時報》的人,只是看到《中國時報》有一個彩色版,他想,彩色版應該配漫畫才好看啊。就是出于這么簡單的想法,他去找了《中國時報》的主編,得到了主編的欣賞,最后他們整版推出《嘻游記》,連載了7個月。一時之間洛陽紙貴,連報紙的銷量都因此上漲。
1991年他開始獨立繪制個人志漫畫期刊《七十二變》,那時他瘋狂地畫圖,有大量的作品產出,卻沒有那么多的雜志可以給他發表,于是他就決定自己辦一本期刊,內容百分之百是他自己的漫畫作品。他自己帶了一個助手,從企劃到完成統統自己做,一做就是4年。
一開始,《烏龍院》的作者敖幼祥對他說:“好好的漫畫不畫,又去搞這個期刊干嗎?”他沒有料到,也沒過多久,孫家裕就來向他約稿了。因為雜志供不應求,他在雜志上開了四五頁的篇幅,約了當時臺灣最著名的漫畫家來畫畫,讓雜志更加的多元化。
同時,他也做了很多臺灣地區與其他國家漫畫家交流的工作。其中,和日本漫畫家的交流比較頻繁。日本著名漫畫家橫山光輝出版過一套《三國演義》,60冊,光在臺灣地區每年都可以銷售幾百萬冊,在日本更是賣了7000萬冊之巨,影響力太大了。

左:孫家?!段斡洝贰S遥簩O家?!度龂萘x》。

漫畫家孫家裕與小讀者互動。
為什么不是中國人畫的呢?孫家裕想。
于是就有了孫家裕版的漫畫《三國演義》,這是國內首部完整呈現《三國》全本故事的大型歷史漫畫作品。多年來他始終致力于尋找本土漫畫圖書的突圍之路,以幽默、雋永的故事和鮮活、生動的形象將傳統經典以漫畫語言表現出來,使年輕讀者更容易熟悉經典,接近傳統。
此外,他還串座了《漫畫中國》的漫畫系列。他希望用演繹的方式。用現代的漫畫語言來闡述古老的中國文化。孫家裕說:“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和外國的區別在什么地方?我們畫大眼睛的姑娘肯定畫不過日本,我們畫寫實肯定畫不過歐洲,那我們要畫什么樣的東西來跟他們拼搏?那只有畫我們的文化。從我們的文化開始。只有我們的文化和他們不同。日本早年也是這樣,他們做了很多日本文化的東西。歐美的地域性觀念也很重。他們要我們畫東西都要按照他們的標準來做。后來我們打破了這個界限之后,他們才開始了解中國文化之美?!?/p>
孫家裕覺得在介紹中國文化方面,除了文字,圖像這塊也是很重要的。在他的《漫畫中國》系列中,很大的一塊是在畫中國文化。只是他不是用傳統的方式,用的是演繹的方式,用現代的漫畫語言來闡述古老的中國文化,或者是比較經典的中國文本?!拔覀兊摹段鲙洝凡女嬃?頁,法國就跟我們簽合約,”孫家裕說,“我們做的繪本,做了一個樣張,一下子都被海外的出版社一搶而空。我們以我們特有的漫畫藝術來影響國外,比呼喊口號要來得更為實際。這套系列我們把它歸納叫作‘漫畫中國’。是我最早定名的一個方向。所謂‘漫畫中國’就是用漫畫的方式來畫中國,讓中國文化為現代人所接受,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