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植
編輯同志:
近日,有英國媒體報道稱,該國議會報告呼吁,英國政府應對1949年至1976年間英國大量出現的“強制收養”負責。請問英國“強制收養”是怎么回事?
浙江讀者姜雯雯
今年7月中旬,英國議會下設的2人權聯合委員會發布調查報告指出,1949年至1976年間,英國約有18.5萬名兒童被強制收養,強制收養過程“缺乏人性氣調查發現,被強制收養的兒童通常為非婚生子女,非婚懷孕的女性會在妊娠末段被家人或學校送往政府或宗教福利機構開設的保育院,生產后WW在“深感羞恥”和“遭脅迫”狀況下被迫同意將孩子送給他人收養,形成“自愿”同意收養的假象。而在保育院,不少懷孕生產的女子曾遭野蠻對待,被強迫去干清潔打掃等體力活,反抗者甚至遭到掌摑。
曾任英國議員的工黨人士安妮·基恩透露,當堵她非婚生子時獅歷過這樣的遭遇,這段經歷也促使她日后成為護士,進而從政以追求公平正義。英國議會調查認為,上述強制收養事件是由英國當時的政策法律造成的,包括英國衛生部在內的政府公職人員也參與到上述強制收養過程中,因此英國政府應當為此道歉。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由放任的生活態度影響了當時的英國年輕人,但對信奉基督教的家庭來說,未婚生子是難以接受的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出現了大量強制收養事件。對于強制收養造成的創傷,英國社會也在反思。從去年開始,英國議會人權聯合委員通過聽證會聽取遭遇強制收養的女性受害者的呼聲,并于今年7月出具調查報告。批評人士指出,有關調查做得不夠,因為當下英國社會仍存在強制收養的現象,而且根據現行英國法律,只要法官認為孩子可能存在危險即可判其應被收養,未充分考慮孩子親生父母的權益。
在西方社會中,類似的強制收養事件并非只在英國發生過。2013年,時任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就20世紀50至70年代澳社會存在的大量強制收養事件正式道歉,稱澳政府當時的“可恥”政策制造了“痛苦的遺產”。▲(汪品植)
環球時報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