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英
摘要: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整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進行探討與研究,為進一步推進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指導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技術教育以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為己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根據學生的意愿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知識及職業技能學習,為未來實現就業儲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相應的實踐技能。加快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解決社會就業和緩解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問以及維護社會穩定是職業技術教育的責任。
一、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益處
(一)有效降低失業率,縮小收入差距
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與局限,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較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加快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利于解決青年人就業現狀,提高年輕人的就業指數,還對縮小經濟收入差距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家住會東縣城的彝族青年李xx,通過西昌某中等職業技術學院摩托車維修技術的學習,回到縣城開起了摩托車維修店,月收入達一萬元左右。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現在還帶了四個徒弟。
(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吸引了更多青年人學習技術。年輕人學會了一門或多門技能,就有了自主創業的動力。如西昌市的王xx同學,通過西昌某中等職業技術學院廚師專業教育培訓,利用西昌豐富的旅游資源,開起了一家具有彝族特色風情的農家樂。年純收入高達20多萬,過上了幸福美好的富足生活。
二、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夠,造成生源不足的問題
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體現了市場經濟環境下對中級職業技術人才的旺盛需求。但由于民族地區少數群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夠,使得許多向往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因家長的阻礙而無緣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職業技術教育生源緊張的矛盾。
(二)職業技術教育模式有待創新
造成職業技術教育生源緊張的因素很多,但職業技術教育模式的陳舊是最基本的原因之一。作為中級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一些職業技術教育只關心生源緊張的問題,而忽視教育模式和教育質量的創新。導致群眾對職業教育失去信心,在群眾眼里,職業教育是成績差的代名詞。
三、加快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一)提高辦學質量,構建職業教育誠信
要促進職業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是關鍵。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職業技術教育在群眾中的口碑一直不太響亮。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漠視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此,職教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素養,下大力氣重拾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信心,以高水平高質量的辦學模式,獲得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肯定和重視,使職業教育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改革和完善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環境,創新辦學方式
關心和重視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對提升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職業技術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相關部門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首先,要從辦學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持,進一步解決辦學資金難的問題。如更新電腦及教學設備,購買相應的教學設施。如汽車,摩托車,機床等相關教學器具。使學生有機會進行操作練習。在教學方法上,要理論融合實踐,并以實踐為主。有條件的學校要實行校企聯合機制,學校出技術,企業出設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實踐環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
(三)以市場就業目標,構建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網絡體系
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制定職業教育發展方。目前,中級職業技術教育仍傾向于為經濟發達地區進行職業技術的培訓,而忽視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定位。以涼山彝族州為例,州內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水能資源、特色農業資源以及豐富的木材和礦產資源等,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可以以這些優質資源為契機,開設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特色專業,當學生學成后,學校要聯合當地政府鼓勵與支持學生回鄉創業,當這些學生創業成功后,不僅為學校打響了品牌,吸引更多的學生到職校學習,更重要的是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發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是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的加入和支撐。加快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民族地區經濟的繁榮解決人才供需緊張的矛盾,有利于解決民族地區社會就業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民族地區社會經濟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許鋒華,精準扶貧: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9(11):18-20.
[2]譚強,朱德全,四川省“9+3”免費中職教育模式創新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0(0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