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鵬,翟 驍,蔡 嬌,湯陳琪,常易凡,白玉樹,李 明,孫 瑜
(1.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 201805;2.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 200433;3.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 200041)
靜脈切開術是通過切開皮膚在直視下將導管插入靜脈,為輸液或抽血建立靜脈通道的一項技術。在搶救危重癥患者,特別是在戰爭、災難等特殊環境下,靜脈切開是實施有效搶救的救命手術。而隨著靜脈穿刺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及穿刺設備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靜脈切開術在臨床的應用中較既往明顯減少,學生在課程學習當中容易產生輕視、懈怠等心理。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促進思政教育與傳統課程有機融合,將育才與育人相統一,有利于拓展專業教育深度,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問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在全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保證課程教學質量,拓展思政元素,打破思政教育“孤島”困境格局[3],促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作用,發揮好價值引領的作用,進而達到從“要我學”到“我想學”的轉變[4]。外科學教研室以手術外科學基礎課程“靜脈切開術”為例,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對教學效果做出分析評價。
1.1一般資料 以某軍醫大學2019級本科學員176人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思政組進行分組教學,均由相同教員分別進行外科學基礎課程“靜脈切開術”帶教教學。思政組有92名學員,其中男80名,女12名,平均年齡(20.360±0.546)歲。對照組有84名學員,其中男73名,女11名,平均年齡(20.480±0.591)歲。兩組學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學員均來自同一專業,前期學習課程完全相同。
1.2教學方法
1.2.1課程設計 對照組采用傳統授課方法,思政組采用融入思政教育后的課程教學。40 min理論教學后,立刻進行靜脈切開術動物外科實踐操作,操作全程采用改良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表評估,操作結束后,思政組學員完成三點評分教學滿意度量表的問卷。
1.2.2思政元素的拓展 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外科學教研室教師通過討論, 在各個教學要點設置思政要素融入點(表1)。通過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引發學員思考,培訓臨床思維,促進思政教育與傳統課程形成合力,同向同行,提升教學效果。

表1 思政教育融入“靜脈切開術”教學
1.3教學效果評價
1.3.1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評估(DOPS) DOPS是一種在真實臨床醫療環境中用以量化學員操作技能能力的評估手段[5],是目前形成性評估中最重要和廣泛應用的幾種模型之一[6],在學員操作過程中能給予即時性評估和反饋,現已成為臨床實踐教學技能考核的主要方式[7-8],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
1.3.2三點評分教學滿意度量表 對于學生滿意度的調查,參考既往研究[9-11],從課程興趣、教學成效、思政教育融入教學接受度3個維度進行三點評分,其中1代表不滿意,2代表一般,3代表滿意。

2.1兩組學員改良DOPS評分比較 共計發放改良DOPS評分表176份,回收176份,帶教教師測評滿意度為(7.810±0.824)分,學員測評滿意度為(7.850±0.817)分,顯示測評結果有效。在術前準備工作(包含動物備皮、洗手消毒、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等),靜脈切開術的操作要點掌握,無菌觀念,術后處理,整體表現和操作時間方面的評分,思政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余方面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改良DOPS評分比較分)
2.2思政組三點評分教學滿意度量表評分 思政組學員對思政教育融入傳統教學的接受程度較高。96.7%的學員對課程學習興趣程度滿意,94.6%的學員對教學效果滿意度較高,94.6%的學員認為思政教育的融入能有效提高對課程的興趣,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及滿意度。
為探討將思政教育融入手術外科學基礎課程的方法與效果,本研究以某軍醫大學2019級176名學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教學。結果表明,思政組在術前準備工作、靜脈切開術操作掌握度,無菌觀念,術后處理,整體表現及操作時間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梢姡谑中g外科學基礎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對學員掌握操作性、主動性要求較高的內容有很大幫助。
外科學手術基礎課程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由理論課學習走向操作實踐的橋梁課程,也是外科學的入門課程。但作為橋梁課程,與醫學生前期的理論學習特點不同,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對于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動手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以下幾點問題:(1)教學內容較為基礎,隨著臨床技術及設備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基礎操作內容在臨床實踐中較少見,學生對現今應用廣泛的高精尖技術更感興趣,從而對基礎的外科學操作技術容易產生輕視、懈怠的心態,在學習的主動性上就有所缺失。(2)課程教學重實踐,輕理論,輕人文。日常教學安排較為緊湊,為了能給學生預留更多操作時間,對于理論授課往往浮光掠影,匆匆帶過。期望在實踐中,邊做邊講,然而學員初次接觸操作,往往難以一心二用,顧此失彼,最終理論與實踐結果均不盡如人意,造成學員內心的受挫感,對后續學習有畏難情緒。(3)傳統授課方式注重知識快速灌輸,難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當下學習的基礎操作與未來的臨床工作的緊密聯系,缺乏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本次研究根據外科手術學基礎課程的特點,以“靜脈切開術”教程為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豐富教學內容,進而克服了傳統教學授課的一些難點。根據改良DOPS結果顯示,思政組在術前準備工作、靜脈切開術操作掌握度,無菌觀念,術后處理,整體表現及操作時間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思政教育融入傳統授課,例如結合臨床實際,通過救治實際案例的講解,引發學員對掌握“靜脈切開術”的必要性的思考,激發學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要我學”到“我想學”的思想轉變。對于初次接觸手術外科學基礎的學員,內心如果沒有對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視,容易犯很多共性錯誤。例如課前理論學習沒有認真聽講,術前準備容易丟三落四,無菌操作容易忽視,靜脈切開術基礎知識沒掌握,導致實踐中往往顧此失彼、操作時間延長。而通過結合武漢抗疫的實例講解,培育社會責任感,激發愛國熱情。在學員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幫助學員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好價值引導,培養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因而思政組整體表現優于對照組,教學滿意度和接受度也較高,與既往研究的結果具有一致性[12]。
總之,在手術外科學基礎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對學員掌握操作性,主動性要求較高的內容有很大幫助。思政教育可進一步融入更多課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