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超,梁 平,翟 瑄,劉 星,瞿向陽,紀文元,韓環立
(重慶醫科大學兒科學院,重慶 400014)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高等教育學校必修的思政課程,其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實踐的學科,其基本原理在兒外科臨床教學和課程思政的建設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空間[2]。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和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的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3-4],充分發揮了2種學習環境的優勢,重構教學設計,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已逐漸成為現代化教學的主流模式[5]。本研究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基礎,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在兒科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本院兒外科輪轉學生49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混合教學組24人和傳統教學組25人。兩組均在兒外科各專業組輪轉期間進行10次臨床教學活動。
1.2教學方法 混合教學組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教學查房+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BL)教學。傳統教學組采用傳統教學查房+傳統PBL教學。
1.2.1預習 混合教學組通過線上資源預習,包括在線小講座、專題教學、常見病診療常規等,節省現場教學時間。通過線上學習提前了解所講疾病的臨床特點,并拓展專業知識。傳統教學組僅按常規發布預習任務。
1.2.2示教和教學查房 混合教學組:教師做課程介紹、知識點梳理歸納、臨床診療技巧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及臨床應用的講解,約20 min。然后進行臨床示教和教學查房,剖析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認真辨識其中所含的哲學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全面和發展的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約40 min。傳統教學組:予以傳統示教,進行40 min的小講座,以幻燈片講解為主,結合部分視頻和圖片資料。然后進行教學查房40 min。
1.2.3PBL討論 混合教學組:將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PBL病例分階段討論,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討論,討論中,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教學資源,充分剖析案例中所蘊含的哲學基本原理和應用價值,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更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研思維、臨床思維,培養辯證、發展、唯物、客觀的思辨能力。傳統教學組:進行標準的PBL教學,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學生分組、分階段討論。本環節兩組教學時間均為40 min。兩組均由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和評價。
1.2.4課后討論 混合教學組課后進行線上討論和答疑,討論思考題。學生就課程中未解決的問題或感興趣的問題,在線上討論,教師予以引導和作答,鞏固教學效果,舉一反三。傳統教學組無此步驟。
1.2.5知識點測驗 將小講座、示教、教學查房內容,以及PBL相關內容匯總制作測驗題,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測驗,了解教學成效。
1.3評價方法 通過對比測驗結果、同行教學查房質量評分、PBL教學評分對教學進行評價。同時向學生發放教學反饋調查表,內容包括教學時間利用度、教學資源利用度、學生參與度、學生主動性、學生興趣程度、學生滿意度、知識掌握程度、知識拓展程度、自主學習能力、思辨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問診查體能力、醫德醫風建設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評價2種教學模式下教學綜合成效的差異。兩組教學模式技術路線圖見圖1。

圖1 兩組教學模式技術路線圖

2.1兩組學生教學質量評價比較 兩組的10次臨床教學活動中,教學查房質量評分和PBL教學評分均獲得評價。混合教學組教學查房質量評分和PBL教學質量評分均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教學質量評價比較分)
2.2兩組學生測試成績和教學反饋評價比較 兩組學生測試成績平均分和教學反饋評價均獲得收集和統計?;旌辖虒W組學生測試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且在學生的教學反饋中,各項得分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測試成績與教學反饋評價比較分)
3.1醫學生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6]。高校大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骨干力量。醫學高校學生實習階段,也是從學生到醫生、從理論到實踐、從校園到社會過度的關鍵時期。通過加強醫學高校醫學生的思想建設,牢固樹立醫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課程思政建設應在醫學生培養各階段貫穿始終,既要切實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又要將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完美融入教學,值得思考[7-8]。
3.2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應用價值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認識論與方法論的統一,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其基本原理不僅在醫學生實踐教學中有著廣闊應用前景,更是對培養醫學生科研和臨床思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醫學生培養的過程中,要學會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全面融入兒外科醫學生臨床教學中來。本研究中混合教學組從教學查房、到PBL教學均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應用于兒外科臨床教學,有著其廣闊的空間和極強的實用性[9]。例如,“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原理認為[1]: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此原理應用于醫學生臨床教學,可理解為:疾病本身是客觀的,其病因、臨床表現也均是客觀的,不以醫生的主觀意識而改變。指導學生分析病因時,應基于循證醫學證據,如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而不能主觀臆斷和憑空捏造。又例如“共性與個性”原理認為[1]:任何具有共同本質的事物均具有一定的共性。共性又是以個性來表現的。這一原理反映在醫學生臨床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不要生搬硬套,隨意發揮。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外科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和預后,均與成人外科疾病明顯不同,如果混為一談,認識不到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就會造成不良后果。再例如“量變和質變”原理認為[1]:量的積累到一定限度后就會發生質變。這一原理不僅能夠很好地應用到馬蹄足、脊柱側彎等循序漸進的矯形原理中,更體現在一些疾病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中,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通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逐漸積累,最終提升自我,在學習成效上產生質的飛躍。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有“現象和本質”原理、“普遍聯系”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等諸多基本原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疾病本質、發展變化規律,還能幫助其掌握實事求是的科研思維,克服學習上和思想上的困難。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也作為一把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幫助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價值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做出貢獻。
3.3兒外科醫學生臨床教學的現狀和挑戰 兒外科醫學生臨床教學主要以小講座、教學查房、臨床實踐教學等方式進行,而在推行醫學生培養與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并軌的今天[10],臨床教學更加任重道遠,既要兼顧常見病、多發病的學習,臨床技能的培訓,臨床思維的建立,還必須兼顧思政建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為畢業后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新形勢下,醫學教育任重而道遠[11]。然而,現有的兒外科臨床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1)思政課程未完全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課程思政建設流于形式,難見成效。(2)教學組織分散,不易管理,缺少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平臺。(3)學習活動參與程度欠佳。(4)傳統講授成效有限,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不足。(5)資源利用率低、學習效率不高。(6)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后疫情時代背景下,挑戰和機遇并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優勢凸顯。
3.4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MOOC+SPOC學習相結合,優化學習資源的配置,改變學習方式,重構教學設計,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靈活性[12]。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學生打造參與度高、個性化強、交互性好、靈活高效的學習體驗[13-14]。
本研究中,混合教學組通過線上發布預習作業、提供線上學習資源、線上討論答疑等模式,優化教學資源利用率,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線下教學通過床旁示教、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教學查房、PBL教學等多樣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和滿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互線上資源與互聯網教學模式的優勢,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客觀性、發展性和實踐性,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結合融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現場教學,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創造性,打造出線上與線下混合、課內與課外互通、學生與教師互動、教學與評價統一、思政與臨床融合的全新教學模式,在兒外科臨床教學中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