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安



【摘要】核心素養是基于社會對人才需求提出來的一種新教育理念,所以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階段,應該將核心素養理念作為基礎,在明確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自主地進行探索和研究,強化學生知識掌握效率,確保學生物理學科素養在良好形成的同時,教學有效性也能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理念;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進行了很大改變,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并能合理制定教學策略,力求學生的水平能整體提升.因而,為保證教學案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教師應該加大創新力度,將核心素養理念作為基礎,強化學生學科素養.
1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實下,一些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逐漸被教師所放棄.針對這些教學理念來說,大多是應用了數百年的教學手段,因為我國人口數量相對較多,而為了能從中選出優秀人才,采用了高考模式.這種方式的標準單一性很強,對分數的關注度比較高.因此,部分學校為了能提升升學率,增強自身的聲譽和影響力,滿足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經常會將學生的成績看作主要的考核標準.為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應試教育的教學手段也隨之產生.在運用這種方式的過程中,對學生不同問題解題方法的講解較為重視,但為何要利用這種方法?這些方法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是什么?并不能在教學中有所體現,久而久之,學生適應了這種方式,便會錯誤地認為學習物理的目的是為了考試,學習的知識并不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錯誤的理解知識的學習沒有任何用處.對于這種錯誤的觀點來說,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無用或知識無用的誤解,還會影響學生整體水平提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增強[1].為了能有效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加以改變,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需要加強對以往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優化,幫助學生糾正以往不良的思想認知,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快速解決學習存在的各類問題和不足,保證學生能產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思想.
2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初中教育體系中,物理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物理素養的形成有很大促進意義,也能幫助學生后續系統學習物理奠定基礎,有利于學生整體水平的增強,但由于受到頗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教學方法以及學生興趣度不高等,導致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和效果一直不能得到提高,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一方面,教師對考試重點和范圍較為重視.就目前來看,雖然素質教育落實越來越深入,并對應試教育逐漸取代,一線教師也積極做出改變[2].然而,在采取行動時,依舊會對應試教育,習慣性地采取傳統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因為思想的根深蒂固,再加上現實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講解的重點依舊放在考試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物理失去了原有的樂趣,甚至會使得整個課堂索然無味.另一方面,實踐活動較少.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實踐性非常強,但結合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現狀來看,卻呈現出了無趣性以及低效性特點.針對初中學生而言,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比起聽,學生更愿意行動.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將實驗教學來當做實踐教學,不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思考和動手,致使學生雖然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非常透徹,但知識的利用卻缺乏靈活性,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常常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
3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3.1 強化對學生質疑意識的培養
所謂的質疑意識,具體是指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疑惑或者疑問,學生的大腦思維不能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以及經驗將問題解決,從而所提出來的疑問.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只有帶著疑問學習,才能發現問題,深入地進行探索和研究,在不斷地思考和討論中將問題快速解決,讓學生能掌握到新的知識,幫助學生快速內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增強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例如 教師在對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知識點講解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借助家里爺爺奶奶的老花鏡,在報紙上觀察上面的文字,將放大鏡靠近報紙,部分人會看到放大的像,但是如果移動凸透鏡,就會呈現出倒立縮小的像,甚至有的學生會觀察到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發放凸透鏡,讓學生在課間利用凸透鏡看一看班級的門牌,觀察所看到的圖象.學生借助同一個凸透鏡會觀察到不同的現象,有的學生會放大上面的字,而有的學生則會看到縮小的字,甚至有的學生會看到倒立縮小的字.針對這種現象,學生必然會產生疑惑,為什么凸透鏡相同,但所產生的現象卻有非常大的差異?是怎樣的原因導致這種差異的?隨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展開實驗探究,由于不同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自己發現的,所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大大增強,能自主地進行思考、研究、質疑并提出問題.借助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幅度提升.之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課堂實驗活動,幫助學生更加立體地認識到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行激發,也可以通過實驗設計以及過程記錄的形式,讓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此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學生還能大膽地進行發現和探索,最終將問題解決,有利于學習自己意識的形成.
3.2 強化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
將核心素養作為基礎,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環節,如果只是一味地借助傳統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讓學生學習知識點,機械性的對知識進行掌握,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根本不能得到提升,學生也無法快速且高效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更不能靈活的對知識加以利用,無法得到科學的鍛煉,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能良好提高.通常情況下,有意義地學習并不只是要讓學生掌握某一知識點,而是要采取相對科學的方式,有效地對知識進行延伸,保證學生能學習到更多新的知識,讓學生學會遷移,以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高效率且精準的進行解決.
例如 教師在對分子間的作用力知識點講解期間,由于微觀分子方面的知識較為抽象,對學生的要求相對較高,而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并不具備良好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抽象思維較為薄弱,不能高效地理解這些知識點,學習難度很大,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類比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彈簧進行類比.在對彈簧進行壓縮的過程中,彈簧兩端會受到斥力的作用,這種情況與壓縮物體比較類似,能減小分子間的距離,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將彈簧拉開一定的距離,彈簧兩端受到引力的作用,這與分子間距離大于某一距離時,分子間表現為引力的作用較為類似.通過對類比方式的有效利用,可以叫晦澀且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及知識變得簡單化,學生的學習難度會大幅度降低,幫助學生在短期間內掌握知識,學生有聯系的對物理概念進行掌握,把握物理學習的規律,讓知識有效遷移,全面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3.3 強化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銜接
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其具有較強的生活化特點,在實際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期間,由于教材中包含的知識抽象性很強,學生很難自己第一時間理解并內化教師講解的知識,即便是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到知識的內化難度依舊很大.故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在綜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嘗試著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的真實例子,保證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理解并學習知識,以便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在全面增強的同時,教學效率也能進一步提高.
例如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一個說法是人在觸電時,往往有一種被電吸住的感覺,無法快速抽開,針對這種說法正確嗎?人真的能被電吸住嗎?顯而易見,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便是人的手在觸電時,因為電流的刺激,人的手會出現痙攣從而導致麻痹.這種情況下,如果手掌心或者手指與掌心同側部位觸電,當觸電這一瞬間,由于條件反射的作用會導致手指彎曲,人會不自覺地將導線握住,從而使得觸電的時間延長,人的手便會因為痙攣而出現麻痹,這時,人想要松手難度很大,仿佛被電吸住一樣.生活中這類現象非常普遍,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相對較高,能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討論和研究,包括生活中的噪音等,讓學生物理知識的使用能力可以得到良好鍛煉,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3.4 強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通常情況下,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美好事物,而這些美能對人的情操加以陶冶,凈化人們的心靈,保證人的思路可以越來越清晰.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期間,教師應該緊抓這一契機,合理對學生展開教育.在初中物理學科中,美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自然美,另一方面為科學美.美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十分廣泛也,能體現于物理理論知識中.因此,教師在研究物理學過程中,必須要向學生展現出物理理論的簡單美以及統一美.通常情況下,對于物理知識來說,雖然抽象性很強,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但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規律,教師在對知識講解過程中,應該將核心素養作為依據,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全方位培養,以便學生在快速理解并內化知識的同時,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例如 開普勒行星三大運動定律能將行星的運動規律揭示出來,牛頓運動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都是借助簡單的語言來對物理理論加以詮釋.在物理學中還含蘊藏著統一美,諸如萬有引力定律,能將天與地的統一美充分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在實際的物理學習過程中,雖然公式較為枯燥,學生的課堂學習經常感到無聊乏味,但只要學生能深層次的對問題進行思考,主動的對物理進行探索,那么就會發現物理學科所隱含的簡單美以及統一美.當然,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也要有意識的對學生加以引導,只有這樣,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欲望才能被有效激發,從而對物理學科有正確的認識.
4 結語
綜合而言,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期間,應該強化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諸如探究能力等,合理地制定培養方案.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將學生作為主體,依照物理核心素養的內容,科學且有側重點的對教學方案加以制定,強化物理觀念的滲透,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質疑,側重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保證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良好形成.
參考文獻:
[1]石曉東.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23(03):159-160.
[2]孟海燕.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探究[J].學周刊,2020,22(18):195-196.