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
摘要:隨著河南省鄉村數字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電商賦能數字鄉村發展的潛力雖然已經明確凸顯,但是同樣也面臨一些不足。本文以數字鄉村建設為背景,分析了農村電商對河南省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以及農村電商面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數字鄉村背景下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數字鄉村 河南省 農村電商
2020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有城市現代化,也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強調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并指出建設數字鄉村,要大力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在流通領域,要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促進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2022年1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聯合發布《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 2025年)》,該計劃部署了“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重點任務,即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數商興農”等工程,推動農產品電商轉型升級、提升農產品品牌任務,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等,為農村電商發展夯實基礎。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成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農村電商有助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一般來講,城鄉數字鴻溝是指城鄉居民在擁有和使用信息技術方面的差距。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是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截止到2020年年底,河南省網民規模由2015年的7355萬人增加至8836.5萬人,從城鄉分布來看,城鎮網民由4886萬人增加至5514萬人,農村網民由2469萬人增加至3322.5萬人,農村網民規模實現平穩增長的同時,城鄉數字鴻溝也在不斷縮小,這與河南省近幾年農村電商的迅猛發展是分不開的。農村電子商務化,必然要以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電話、電視等各種通信手段為依托。近期,河南省立足自身實際,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建設5G基站3.4萬個,并積極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及時撥付項目資金用于支持500個行政村4G基站建設,此舉不僅能夠有效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也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二)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數字經濟發展
農村電商的推廣和應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使交易主體多元化的同時幫助農民科學的決策、指導生產,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河南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具有巨大的網購消費潛力和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據省商務廳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共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341.5億元,同比增長15.3%;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94.8億元,同比增長22.9%。此外,河南省已累計認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99個,全省淘寶村增加至188個、淘寶鎮增加至121個。
中國牡丹畫第一村——平樂村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近幾年依托電商平臺,采用“政府+服務商”模式助力了當地產業的發展,截止2021年年底,牡丹畫線上交易額累計突破7720萬元,同時也帶動裝裱、包裝、物流等產業發展,每年為當地綜合創收過億元。不僅如此,牡丹畫產業的發展也給平樂村的餐飲、旅游等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村委專門成立了“平樂水席服務協會”,承辦業務,培訓學員,聘請名廚,講授烹藝,既發揚了傳統飲食宴飲文化,也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平樂村已經從默默無聞的小村莊發展到聞名全國的旅游打卡勝地,農村電商不僅刺激當地消費市場的興起,也積極推動了當地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電商促進提升鄉村數字化治理能力
鄉村數字治理不同于傳統治理模式,不僅強調治理中的數字信息技術運用,還表現在治理主體“數字素養”的提升。農村電商實現了農村商業生態的數字化,其借助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信息技術,能夠跨越地理空間阻隔實施精細化、精準化的治理,比如村民通過電商平臺實現在家門口收發快遞、醫院掛號、水、電、煤氣、話費等線上繳費業務,有效提升了鄉村數字治理效率。此外,農村電商的發展壯大,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年富力強、富有新思想、新技能的創業者回流,對其及時加以正確的培養與引導,鼓勵他們參與鄉村數字治理,逐漸形成有一定帶動能力的排頭兵,這將為鄉村的數字治理集聚堅實的后備力量。
近年來,雖然河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一路向好,但由于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人才流失嚴重等制約因素,河南省農村電商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一)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
農村物流是實現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渠道,物流體系的不健全會嚴重制約農村電商的發展。其主要表現為:第一,物流配送不到位。河南多數農村地處偏遠,村民居住模式較為分散、快遞業務量小,甚至有些地方交通設施落后,導致物流運營成本過高,一些配送員不愿送貨上門,村民不得不親自到鄉鎮領取快遞,費時又費力,降低了村民的購物體驗。因此,“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嚴重限制著農村電商的發展。第二,物流網點的布局不合理。物流企業選址一般偏向于經濟狀況較好的鄉鎮,導致這部分鄉鎮物流網點重復建設,而經濟發展落后的鄉鎮卻不能實現快遞的覆蓋,這不僅降低了物流的使用效率,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第三,預冷、貯藏、運輸等冷鏈物流建設滯后。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生鮮農產品較為豐富,由于生鮮農產品具有季節性、距離遠、易腐爛變質等特性,需要配備完整的冷鏈物流進行全程的溫度控制,以確保食品安全。然而,河南省冷鏈物流發展相對滯后,硬件設施與核心技術更新較慢,且冷鏈建設前期投資大,資金回流周期長,導致成本過高,嚴重影響到農村電商的發展。
(二)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農產品非標準化不僅影響農村電商的長期發展,同樣也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從生產渠道看,農產品標準化涉及選種、種植、加工、運輸等多個供應鏈環節,而最關鍵的環節便是種植。河南多數農產品由小農戶種植,規模小且分散,導致標準化生產較難實現。同時,標準化種植缺乏成熟的科學標準和專業技術人員,致使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品質層次不齊、色澤不一、甚至出現損傷腐爛等問題,嚴重降低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另外,農戶標準化意識淡薄,在農村地區,不少農戶依然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指導農業生產,對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并不積極,使得農產品上行困難。從銷售渠道看,篩選分級是另一關鍵環節,比如按照農產品的大小、形狀、成熟度、新鮮度等進行分級包裝。然而在現實情況中,電商卻很少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包裝銷售,顧客買到的農產品往往形狀各異、大小不均、甚至還會出現劣質農產品,從而大大降低了顧客的復購率,影響農村電商的發展。
(三)缺乏農村電商專業人才
農村電商的發展,人才是重要支撐。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河南省農村居住人口達4428.7萬人,這些人中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思想也相對保守,對接受電子商務的意識比較薄弱,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能力也較低,無法滿足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加之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河南省城鄉二元結構差距日漸拉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城市發展就業,甚至電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也不愿回農村從事電商發展,導致人才外流嚴重。盡管也有人選擇返鄉發展,但是真正懂美工、運營、營銷的人才卻很少。隨著鄉村數字化的發展,既懂互聯網又懂農村經濟的復合型人才更是成為農村電商人才的重大缺口,人才的缺失正在成為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瓶頸。
(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物流體系
健全的農村物流體系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針對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農村地區,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投入,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對于地處偏僻的物流網點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給予適當的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減少其物流成本;在農村電商發展的過程中還應加強政府的監管力度,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其次,要均衡農村物流網點的布局,保證物流網點在農村地區可以全面覆蓋。最后,冷鏈物流上連生產、下連消費,對農村電商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所以應加快實施縣鄉村三級冷鏈物流網絡建設,增加冷鏈運輸車輛配置,提高冷鏈物流專業人員技術水平。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的不斷完善,不僅有助于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也有助于加快數字鄉村建設的步伐。
(二)積極推進農產品標準化,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農產品標準化不僅是實現品牌化的前提,也是保障消費者安全、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首先,河南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專家技術指導和普及農業專業知識等方式幫助農戶按照國家有關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農產品生產,同時電商企業也應加快實施農產品包裝標準、物流標準等標準體系。其次,要充分發揮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對農產品實施安全追溯監管。比如,可將每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種信息均錄入一個二維碼中,然后將其通過包裝標準化貼附在外包裝上,以便消費者對購入農產品能夠放心食用。健全的追溯監管體系在保障消費者安全的同時,也在倒逼農產品標準化的發展,這將有利于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第三,要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加強監督與自我監督,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農產品電商氛圍。
(三)增強培訓針對性,加快孵化農村電商人才
首先,高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孵化基地,要切實根據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科學制定培訓課程與培訓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電商人才培育。其次,加強校企合作聯動模式。建立“產學研”為一體的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機制,積極鼓勵電商專業的師生到企業參觀和實習,提高學生線上線下融合實踐能力和進一步優化教學培訓方案。再次,加強與大型電商平臺的合作。借助其成熟的經營理念和專業的人才隊伍優勢,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人才隊伍。最后,優化人才引進機制。在人才引進方面,河南省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就業創業補貼、住房補貼、貸款額度,提供創業場地和稅收優惠政策等,積極引進外來優秀人才,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四)拓寬農村電商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農產電商產業的發展是推動鄉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河南省農村電商起步較晚,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勢必要投入大量資金來保持農村電商穩定發展。然而農村電商企業大多存在資金水平較低、信用不足、有效抵押資產不足、擔保能力弱等問題,導致農村電商發展存在資金缺口,農村金融資本和農村電商之間資金供需失衡的問題。因此,探索多元化農村電商融資路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成為農村電商發展亟待解決的事情。首先,要拓寬農村電商企業的融資渠道。就需要政府或者金融機構提供和發展各種融資平臺、融資模式,健全投資、融資體系,建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其次,強化農村電商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中小農村電商企業的信用信息納入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并對其信用進行分級管理,同時與銀行實現對接,銀行可根據農村電商企業的信用等級決定是否予以信貸支持。另外,銀行也可對信用等級較高的電商企業給予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最后,要加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宣傳力度,大力普及金融知識,加強支付風險防護措施,促進農村電商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1]邢祥煥,趙愛威.雙向流通背景下農村電商物流體系建設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12):109-112.
[2]廖敏慧.我國農產品電商營銷模式構建研究[J].農業經濟,2019(06): 135-137.
[3]錢俊.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農村電商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研究[J].農業經濟,2018,(11):108-110.
[4]陳鵬.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研究——基于N縣的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0): 206-209.
[5]劉通.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電商平臺創新與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21(19):141-144.
[6]秦渝紅,秦江.農產品流通模式演變的動力機制與創新——以鮮活農產品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8(06): 126-128.
[7]閆立萍,董雪,崔瑩,葛立群.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發展建議[J].農業經濟,2021(08):59-60.
[8]孫永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路徑探索與研究[J].中國儲運,2021(09):146-147.DOI:10.16301/ j.cnki.cn12-1204/f.2021.09.074.
[9]陳雷.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與破局[J].人民論壇,2020(10):72-73.
[10]劉燕,李加斌.農村電商的發展態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分析——基于全國212個村莊4245戶農民的調查[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21(02):31-40.
[11]楊杰.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分析[J].商展經濟,2020,(04): 53-55.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countryside
Dong Jianhu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rural digital constr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potential of rural ecommerce enabling digital rur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learly highlighted, but it still faces some deficiencies. Based on the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e-commerce to the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prominent problems faced by rural e-commer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digital rural background.
Key words: Digital country Henan province Rural e-commerce
(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