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英,陳慧玲,張 玲,沈 靜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1]。2019 年3 月18 日,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指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同時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像鹽,鹽對健康很重要,但是人不能光吃鹽,吃鹽的最好方式是把它溶解到各種食物里邊,自然而然的來加以吸收,而課程思政是專業課和真善美的結合[3],將其融入整個課程體系中,可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育人作用。
人體機能是根據護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將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等多門學科優化、融合形成的一門綜合性醫學基礎課程,是護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具有依托基礎、承接臨床、輻射科研的特點,課程以實踐教學為載體,將實驗對象視為“虛擬患者”,通過小組成員間密切合作,模擬真實的職業環境,利用動物模型模擬臨床工作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與崗位工作過程相似的學習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應急處理、團隊合作及科學研究等能力。那么如何實施課程思政及實現課程教書育人的雙重功能,課程組在人體機能實驗教學中進行了嘗試。
(1)注重家國情懷的培養,加強生命教育。(2)加強對護理、助產專業工作崗位的認識,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及敬業意識,培養其奉獻精神。(3)培養學生科學的臨床辯證思維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使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4)加強關愛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
人體機能實驗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政教學具有可行性,但要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相結合并非易事。課程組教師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將一些優秀人物事跡引入課堂,如在做神經肌肉電生理實驗前,線上向學生推送短視頻,介紹2020 年感動中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事跡。在課中講到神經肌肉興奮機制時,以身患漸凍癥、堅持抗疫一線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說:“能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詞這樣說,“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4]。在講授實驗設計如何立題時,舉例屠呦呦的事跡,在20 世紀60 年代,瘧疾流行,屠呦呦擔任國家“523”抗瘧藥物研究課題組組長,她廣泛收集整理歷代醫學書籍,多方請教中醫專家,先后收集了2 000 多種方藥,帶領課題組成員經過300 多次篩選實驗,確定以中藥青蒿為研究方向,雖歷經190 多次失敗,但她始終沒有放棄,最終獲得成功。為證明藥物安全性,她以身試藥[5],她這種永不放棄的科學探索精神、以身試藥的奉獻精神、臨危受命的愛國情懷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人體機能實驗教學中部分實驗項目與思政元素的融合點見表1。

表1 人體機能實驗教學思政元素融合點
教師深入研究,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新遴選知識點,重構知識體系,使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以動脈血壓的調節及體液分布改變在急性失血中的代償作用為例,根據護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情況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問題鏈教學法傳授課程內容,思政元素經過提煉后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達到春風化雨的效果。
課前:讓學生明確實驗教學目的,對實驗結果有預判;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學會處理醫患關系,提高其人文關懷能力等。課中: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先導病例素材,采用問題鏈教學法,師生共同總結知識點,提升其職業責任感和自豪感,讓學生珍惜生命、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操作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加強巡視,要求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實驗現象,遇到意外情況,教導學生應急處置時要沉著冷靜、動作敏捷。課后:對整個實驗流程進行梳理總結,要求學生書寫實驗報告,培養學生嚴謹、誠信、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以人體機能學課程動脈血壓的調節及體液分布改變在急性失血中的代償作用章節為例,實驗教學過程見表2。

表2 人體機能課程部分章節實驗教學過程
為了解人體機能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和學生接受度,進一步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在課程結束后,對部分班級隨機進行教學效果的調查。共發放調查表100 份,回收有效調查表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見表3)。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認可度較高。

表3 人體機能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調查情況(n[%])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單憑一門課程就能取得育人成效。把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訓全過程,努力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扎實的學術、本領過硬的技術、方法科學的藝術,這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