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英
(臨沭縣人民醫院兒科,山東 臨沂,276000)
腹瀉的發病大多和細菌、病毒感染有關,具有季節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在腹瀉發生時,伴有的臨床癥狀還有發熱、腹痛和惡心、嘔吐,其中嬰幼兒為該疾病的高發群體,發病后不但會造成嬰幼兒發生脫水、電解質代謝紊亂,還會引起小兒營養不良,從而對小兒生長發育造成影響。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會破壞小兒消化功能,飲食不合理、氣候突變等也會導致小兒腹瀉。輕型腹瀉患兒會出現一些胃腸道癥狀,如食欲低下、大便次數明顯增加、全身乏力、惡心等,給予患兒相應治療措施后即可恢復。重型腹瀉患兒,病情更為嚴重,除上述癥狀外,還有會有明顯的中毒癥狀,如脫水、低鉀血癥、精神萎靡等。若未及時接受治療,會造成患兒死亡。在全球5 歲以下的兒童中,患有急性腹瀉的患兒每年大約有30~50 億人次,雖然我國整體國民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人民也越來越重視健康,小兒腹瀉的發病率正在逐漸下降,但目前患小兒腹瀉人數依舊較高,因此應重視對該疾病的治療。在小兒腹瀉的治療中,使用安全有效的藥物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而且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金雙歧聯合蒙脫石散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臨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2 例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 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5 例,女21例;年齡3 個月~3 歲,平均年齡(1.34±0.41)歲;輕度脫水31 例,中度脫水15 例;大便鏡檢異常32 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6 例,女20 例;年齡6 個月~3 歲,平均年齡(1.25±0.36)歲;輕度脫水32 例,中度脫水14 例;大便鏡檢異常30 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患兒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臨沭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相關檢查后符合《兒科學(第七版)》中有關小兒腹瀉的診斷標準者;②無相關藥物過敏史者。
排除標準:①重度脫水者;②研究配合度較低者;③1 周內使用過活菌抑制劑者;④合并嚴重血液系統疾病和嚴重肝功能障礙者。
兩組患兒均完善各項檢查,對患兒均采取靜脈滴注補液、口服補液鹽等常規治療,飲食以清淡為主,多給予患兒有營養的食物。
對照組患兒在此基礎上采用蒙脫石散(生產企業:湖南中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621,規格:3 g*6 袋)治療,溫水送服,1 歲以下患兒3 g/d,3 次/d;1~2 歲患兒3~6 g/d,3 次/d;2~3 歲患兒6~9 g/d,3 次/d。
觀察組患兒采用金雙歧片(生產企業: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04,規格:6 片/枚*2 枚/盒)聯合蒙脫石散進行治療,金雙歧片用溫開水或者溫牛奶溶服,1歲以下患兒1 片/次,3 次/d,1~3 歲患兒,2 片/次,3 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3 d。
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發熱、腹痛、嘔吐、腹瀉等為患兒主要的臨床癥狀。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治療48 h 后,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次數恢復正常為顯效;治療48~72 h 后,患兒的部分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大便次數明顯減少為有效;治療72 h 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更嚴重,大便次數未減少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兒營養指標。營養指標主要包括患兒的血紅蛋白和清蛋白。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發熱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腹瀉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紅蛋白和清蛋白水平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紅蛋白、清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腹瀉作為消化道綜合征的一種,會增加大便次數,改變大便性狀,除此之外,患者會同時伴有惡心、嘔吐、發熱以及腹痛等癥狀。在嬰幼兒群體中,腹瀉有著極高的發病率,會引起患兒脫水、破壞電解質平衡,導致患兒出現營養不良,不利于患兒正常發育。患兒出現腹瀉,會引起大量病原菌在其腸道內繁殖,破壞微生態平衡,導致患兒腸道的抵御功能降低。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 ,可以將小兒腹瀉分成兩類,輕型腹瀉和重型腹瀉。病菌進入患兒腸道后,會破壞腸絨毛,不但會導致腸道無法正常吸收鈉、鉀和水分,還會降低雙糖酶的活性,破壞患兒腸道正常內環境,從而引發腹瀉。小兒在發生腹瀉時,其腸道內的厭氧菌數量會下降。在治療時,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不但不能發揮有效的治療效果,還會使得患兒菌群紊亂加劇,因此在進行治療方法的選擇時要慎重。
由于小兒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其酶活力和正常人相比更低,消化酶和胃酸容易分泌不足,在進食時對食物質和量的變化很難快速適應,在進行人工喂養時食物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腸道感染的發生率也比較高,另外小兒對胃內細菌的殺滅能力較低、胃內液體進入量較多等也是造成腹瀉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蒙脫石散屬于一種蒙脫石微粒粉劑,為天然藥物,其紋狀分子結構層,對腸道內細菌、病毒以及其產生的毒素具有吸附作用,并且和特定的攻擊因子相連同,在消化道自身蠕動下排出體外,起到抑制致病菌生長的作用,且在腸道內形成一層保護膜,使得腸道對攻擊因子的防御作用有所提升。蒙脫石散可以對患兒腸道內的病毒和細菌進行固定、吸附和抑制,同時還可以覆蓋消化道黏膜,與黏液蛋白結合后增強腸黏膜的防御功能。另外,蒙脫石散不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不會對患者產生刺激作用,不會發生不良反應,只有在服用過量時,可能出現大便干結、便秘等情況。臨床上越來越多使用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案例,并且取得了一定療效。據報道,應用微生態制劑,可以對腸道內微生態環境進行有效調節,調整腸道內菌群,使得腸道盡快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雙歧三聯活菌具有抗感染的作用,主要定植在機體黏膜上皮細胞中,在急性和慢性腹瀉的治療中效果明顯。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是金雙歧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作為三聯活菌制劑主要作用于患兒腸道中,可以直接補充腸道內缺失的菌群,在腸黏膜表面形成膜菌群,不但可以抑制致病菌生長和保持腸道正常蠕動,還能阻止致病菌入侵腸道。針對抗生素導致消化道內菌群失調亦會導致腹瀉的發生,臨床也多采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治療。雙歧三聯活菌片經口服后可在腸道形成保護屏障,抑制腸道致病菌,阻止致病菌及相關毒素的生長,進而調節患兒的腸道蠕動功能,促進患兒腸道正常菌群功能和腸道循環的改善,最終減輕患兒的腹瀉及腹痛等臨床癥狀。
雙歧三聯活菌聯合蒙脫石散可以有效固定和抑制消化道中的病菌和毒素,不但不會產生不良反應,有較高的安全性,而且能顯著提高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發熱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腹瀉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紅蛋白和清蛋白水平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紅蛋白、清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雙歧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單一采用蒙脫石散,安全性較高;并且蒙脫石散可防御攻擊因子且能夠提高胃腸道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雙歧三聯活菌片可增加腸道益生菌數量,減少致病菌在患兒胃腸道內定植, 且能誘導機體各種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的產生,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腹瀉的發生。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確切臨床效果仍需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來證實。
綜上所述,金雙歧聯合和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和促進患兒康復,對于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況具有積極意義,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