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懿
摘 要:科技改變生活,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更多的孩子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對閱讀書籍沒有那么的渴望。但是,孩子的成長要依靠閱讀書籍來充實,一本好書能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溫暖,在書中獲得的快樂更持久。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離不開閱讀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階段是打好學生閱讀、寫作基礎的關鍵時期。學生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和能力能夠為今后學習做鋪墊。要使學生通過閱讀豐富文化知識和人文知識,提高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獲得全面發展。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況
在語文教育改革實施之后,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向已經越來越好,整體的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升。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還有一些問題存在,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缺少自主閱讀
雖然已經開展了很長時間的新課程改革,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語文教師沒有及時地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還是以灌輸式教學作為主要的閱讀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都缺乏重視,經常用自己的想法來代替學生的想法,沒有辦法有效地對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進行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運用全新的理念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開闊思維,幫助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的教師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相符,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
(二)閱讀教學內容枯燥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對教材過度依賴,導致閱讀資源和閱讀內容過于單一,閱讀環境相對更加封閉,學生沒有機會對課外學習的資源進行接觸,他們的閱讀面也較為狹窄,這對學生的閱讀視野的擴展十分不利,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教師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導致教師在講解完教學內容時已經快要下課。學生缺少自主閱讀的時間,也就導致他們沒有辦法進行自主閱讀訓練,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給予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一貫采用的方式如下所述:課程開始首先介紹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然后對閱讀材料的段落進行劃分;其次,便是對閱讀材料的中心以及各個段落的概括,最后,說明文章的主旨以及對文章的升華。這樣的模式讓每節閱讀課的流程都是一樣的,所進行的閱讀也是被動且機械的,使得學生不能有自己發揮的空間,不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感受文章。因此,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主性去探索,也就是需要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并鼓勵學生自主進行閱讀,閱讀完后講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和理解,這樣的氛圍中提高閱讀能力。
比如,在《搭石》一文中,語文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在閱讀完文章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閱讀體會,從任意角度來說并且不限定范圍。此時,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有的學生說:“我感受到了鄉親們的熱情,和家鄉的風景之美。”也有的同學說:“我對于汛期很感興趣,回家要搜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還有同學說:“我覺得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些詞語寫得很好”大家都各抒己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觸,同時也有不一樣的收獲。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年齡較小,對于事物的觀察和認知會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影響,如果家長和老師都沒有對閱讀引起重視,學生也不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何談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活潑好動的學生安靜下來,手捧一本書,首先要做到為學生營造安靜的氛圍,讓他們在安靜的環境中,平復心情,鉆進文中,潛心閱讀。其次,讓學生融入到閱讀中去,細細品味文章的內容,慢慢讀,慢慢想。最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試著思考和理解,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更有利于對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
比如,在《臘八粥》一文的教學中,這篇文章相對比較長,此時語文教師要組織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指導學生靜下心來,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以及文中人物的對話,來體會八兒的饞樣。同時,感受一下作者對等粥和喝粥的兩部分描寫,詳略得當,將人物的情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自主內驅力的影響下學生才會主動去做一件事,才能具備這方面能力。所以,興趣可以指引學生進入深入閱讀,長此以往,便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教學時,首先可以讓學生對閱讀充滿好奇和興趣,可以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有興趣去閱讀文章。然后,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的內容,提出一個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問題,讓學生去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找到答案,增加成功的體驗,而且趣味性的問題可以推動學生更加積極地去探索。
比如,在《飛行的秘密》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具有吸引力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尤其是科學領域。因此,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人類只有通過光和亮才能看到周邊的事物,可是有一個生物——蝙蝠,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依然可以捕捉蚊蟲,在空中飛行時不會與東西相撞,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通過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對本篇文章更加有閱讀的熱情。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教師一定要進行重視的環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要求,想要真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就一定要結合新課程改革進行創新性閱讀教學,給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確保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淑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J].理論月刊,2011(1).
[2]張艷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素材積累引導策略研究[J].中華語文教育.
[3]楊莉娜.淺談如何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語文天地,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