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毅,顧 瑛
(1.無錫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江蘇 無錫 214000;2.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江蘇 無錫 214000)
子宮肌瘤是中老年婦女易患的常見腫瘤,臨床多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手段[1]。任一手術前,相較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因其心理敏感性較強、對手術畏懼等因素導致其更易產生心理應激反應,使其體內激素紊亂,交感神經增強,對機體狀態造成惡劣影響,不利于手術開展,科學合理的術前干預對于患者意義重大[2-3]。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是一種新型術前訪視干預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緒,減輕其疼痛程度,臨床效果顯著[4]。本研究探究了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訪視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6~55歲,平均(46.58±4.82)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7例,中學及中專17例,大學及以上10例;其中單發25例,多發19例;手術方式:經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26例,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1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7~56歲,平均(47.04±5.3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9例,中學及中專14例,大學及以上11例;其中單發23例,多發21例;手術方式:經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24例,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20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通過陰道B超診斷為子宮肌瘤者;(2)患者意識清晰可正常溝通;(3)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具有智力障礙、聽力障礙等影響溝通者;(2)有子宮手術史者;(3)患有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術前對患者進行宣教,幫助其調節情緒,節制性行為,不可飲酒;術后及時處理傷口,注意保持傷口清潔,防止傷口感染。觀察組于常規術前訪視基礎上行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具體如下。
1.2.1音樂療法 (1)術前訪視時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適當與其溝通輕松話題,緩解安撫其緊張情緒,并了解其年齡、家庭情況、文化程度,整體把握其音樂愛好類型及欣賞能力。(2)專科護士告知患者隨身攜帶一部音樂播放設備(MP3、隨身聽、手機),并根據與其之前談話內容中個人喜好類型選擇性下載節奏合適的音樂,音樂種類為古典樂、戲曲、純音樂等,可舒緩神經、放松心情。(3)選擇合適環境,保證音樂療法干預過程處于較安靜狀態,播放前由專科護士為患者講解音樂具體內容,包括創作背景、展現內容、表達意境等,引導患者在傾聽過程中進行冥想,放松心理。(4)引導患者呼吸頻率與音樂節奏逐漸同步,根據音樂節奏調節呼吸節奏。(5)音樂療法每天1次,每首音樂聆聽2~3次,聆聽時間持續20~30 min,冥想時間與聆聽音樂時間一致,持續到手術前1 d。
1.2.2肌肉放松訓練 (1)術前訪視時由專科護士對肌肉放松訓練具體操作流程及方法進行指導,確認患者掌握訓練方法及要領時開始進行訓練。訓練前注意排空大小便,保持周圍環境安靜無打擾。(2)護士引導患者取平臥位,從面部肌肉開始,依次經過頸部、胸部、臂部、腹部、腰背部、臀部、腿部肌肉,首先收緊肌肉,保持10 s體會肌肉緊張感,隨后放松5~10 s,體會肌肉充分放松的感覺。肌肉收縮時保持吸氣并緩緩緊握雙拳,放松肌肉時呼氣并緩緩松開拳頭。(3)肌肉放松訓練一般與音樂訓練同步進行,患者在傾聽音樂同時由專科護士指導其進行肌肉放松訓練,每天1次,每次根據音樂療法時長持續20~30 min,持續到手術前1 d。
1.2.3觀察指標 (1)不良情緒: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焦慮程度,共14個條目,滿分56分,分數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高;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抑郁程度,共24個條目,滿分76分,分數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5-6]。(2)疼痛程度:分別在術前2 h,術后2、6、24 h進行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使用10 cm長紙條,分為10段,從左到右依次為0~10分,患者根據自身疼痛程度標記于線段上,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7]。(3)術后恢復情況:記錄兩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總住院時間。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HAMA、HAMD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2.2兩組不同手術方式患者手術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不同手術方式患者術前2 h及術后2 hVAS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同手術方式患者術后6、24 hVAS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手術方式患者手術前后VAS比較分)
2.3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子宮肌瘤屬于婦產科常見良性腫瘤,多發于中老年女性群體,目前外科手術仍為子宮肌瘤的有效治療方式。患者術前多存在焦慮、抑郁情緒,普通鎮靜藥物無法有效迅速消除其應激反應[8-9]。術前訪視是圍術期護理的重要環節,對緩解患者術前負性情緒有重要影響,但常規術前訪視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效果差強人意[10-11]。音樂療法作為一種有效心理療法,可有效減輕患者交感神經張力,減輕應激反應;肌肉放松訓練協調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使患者身心放松,疼痛程度隨之降低[12-13]。二者結合應用于術前訪視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其疼痛程度,幫助其術后快速恢復,臨床意義重大[14]。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HAMA、HAMD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訪視中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原因為通過術前訪視中使用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使患者獲得良好身心體驗,聆聽自己內心,實現內心情感均衡,幫助減弱其交感神經張力,進而使心率及血壓均有效降低,保證其以從容心態接受手術,從而有效減輕負性情緒[15-16]。本研究中,觀察組不同手術方式患者術后6、24 hVAS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訪視中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原因為此干預方式通過音樂療法使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分泌量減少,血壓趨于穩定,影響患者心理狀態,負性情緒得以緩解,進而影響生理水平,調節體內循環、影響內分泌及呼吸功能,從而減輕軀體疼痛程度[17-1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訪視中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原因為此干預方法中肌肉放松訓練可協調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平衡,增強骨骼肌張力,減輕機體應激狀態;音樂療法使患者身心放松,心率及耗氧量等隨之降低,使其負性情緒有所緩解,疼痛程度顯著降低,從而加快術后恢復情況[19-20]。
綜上所述,音樂療法結合肌肉放松訓練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訪視中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其疼痛程度,利于術后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