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在分析產業鏈、供應鏈的基礎上,精準設計、精準施策、夯實基礎,做強優勢集群,補齊突出短板和弱項,唯有如此方能進一步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
今年4月,江蘇印發《關于有效應對疫情新變化新沖擊進一步助企紓困的政策措施》(下稱《措施》),出臺22條扶持政策,聚焦廣大市場主體的“急難愁盼”問題,著力穩住全省經濟基本盤。
此后,包括金融、稅收等在內的一系列細化政策相繼推出,各地也出臺了相應的助企紓困政策,以幫助受沖擊的企業渡過難關。應對疫情沖擊挑戰,制造業大省——江蘇正在不斷引導政策、資金、服務等要素向中小企業集聚,助力企業強筋壯骨,為穩住經濟基本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提供支撐。
對此,企業家獲得感如何?仍有哪些期盼?自身又有著怎樣的妙招?聽聽他們怎么說。
轉型與拓展是一劑良藥
吳曉軍(南京朗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我們所處的行業中,不少企業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面臨資金短缺以及缺乏優質項目的問題。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救并實現企業轉型是包括朗輝光電在內的不少企業所思考的問題。此前,朗輝光電是一家專注于照明工程的企業,近幾年,我們在原先業務的基礎上,拓展出聚焦夜經濟以及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水務等在內的新業務。轉型與拓展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亦是企業抵御此次困難的一劑良藥。
針對此次疫情,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紓困政策,在認真研讀后,我認為政策在紓困方面為企業提供了不少助力。但是作為一家體量不大也不小的企業,朗輝光電能夠享受的包括稅收減免在內的有力舉措并不多。希望政策能夠擴大惠及面,也能照耀到朗暉光電這樣規模的企業。另外在融資方面,企業有時會出現“燈下黑”的情況,無法及時掌握金融機構推出的一些惠企融資產品的信息。希望有關部門能通過各種途徑宣傳這些惠企的金融助力政策,讓企業及時獲得信息,幫助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渡過難關。
練好內功? 迎接春天
周山(南京嘉頓水木生態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目前,工程景觀設計行業的現狀是“贏者通吃、大者通吃”,對于不少實力不夠強大的企業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如今,工程景觀設計行業存在著部分持續轉包的不良情況。在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的處境更為艱難。但這并不意味企業可以在困難中“躺平”,企業家們依然需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實現從“剩者”到“勝者”的蝶變。
疫情并不是企業停滯不前的借口,這時更要迎難而上,在危中尋機。作為一家工程景觀設計企業,嘉頓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期,開拓、深耕西部市場,贏得了一波發展優勢。盡管因疫情反復,公司業務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停頓的經營活動無異于一場特殊的壓力測試,許多平時隱藏在深處的隱患這時可能會浮出水面。因為經營活動放緩,管理層也有較多的時間來不受干擾地思考和探索。因此,企業要充分利用好這個讓我們“慢”下來的時機,梳理商業模式,尋找自救方法,提升員工能力,在此時練好內功,一起期待復蘇的春天。
做減法,不盲目擴張
張海霞(江蘇張馳輪轂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0年,疫情暴發后,張馳輪轂在逆勢中迎來海外市場的突然性增長。面對逆勢中的增長,我們認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發現這一增長十分反常,且不具有可持續性,企業不能因為反常的增長就調整產能。此后的市場印證了我們當時的判斷。全球通脹率不斷高企,海外市場也因此日趨萎縮。疫情疊加風云突變的國際形勢,給我們這樣的出口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更要守好底線,在危機中做減法,不盲目擴張。“活下去”是企業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疫情讓許多企業的經營陷于停滯。對像張馳輪轂這樣的制造型企業而言,工廠生產因供應鏈中斷而停滯,確實有著很大的經營壓力。與此同時,國內產能過剩和海外市場疲軟也為企業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盡管大環境并不樂觀,但創業者依舊要保持樂觀。對企業來說,活著就有希望。
希望政策能夠加大惠企的力度,鼓勵消費,刺激消費市場。下一步,張馳輪轂將加大國內市場的開拓力度,將重心轉向國內市場。
積極實現數字化轉型也是一種自救
孫超(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匯通數科CEO)
企業在危機中不能完全依賴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積極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也是一種自救。
我們服務的一家企業讓我感觸特別深。此前,這家企業主要是做線下的保健業務,比如提供洗腳、按摩服務。疫情后,這家企業并沒有因為線下服務停滯而受到沖擊,反而通過數字化獲得了新的發展方向。在疫情期間,利用直播等數字化方式,這家企業將原先的用戶資源盤活,在此基礎上發展起直播“帶貨”的業務,實現了逆勢下的增長。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擁有線上平臺的企業反而得到了大顯身手的機會,一些不具備線上平臺但是具有數字化能力的企業,也快速和平臺對接,找到自己的機會。數字化技術在此次危機中,為各種需求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社會價值來說,數字化技術都讓我們感受到其帶來的溫度與力量。企業要真正動起來,讓自己成為一家擁有數字化技術的公司。
人才培養,為企業發展蓄力
王益(江蘇頂晶融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新能源行業作為目前發展勢頭正旺的風口行業,相比于其他行業,在疫情中受到的沖擊較小,但依舊面臨著一些發展上的問題,比如人才的培養和留用問題。為解決這一困境,頂晶近年來與多所高校合作,為眾多優秀在校大學生提供了實習、就業崗位,在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為青年就業助力。
做好現在的年輕人培養,是企業迎接下一輪經濟增長,贏得發展的必要條件。長期來講,企業要思考怎么樣去解決人才資源的開發問題,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支持,做好人才儲備。要看到將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越是在經濟下行的壓力過程當中,越要挑一些有創新能力、發展前途的人才到自己企業里來,為企業的未來蓄力。
抱團取暖謀發展
田坤(南京大長三角企業智庫有限公司董事長)
當前企業面臨極度復雜與不確定的外部環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對經濟寒冬,企業的目標從發展壯大轉變為求生存、活下去。疫情之下,抱團取暖、資源整合共享是為企業注入活力的一個好辦法。對于無法憑借自身能力抵抗危機的企業,可以通過橫向、縱向聯合的方式抱團取暖,共度“寒冬”。有能力的大企業也應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持,幫助它們共渡難關。
與此同時,商會、園區也可以依托組織優勢為企業提供更多合作的機會,促成各方在困難時期進行資源優化,整合優勢資源,激發企業新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