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和歷史的浪漫加成,造就了黎耕老師身上‘科學的感性’。這是讓我很開心的一門課。”對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黎耕及其開設的《天文學史》課程,有學生這樣評價。課堂內,黎耕在小教室里放眼大世界,回望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課堂外,他也像一代代天文官那樣,守護著這片歷史的星空。
2017年,黎耕加入《天文學史》課程授課團隊,開始承擔部分授課任務。作為一門具有通識屬性的專業選修課,選課學生來自不同院系。黎耕發現,即便是本院(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的選課學生,也有近半數沒有天文學背景。“對學生們而言,天文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黎耕說,“我希望把更多的內容呈現給學生,大家不只是聽個熱鬧,而是能真正學到東西。”為了這個目標,黎耕在課程中傾注了大量心血。自2020年秋季學期起,由于課程授課團隊調整,黎耕開始獨自完成《天文學史》的全部授課任務。每次課前,黎耕會拿出相當多的時間準備,辦公室、校車上,多是他備課、改幻燈片的身影。對他而言,一次3學時的課,等于一周的辛苦備課和近百張幻燈片的精彩呈現。
如今,黎耕和《天文學史》課程已共同走過五個年頭。五年間,課程內容不斷調整完善,最終編織成了由“天文學如何改變世界”開篇,從天文學的起源、革命講到“觀天巨眼”,再到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的一張由14個教學模塊組成的知識大網。《天文學史》的課程屬性已由原先的一級學科普及課變為公共選修課,向更多對天文學感興趣的學生開放。
(摘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2022年4月9日)
◆素材解讀
經過五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黎耕在大學開設的《天文學史》課程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冷門”課變成了“熱門”課。考古天文學雖然缺少人們的關注,但它卻有著很深的研究價值。黎耕用熱愛、專注以及對科學的熱情,讓研究天文學史成為了一件很“酷”的事。從零開始,處處坎坷;開拓堅持,必成坦途。
◆適用話題
開拓精神 甘于寂寞 科學熱情 做事專注 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